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體育部 陜西 西安 710049)
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并于2017年9月,正式確認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是指以通過國家規(guī)定的專門入學考試的高級中學畢業(yè)學生為主要培養(yǎng)對象的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和高等??茖W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半p一流”大學建設項目本身既是我國高校教育發(fā)展的目標,又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國家提出的教育戰(zhàn)略乃至國家戰(zhàn)略。因此,“雙一流”大學在師資力量、校園設施、教育經費以及招生生源方面都要優(yōu)于我國普通院校。2017年6月,教育部下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下發(fā)后各地高校在學校健康教育和學生健康素養(yǎng)方面仍然存在措施落實不到位、部分學生健康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對我國雙一流大學與普通高校在體育運動傷害及風險防控現(xiàn)狀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分析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在《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的實施后的進展情況及兩種不同類型高校之間存在的差距,為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以我國雙一流大學及普通院校大學生的體育運動風險防控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數(shù)據(jù)庫收集和查閱了近五年來有關“體育風險防控”、“大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對本研究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前沿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有了清晰、明確的了解,為本論文的撰寫奠定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本文以北京、上海、廣東、陜西、河南、湖北、浙江、新疆、山東、四川共10個地區(qū)的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的學生和從事體育教育的專家及管理者作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學生調查問卷2000份,回收1879份,回收率94%。剔除無效問卷52份,獲取有效問卷1827份,有效回收率為91.4%。共發(fā)放專家問卷100份,每校發(fā)放了5份,回收98份,有效回收率為98%,剔除無效問卷3份,有效問卷95份,有效回收率95%。
(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使用stata 13及WPS表格應用軟件,對所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通過對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學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以及學校體育風險防控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對數(shù)據(jù)進行結果進行檢驗,從而比較其差異是否顯著,為論文的撰寫提供依據(jù)。
(1)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學生每周體育鍛煉頻次的比較分析。
表1 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現(xiàn)狀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雙一流高校和普通院校大學生在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雙一流高校學生每周鍛煉兩次的人數(shù)百分比占34.5%,而普通高校大學生每周鍛煉兩次的人數(shù)百分比占29.8%,兩者之間呈顯著性差異(P<0.05)。在每周參加三次體育鍛煉或以上的大學生中,我國雙一流高校占27.8%低于我國普通院校的35.5%,兩者之間呈極顯著性差異(P<0.001)。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我國普通院校大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頻次高于雙一流大學學生。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該《意見》在第六條中指出:“要健全學生體育鍛煉制度,高等院校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落到實處”。因此,各有關高校應當積極落實《意見》的相關要求,廣泛組織學生開展校內外的體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2)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現(xiàn)狀的比較分析。
表2 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現(xiàn)狀
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雙一流高校大學生發(fā)生過體育傷害事故人數(shù)的百分比占41.6%,而我國普通院校大學生發(fā)生過體育傷害事故人數(shù)的百分比占37.9%,兩者之間呈顯著性差異 (P≤0.05)。其中:我國雙一流高校大學生發(fā)生過一次體育傷害事故人數(shù)的百分比占21%,明顯高于我國普通院校的14.7%,兩者之間呈極顯著性差異(P<0.005);雙一流高校大學生發(fā)生過三次或三次以上體育傷害事故的百分比為11.9%低于普通高校大學生的15.0%,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普通高校大學生發(fā)生過三次或三次以上體育傷害事故的百分比高于雙一流高校大學生,這與前面我們調查的每周體育鍛煉頻次是一致的,兩者之間呈正相關。
體育傷害事故一直以來是阻礙學校開展學校體育運動的關鍵因素,在校大學生的傷害主要來自于體育運動,據(jù)統(tǒng)計我國大學生體育運動傷害率占在校大學生意外傷害的88.52%。由于體育運動傷害事故頻發(fā),不僅嚴重威脅在校大學生的健康和生命,而且給學校和家庭造成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同時,也給高校的體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極大地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也成為制約學校體育發(fā)展的瓶頸。
(3)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學生準備活動的比較分析。
表3 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大學生做準備活動情況
通過對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做準備活動情況對比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雙一流高校大學生每次認真做準備活動的人數(shù)的百分比為34.0%,低于我國普通院校的39.5%,兩者之間呈極顯著性差異(P≤0.01)。根據(jù)調查結果可知,我國雙一流高校大學生與普通院校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做準備活動的參與度較高,但認真程度不夠。在體育鍛煉前進行準備活動,可以有效提高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使人體的體溫上升,從而使人體在運動時能夠迅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減小了在后續(xù)運動過程中受傷的可能性。因此,在體育活動前學生應當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減少、避免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4)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損傷的自我保護方法的比較分析。
表4 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損傷的自我保護方法情況
如表4所示:我國雙一流高校大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損傷的自我保護方法的人數(shù)百分比為98.2%,我國普通院校大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損傷的自我保護方法的人數(shù)百分比為97.2%,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其中,我國雙一流高校大學生完全掌握自我保護方法的百分比為9.5%,低于我國普通院校的13.7%,兩者之間呈極顯著性差異(P≤0.005);我國雙一流高校大學生掌握很少的自我保護方法的百分比為46.3%高于普通高校大學生42.5%,呈顯著性差異(P≤0.05)。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我國雙一流高校大學生與普通院校大學生完全掌握體育運動損傷的自我保護方法的情況不容樂觀。大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缺少自我保護意識成為誘發(fā)體育傷害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學者研究表明,在體育課中94.4%的大學生是因為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而導致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1)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建立體育風險防控機制的比較分析。
表5 雙一流高校與普院校建立體育風險防控情況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如表5所示:我國雙一流高校已經建立完善的體育風險防控機制的百分比為23.4%,而我國普通院校已經建立完善的體育風險防控機制的百分比為10.4%,兩者之間呈顯著性差異(P<0.05)。體育運動具有一定受傷的風險性,但通過建立完善的學校體育風險防控機制,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可以預防或避免發(fā)生的。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雙一流高校建立體育風險防控機制的情況要好于我國普通院校,但從整體看,我國高校對于建立體育風險防控機制的情況不夠重視。因此,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我國普通院校應當根據(jù)自身的管理情況為準,因校因地制宜,建立一套符合學校實際風險情況的體育風險防控機制。
(2)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情況的比較分析。
表6 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情況
健康檔案管理系統(tǒng),即電子化的健康檔案,是指關于醫(yī)療保健對象健康狀況的信息資源庫。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雙一流高校已經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的百分比為68.1%,普通院校已經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的百分比為52.1%,兩者之間呈極顯著性差異(P≤0.05);我國雙一流高校部分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的百分比為6.4%,低于普通院校的22.9%,兩者之間呈極顯著性差異(P≤0.01)。根據(jù)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雙一流高校已經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的情況要好于我國普通院校。目前高校健康檔案管理主要還是依靠傳統(tǒng)的病歷與體檢等的紙質表格。建立大學生的健康檔案,記錄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同時幫助教師對學生信息進行課前掌握,可以有效地預防特殊情況的發(fā)生。因此,各有關高校應當明確學校在學生健康檔案管理方面的責任,建立完善的學生健康管理系統(tǒng),為政府部門進一步監(jiān)測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3)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建立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機制的比較分析。
表7 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建立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機制情況
根據(jù)教育部2015年頒布的 《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中第20條規(guī)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健全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機制,完善學校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和轉移機制”。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如表7所示:我國雙一流高校建立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機制的百分比為76.6%,我國普通院校建立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機制的百分比為77.1%,二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健全完善的體育保險機制不僅是學校、學生以及家長開展體育運動的有利保障,還可以在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后分攤損失,轉移風險,更好地發(fā)揮經濟補償作用,減輕學校及家庭的經濟負擔。目前,我國大學校園“公費醫(yī)療”與“城鎮(zhèn)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并存,但二者無法滿足學生的醫(yī)療需求。因此,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應當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籌集一部分資金設立體育保險基金,用于購買校方責任險。同時,通過校園體育宣傳,加強大學生風險防控意識,鼓勵學生積極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
(4)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在重大比賽前制訂安全應急預案的比較分析。
表8 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在重大比賽前制訂安全應急預案情況
有研究表明,80%的運動傷害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高校在重大比賽前制訂安全應急預案,提前預判風險發(fā)生的原因、地點及場所,可以有效地預防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風險控制工作是高校體育運動風險應對中的主要策略,可以從根本上減少風險發(fā)生的頻率,也能在事故發(fā)生之后盡量減少事故帶來的損失。從表8可以看出,我國雙一流高校在重大比賽前制訂安全應急預案的百分比為93.6%,普通院校在重大比賽前制訂安全應急預案的百分比為91.7%,二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在重大比賽前制訂安全應急預案的情況較好。
(5)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對體育器材設施及場地管理情況比較分析。
表9 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院校對體育器材設施及場地管理情況
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雙一流高校與普通高校已經建立體育器材設施與場地安全臺賬制度的百分比分別是53.2%和52.1%,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雖然我國雙一流高校和普通院校有一半已經建立體育器材設施與場地安全臺賬制度,但綜合兩類高校的整體調查結果來看,仍有一部分高校對建立完善的體育器材設施與場地安全臺賬制度的重視程度不夠。
(1)雙一流高校大學生發(fā)生體育傷害事故比例高于普通院校,其中發(fā)生一次體育傷害事故的百分比明顯高于普通院校。普通高校大學生發(fā)生過三次或三次以上體育傷害事故的百分比高于雙一流高校大學生;
(2)雙一流高校已經建立完善的體育風險防控機制的百分比為23.4%,而普通院校已經建立完善的體育風險防控機制的百分比為10.4%,可以看出,雙一流高校建立體育風險防控機制的情況要好于普通院校。但從整體看我國高校對于建立體育風險防控機制的情況重視不夠;
(3)已經建立完善的學生健康檔案的雙一流高校接近七成,而普通院校只有一半的高校建立了完善的學生健康檔案,雙一流高校已經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的情況要好于普通院校;
(4)雙一流高校和普通院校在重大比賽前制訂安全應急預案的情況較好,多數(shù)高校制訂了完善的安全應急預案,只有少數(shù)院校還未開始著手制定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