顧華
摘要:素質教育強調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對小學體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體育教師在訓練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還要重視并加強對學生的體能訓練,以此增強小學生身體素質,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然而,對小學生體能訓練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本文對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體能訓練;方法研究
對小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包括球類運動、體育游戲、跳躍、跑步等多種形式。有效的體能訓練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意志、鍛煉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教師應當豐富體能訓練形式,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及時革新訓練理念,以此提升體能訓練實效性。
一、合理選擇體能訓練內容
從本質上來說,體能是通過靈敏、柔韌、協調、耐力、速度、力量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運動能力。所以,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實際上就是針對學生的靈敏素質、柔韌素質、協調素質等進行訓練。換言之,對小學生的體能訓練需要遵循多元化原則,保證學生得到全方位訓練。既要讓學生在力量方面得到訓練,也要讓學生在耐力、速度等方面得到訓練。所以,教師要合理地選擇體能訓練內容,通過豐富的訓練內容保證體能訓練的全面性。例如,為了對學生進行耐力訓練,教師可以選擇“長跑”項目,以塑膠跑道為訓練場所,要求學生每次跑5至10圈,并且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對于每圈的平均速度進行規(guī)定。如果有條件的學校,教師還可以通過自行車、游泳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又如,對學生進行力量訓練,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大腿進行力量訓練,或者針對小腿、上肢、腰腹等進行力量訓練。譬如,對學生進行大腿力量訓練,可以讓學生保證自己的大腿和地面平行,做“鴨步”狀行走。對學生進行小腿力量訓練,可以讓學生踮腳跳。此外,對學生進行上肢、腰腹力量訓練,可以采取俯臥撐、仰臥起坐等訓練方式。豐富的體能訓練內容,可以讓學生得到全方位訓練??偠灾?,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應當立足實際,根據學校已有的訓練資源、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體素質選擇合適的體能訓練內容,以保證體能訓練的可行性、實效性。
二、不斷豐富體能訓練形式
體能訓練是一項枯燥、乏味的體育訓練,要想保證訓練效果,教師應不斷豐富體能訓練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增強體能訓練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在傳統的體能訓練中,很多教師采取單一的示范性訓練法對學生進行訓練,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感覺到學習的枯燥性,從而出現不愿意訓練的情況。所以,體育教師要不斷豐富體育訓練形式,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時刻保持新鮮感。例如,小學生普遍喜歡游戲活動,體育教師在示范講解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游戲訓練法。譬如,通過慢跑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耐力訓練,學生在跑步過程中很容易感到乏味、枯燥,教師可以以接力賽的方式組織學生訓練,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又如,教師可以采取生活情境訓練法,將訓練的場地由塑膠跑道拓展到校外,包括公園、山坡等,帶領學生在這些場所進行跑步訓練。此外,教師還可以一邊給學生播放音樂一邊鼓勵學生跑步,盡量選擇那些小學生喜歡的、正能量的歌曲,以此消除學生的疲憊和消極心理,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完成跑步,得到有效的耐力訓練[2]??偠灾趯W生進行體能訓練時,教師應當基于趣味化、多樣化的原則對體能訓練形式進行處理,以此喚醒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保證體能訓練的新鮮性和實效性,使體能訓練達到預期效果。
三、適當增加體能訓練時間
體能訓練是一個長期過程,在短時間內難以看到效果。所以,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不能局限于課堂上短暫的訓練,教師必須要采取課上課下一體化訓練方式。換言之,為了保證體能訓練效果,教師既要做好課內的體能訓練,還要注重課外體能訓練,使學生有足夠的體能訓練時間[3]。第一,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應注重訓練方法的講解,要求學生掌握訓練方法,為學生課后的自主訓練打好基礎。在訓練方法的選擇上,教師盡量選擇可操作性強的訓練方法,避免學生課后由于設施、器材的缺乏導致體能訓練無法開展。第二,體育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課外體能訓練采取適當的監(jiān)督和管理措施,比如讓學生以團體為單位進行體能訓練,幫助學生成立課外訓練小組,讓學生相互監(jiān)督,相互幫助。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針對每個學生或者每個小組制定合理的課外訓練計劃,讓學生課后自主訓練,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當然,體育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訓練。課外訓練盡量以游戲、實踐活動等方式展開,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譬如組織學生開展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實現課外體能訓練。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生心理、身體正處于初始發(fā)展階段,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既是社會主義發(fā)展需要,也是學生自身強身健體的需要。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學生心理生長發(fā)育和生理生長發(fā)育特點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采取多元化的訓練策略,合理安排學生的運動負荷量,讓學生得到科學、系統的體能訓練,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靜.小學體育健康課程開展體能訓練的必要性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 (05):125-126.
[2]鞏蓮蓮.國外體能訓練課程對我國中小學生體適能發(fā)展的啟示[J].運動,2018 (15):10-11.
[3]王爽.現代體能訓練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 (0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