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才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教育是家校合力作用的結果,它需要學校與家庭的緊密配合,相互支持。為進一步做好學校各項工作,實現“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增強學校工作的透明度,發(fā)揮家長第一任老師作用,提升家校協調育人效果。近年來,張灣區(qū)紅衛(wèi)小學結合自身實際,通過一系列工作舉措,增進家長與教師、學校的感情,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成立家長委員會,構建家校交流紐帶
學校以爭創(chuàng)優(yōu)秀家長學校為目標,組織成立了有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和財經委員等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學校始終堅持“建立兩個機構”做法。一個機構由校委會成員組成的家長學校領導小組(行政班子),負責每年家長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的制訂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落實;另一個機構是由各年級各班推薦出來的年級家長代表組成的學校家長委員會,每學期定期召開會議研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調問題,并負責協調處理學校辦學過程中遇到的諸如校服征訂、學生奶征訂等各種難題。成立家長委員會是構建家長和學校交流的橋梁和平臺,對于提升家校溝通合作,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合力,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開展家校聯席活動,培養(yǎng)友善型家長
1.組織開展“我家最美故事”活動
自2018年起,我校接連舉辦了“我家最美故事”暨親子閱讀征文暨繪畫大賽活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圍繞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寫出自己眼中的好父母,畫出未來家庭的美好藍圖,講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家庭故事,抒發(fā)自我,感恩父母,不少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文章或者繪畫作品,聽著孩子們講述的最美家庭故事,紛紛感動不已,紛紛表示將騰出更多的時間關心孩子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顒拥拈_展,有效的建立起了家長與學生之間的和諧親子關系。
2.定期召開家長會
經學校教職工大會研究決定,我校各個年級各個班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家長會,并按照相關要求嚴格執(zhí)行。每次會議提前有安排,過程有記錄,會后有總結。家長會不是學困生批斗會,更不是優(yōu)等生表彰會,而是加強家校聯系,促進家校合作的溫馨聊天室。為了保證家長會的效果,每一位任課老師都提前準備會上發(fā)言材料,為了給所有家長一個平等交流的機會,會后老師們會留出時間,讓每一位家長都有機會將孩子學習的問題與老師面對面深入交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家長會進行中,教師與學生親自為到會的家長們提供所需要的服務,與會的家長們親身感受到來自學校的善意,看到了孩子們在這樣溫馨有愛的大家庭中成長,耳濡目染習得的文明禮儀,在這樣良好的溝通的氛圍中,家長們的善意進一步被激發(fā),愿意傾聽孩子的心聲,配合老師的工作,形成了教育孩子的良好合力。
3.組織家長參與公益性家庭教育講座
眾所周知,十堰市張灣區(qū)教育系統配備有專業(yè)的家庭教育專家講師團,目前,聘請有家庭教育專家講師13人,在上級領導部門的安排下,講師團給全區(qū)許多中小學校送去了一場場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公益性教育講座,為了抓住這一難得的學習機會,學校與上級主管部門密切聯系,積極為家長們爭取成長、提升的機會,特別是有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講座,學校盡可能地安排家長們參與其中,幫助他們更新教育理念,獲取最先進的育兒知識。與會的家長們紛紛表示,聽這樣高質量的免費講座,這種機會實在不易,每一場講座都讓他們受益匪淺。特別是對于緩解沖突不斷的親子關系,矛盾重重的家校關系,家庭教育講座發(fā)揮了重要意義。
4.深入落實“課外訪萬家活動”
按照學校要求,我校每個教師每學期至少有20次家訪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為了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學校不僅安排語文、數學、英語老師進行家訪,而且音樂、美術老師也參與到了家訪活動中。家訪不是揭孩子老底,更不是向家長告狀,而是與家長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在輕松愉悅的交談中,教師能了解到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態(tài)度以及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然后教師根據孩子的情況,恰當地提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建議,鼓勵家長和教師一同努力,讓孩子盡自己的最大能力,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家訪過后,孩子的成績有了起色,家長的態(tài)度變得更加友善,一切的努力終于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三、關愛特殊學生,營造和諧育人環(huán)境
由于我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附近居民大多是外來務工者,學生大多是中途轉入我校,家長工作不穩(wěn)定且繁忙,還有一部分留守兒童,導致大多學生心理健康管理欠缺。所以對留守學生和心理有障礙學生的管理,一直是我校教育的重點。為此,我校成立了心理障礙學生領導小組,保證各項工作全面落實到位。在針對特殊兒童的日常教育中,我們選取了具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優(yōu)秀教師擔任心理咨詢老師,對心理有障礙學生定期開展心理輔導,對留守學生定期與家長開展視頻對話活動,時刻關愛這類學生成長成才。此外,我們還通過學習上優(yōu)先指導、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促進其健康成長。其中最具典型的案例就是我校三年級特殊學生謝姓同學,起初性格孤僻不合群,逆反心理嚴重,自由散漫,學業(yè)成績很差,還有嚴重的暴力傾向。近年來,在學校領導、心理咨詢老師、班主任的關心、愛護、幫扶下,他逐漸變得能夠自覺遵守紀律,也不再有一些過激的行為和舉動了。關心關愛特殊學生,為特殊兒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校正為此做出積極努力,使這類學生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教育絕不是學校一家之事,當下家校共育已經成為熱門話題,學校和家庭要達到目標高度統一,教育聲音高度一致,這對孩子的未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攜手齊心,家校協同育人這一教育理念一定會落實到一線、逐漸生根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