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日輝
摘 ?要:某高邊坡施工開挖后,因受連續(xù)暴雨侵襲,先后形成滑坡并進一步加劇。根據(jù)高邊坡的地質特點,迅速開展相應滑坡勘察工作,查明造成邊坡滑坡的原因主要有3點。1)主控斷裂帶f1、f2、f3斷裂組合控制。2)地下水滲入坡體造成巖土體抗剪強度下降,沿凌空面剪出。3)施工人為因素;同時勘察對分析了推測滑動面,為邊坡巖土設計提供相應的巖土參數(shù),滑面的空間狀態(tài);目前邊坡運營良好,實踐證明,勘察手段選擇工程地質調繪、鉆探等手段,同時創(chuàng)新性的把孔內(nèi)電視技術應用在滑動面勘察中,查明了坡體主控結構面,揭示坡體形成滑移的空間分布狀態(tài),是行之有效的勘察手段。
關鍵詞: 滑坡成因勘察;巖質高邊坡;工程地質調繪;孔內(nèi)電視;失穩(wěn)機理;滑面分析
中圖分類號:P642 ? ? ? ? ? 文獻標志碼:A
1 邊坡概況及滑坡發(fā)展、監(jiān)測概況
某高速公路里程為K47+890~K48+525路塹左側邊坡,最大坡高約59 m,坡長635 m,為六級高邊坡,線路走向約302°,邊坡傾向32°;原設計情況:分級坡高10 m,各級坡坡率均為1∶1.00,分級平臺寬度均為2 m;第一、二、四、五級坡采用錨桿格梁+客土噴播防護,第三級坡采用錨索框梁+三維網(wǎng)植草防護,第六級坡采用人字形骨架+三維網(wǎng)植草防護[1]。
2017年5月16日—6月20日(臺風及連續(xù)降雨)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邊坡五級平臺深層水平位移18號最大位移速率達到33.85 mm/d,
四級平臺深層水平位移18號最大位移速率達到77.31 mm/d(20.5 m深度處)。
2 滑坡成因勘察手段
對于巖質邊坡,表層坡殘積體開挖后,基巖裸露,進行現(xiàn)場工程地質調繪,揭示不利結構面,是邊坡動態(tài)設計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鉆探揭露深層巖體風化程度以及巖土體取樣試驗,用于提供巖土體抗剪強度等巖土參數(shù),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采用孔內(nèi)電視,可以了解深層結構面的空間分布情況,對于受斷裂控制的巖質邊坡,可以知道斷裂空間狀態(tài)沿深度范圍的變化情況;因此,采用點面結合,深度推進、內(nèi)外驗證的勘察手段與方法,是揭露查明滑坡成因與失穩(wěn)機理的重要手段。
3 工程地質調繪與勘探
3.1 地層巖性
開挖坡面揭露依次為。1)六級邊坡:坡殘積粉質黏土、全風化花崗巖。2)五級邊坡:全、強風化花崗巖、局部少量砂巖俘虜體。3)四級邊坡:中風化花崗巖及中風化砂巖俘虜體交替出現(xiàn)。4)一至三級邊坡:主要為中風化花崗巖,零星揭露砂巖俘虜體。
3.2 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主要為侵入接觸及斷裂帶。侵入接觸帶為燕山期花崗巖侵入三疊系砂巖接觸帶,現(xiàn)場多見砂巖俘虜體及侵入不完全砂巖—花崗巖過渡帶巖石。邊坡受韓江斷裂帶影響,發(fā)育多組次生斷裂帶,區(qū)內(nèi)以北北東向傾角40°~70°高角度斷裂帶為主,伴生北北西向高傾角次生斷裂帶。因邊坡經(jīng)過多次構造運動,邊坡節(jié)理裂隙極發(fā)育,節(jié)理裂方向復雜多變。主要以北北東向傾角50°~85°節(jié)理面為主,也可見南西向高角度節(jié)理及北東向15°~25°節(jié)理面。
3.2.1 f1斷裂:該斷裂為控制邊坡是否滑移的主控斷裂之一
其性質為正斷層,具張扭性,受多期構造應力作用,局部分光滑,斷層面總體呈曲面狀,在K48+200-K48+270一帶產(chǎn)狀為5°∠46-58°;在K48+050-K48+150一帶產(chǎn)狀變化為10°-20°∠65-68°;由于邊坡傾向為30°,斷層走向與邊坡走向呈10 °~25°小角度斜交,基本順坡向,巖性為黃色、褐色細?;◢弾r,局部見含有閃長巖包體的花崗巖,大部表現(xiàn)為碎裂花崗巖破碎帶,切割花崗巖與砂巖侵入接觸界面,巖體破碎,坡體開挖易于切割楔體方式滑塌,造成坡體失穩(wěn)。
3.2.2 f2斷裂:該斷裂為控制邊坡是否滑移的斷裂之一
其性質為正斷層,產(chǎn)狀55°∠71°,由于邊坡傾向為30°,斷層走向與邊坡走向呈25°小角度斜交,基本順坡向,見斷層碎裂巖,綠泥石化厚度大于15 cm,切割灰色、褐色砂巖俘虜體、中風化花崗巖與褐黃色中風化夾強風化細粒、粗?;◢弾r界面,巖體破碎,坡體開挖易以切割楔體方式滑塌, 造成坡體失穩(wěn)。
3.3.3 f3斷裂:該斷裂為f1斷裂之次級斷裂,為控制K48+200-K48+240段邊坡滑移的主要斷裂之一
性質為正斷層,弧形扭轉,產(chǎn)狀15°-30°∠40-43°,斷面上發(fā)育厚度約3 cm~5 cm灰綠色斷層泥,綠泥石化明顯,遇水易泥化。巖體破碎,因斷裂面傾角較小,坡體開挖易后易沿軟弱結構面滑動,造成坡體失穩(wěn)。
另外,邊坡還揭露有f4~f7 ?4個斷裂帶,對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較小。
邊坡范圍內(nèi)主控斷裂為f1斷裂帶??刂七吰虏『Φ臄嗔褞閒1、f2、f3及其次生構造面。f1與f2切割造成邊坡巖性破碎易形成楔體破壞,f3順傾40°~48°,地下水滲入,巖土體抗剪強度下降,施工形成剪出凌空面,坡巖土體順軟弱構造面形成滑坡。
4 孔內(nèi)電視技術
本次滑坡勘察在ZK1-ZK5共計5孔進行孔內(nèi)電視工作。據(jù)孔內(nèi)電視結果顯示:ZK1號鉆孔主要順向結構面影響深度推測為7.32 m(傾向29.50°,傾角51.93°)、13.23 m(傾向27.80°,傾角58.36°);ZK2號鉆孔該主要順向結構面影響深度推測為24.45 m(傾向45.46°,傾角37.79°);ZK3號鉆孔該主要順向結構面影響深度推測為17.25 m(傾向23.7°,傾角45.38°);ZK4號鉆孔該主要順向結構面影響深度推測為26.73 m(傾向31.87°,傾角64.92°)、30.28 m(傾向43.28°,傾角61.11°);ZK5號鉆孔該主要順向結構面影響深度推測為19.07m(傾向27.51°,傾角61.23°)、20.95 m~22.27 m(傾向24.58°~27.83°,傾角74.48°~75.09°)。上述揭露與地質調繪資料基本吻合,因此可以判別該滑坡是受上述三組f1、f2、f3斷裂結構面主控的工程滑坡。
5 滑面位置分析
滑面形態(tài)確定:滑坡后緣為現(xiàn)有塹頂裂縫處;滑面剪出口為二級坡腳及一級坡頂揭露砂巖-花崗巖接觸帶及斷層巖軟弱帶。
滑面角度主要基于以下4個因素判定。1)主控斷裂帶及主控構造面傾向為北北東向傾角40°~50°,與坡面小角度相交。2)五級平臺測斜孔測得13 m左右深度有位移突變點,四級平臺測斜孔測得24 m左右有位移突變點,2個突變點與塹頂裂縫連線傾角50°。3)四、五級平臺測斜孔鉆探過程中在相應位移突變點位置出現(xiàn)斷層破碎帶。4)坡腳揭露部分順傾低角度節(jié)理面。
綜上所述,邊坡滑面后緣位于現(xiàn)有塹頂裂縫處,后緣滑面角度50°,前緣滑面角度10°~15°,現(xiàn)有滑面剪出口在二級坡腳至一級坡頂處,滑體最大厚度約25m。
6 結論
滑坡的失穩(wěn)機理,離不開3個因素,地質條件、水以及人的因素?;鲁梢蚩辈煲械姆攀?,勘察手段的選擇就要有針對性,要根據(jù)邊坡巖土體條件,采用相應的勘察方法。對于巖質邊坡,勘察手段選擇工程地質調繪、鉆探結合孔內(nèi)電視,查明坡體主控結構面,研究坡體形成滑移的空間狀態(tài),試驗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勘察手段。
施工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做好防排水,無論是土體還是巖體,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抗剪強度下降非常迅速,特別注意要在施工的過程中做好水的“防、排、截、堵、引”,切實降低巖土體的含水率以及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保證施工質量,才能保證巖土體的穩(wěn)定。
該次勘察創(chuàng)新性的應用孔內(nèi)電視手段在高邊坡的滑坡成因勘察中,取得較好的驗證效果,是值得推薦的勘察輔助手段之一。
f1與f2切割造成邊坡巖性破碎易形成楔體破壞,f3順傾40°~48°,地下水滲入,巖土體抗剪強度下降,施工形成剪出凌空面,坡巖土體順軟弱構造面形成滑坡。
參考文獻
[1]K47+890~K48+525左側路塹邊坡防護施工圖設計[R].廣東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