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49)
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自1987年開始建設,至今已有30多年,高水平運動隊不僅是帶動高校競技體育發(fā)展的主力軍,同時也為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后備力量。建隊以來,國家多次下發(fā)指導性文件,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培養(yǎng)目標也逐漸向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靠攏。近年來,隨著蘇炳添、謝震業(yè)等短跑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上大放光彩,中國田徑短跑項目的未來令人充滿期待。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簡稱“大田賽”)作為我國規(guī)模最大、參賽高校和學生最多的全國性大學生田徑賽事,其影響力僅次于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大田賽不僅是高校展示其競技實力的重要平臺,也是檢驗高校訓練水平的重要標志。本文通過對2015-2019年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短跑成績進行分析,旨在探索高校高水平短跑項目發(fā)展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為提高高校短跑項目競技水平提供參考依據(jù)。
以2015-2019年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高水平A組、B組的運動員(100m、200m、400m)的比賽成績?yōu)檠芯繉ο蟆?/p>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資料法,搜集和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書籍、文獻資料、期刊論文,并通過2015-2019年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成績冊、2019年世界大運會田徑成績公告,搜集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為本研究的相關理論提供科學依據(jù)。
(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通過對2015-2019年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及2019年世界大運會的(100m、200m、400m)的比賽成績進行分析匯總,利用Excel、SPSS 20.0對搜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處理。
(3)比較分析法。
通過對2015-2019年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高水平A組及B組運動員運動成績之間的對比、2019年大田賽高水平B組運動員前六名的平均成績與2019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短跑項目各單項前六名的平均成績之間的對比,分析高水平運動員運動成績的真實狀況,找出我國大學生短跑項目與國外大學生短跑項目之間的差距。
表1顯示,高水平A組參賽運動員人數(shù)明顯多于高水平B組,其競爭激烈明顯高于高水平B組。其原因是,一方面高水平A組的運動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各校的運動員人數(shù)較多,每年參加的比賽次數(shù)有限,全國性的大型比賽只有大田賽和大運會,只要學校有參賽指標和經(jīng)費允許就可報名參賽,同時,為照顧部分院校,組委會并沒有嚴格執(zhí)行大田賽一級運動員的參賽要求標準。所以A組運動員則更多的將目標放在全國大學生賽事,而高水平B組的運動員則與之相反。高水平B組的運動員全部注冊在省體工隊,部分運動員在省體工隊參加日常訓練。相對來說,運動水平要高于高水平A組的運動員,比賽次數(shù)也要多于A組的運動員;另一方面,兩組運動員的比賽目標有些許不同,B組的運動員更多的將目標放眼于高水平的專業(yè)比賽,如,全國田徑錦標賽、全運會、亞運會、世錦賽、奧運會等。
表2顯示,男運動員達到運動健將和一級運動員標準的人數(shù)多于女運動員;B組運動員達到運動健將標準的人數(shù)明顯高于A組運動員。A組的女運動員在達到運動健將和一級運動員標準的比例上明顯低于A組的男運動員。高水平B組的男運動員達到運動健將和一級運動員的比例明顯高于女運動員。其主要原因,除了受男女運動員的肌纖維、肌力、血紅蛋白和骨骼的差異產(chǎn)生的影響外,女子的月經(jīng)周期對運動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人在經(jīng)期的運動負荷量不宜過大,負荷強度不宜過強,教練員需要根據(jù)運動員的生理特點來安排訓練。但是在高校訓練的高水平運動員通常都是“一窩蜂”訓練,教練員無暇顧及“公休”隊員;加之,進入大學之后,運動員容易失去運動目標,開始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擔心腿粗、皮膚變黑等問題,久而久之,逐漸與處在同樣訓練條件下的男運動員產(chǎn)生了差距。
表2 短跑各項目運動等級達到一級及以上的人數(shù)及占比(單位:人)
(1)男子短跑奪冠成績分析。
圖1 男子100m歷年奪冠成績對比
圖1顯示,在2015年、2016年男子高水平B組的100m奪冠成績明顯好于高水平A組運動員的奪冠成績。而2017年和2018年,高水平A組的奪冠成績均好于高水平B組。2019年男子高水平B組100m奪冠成績略好于高水平A組運動員的奪冠成績。因為100m主要考驗的是運動員的絕對速度,絕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天賦的影響,對速度耐力要求并不十分突出,越到近幾年,兩組之間的成績差異越小。
圖2 男子200m歷年奪冠成績對比
與100m不同,200m和400m會考察運動員的綜合能力,即絕對速度和速度耐力,二者缺一不可。從圖2、圖3可看出,在200m和400m的奪冠成績對比上,高水平B組的運動員的奪冠成績比高水平A組的運動員突出了很多。除2019年的男子400m比賽中,高水平A組運動員的奪冠成績要好于B組運動員,但從B組運動員的預賽成績發(fā)現(xiàn),B組運動員的預賽成績明顯要好于A組運動員的決賽成績。所以,可以看出,B組運動員的競賽目的只是為了贏得比賽名次,對于決賽的成績并不是十分看重,當運動員在預賽中跑出了令自己滿意的成績時,會選擇保留體力,在決賽中贏得比賽名次才是最重要的。這種現(xiàn)象在奧運會、世錦賽上也屢見不鮮。
圖3 男子400m歷年奪冠成績對比
(2)男子短跑進入決賽成績分析。
高水平B組的運動員在100m的比賽中,進入決賽的成績逐漸降低,直到2019年,與高水平A組進入決賽的成績持平。高水平A組進入決賽的成績僅在2016年有下降趨勢,2017年回歸正常水平,2018年和2019年的成績幾乎持平,基本上進入決賽的成績都在10.8秒左右。當然,成績的好壞除了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賽事安排也是決定運動成績的重要部分。據(jù)調查,在2018年和2019年的大田賽中,取消了高水平A組100m和200m的復賽,也就是說,運動員們在預賽中就要拼盡全力以保證自己能順利進入決賽。所以,男子高水平A組的100m成績也出現(xiàn)了上升趨勢。
在男子200m的比賽中,A組和B組的運動員進入決賽的成績連年提高,B組的運動員進入決賽的成績明顯好于A組。但是在2018年,兩組運動員的成績都有了大幅下降。究其原因,這跟比賽當日的天氣狀況有關。在200m預賽比賽當天,賽場刮起了負3.4級的大風,運動員受逆風影響,進入決賽的成績均有所下降。
男子400m進入決賽的成績中,高水平B組的成績波動十分顯著,甚至在2017年和2018年時,進入決賽的成績已經(jīng)低于高水平A組,但兩組均在2019年創(chuàng)造了五年來運動員進入決賽的最高成績。
縱觀男子各項目的比賽成績,不論是運動員奪冠成績還是進入決賽的成績,A組運動員與B組運動員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A組運動員進入決賽的難度要比B組運動員大,主要是參賽選手多于B組。因此,高校運動訓練要想達到專業(yè)訓練的水平仍需做出艱辛的努力。
(3)女子短跑奪冠成績分析。
女子高水平A組運動員的奪冠成績基本穩(wěn)定,保持在12-12.2秒以內(nèi)浮動;而高水平B組的奪冠成績在2017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并且打破了全國女子大學生100m的紀錄;同時,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奪冠成績均達到了女子100m國家級運動健將的水平,這是因為這三年均有現(xiàn)役國家隊的選手加入,所以比賽成績十分突出。
在女子200m的賽場上,高水平A組的運動員在奪冠成績上有所波動,但幅度不大,直到2019年,奪冠成績從一級水平提高到了運動健將的水平;反觀高水平B組的情況,奪冠成績年年提高,逐年呈上升趨勢,奪冠成績高于A組。
在女子400m的奪冠成績上,兩組的成績波動趨于一致。高水平B組運動員的奪冠成績在2017年有所下降,這正是因為2017年正逢全運會在天津召開,多數(shù)運動成績較好的運動員因備戰(zhàn)全運會而未能參加2017年的大田賽,導致奪冠成績有所下滑。在2018年,兩組的成績都有了大幅提升,B組的奪冠成績53.17秒和2015年的53.07秒均為同一人創(chuàng)造,且該選手奪得了2017年天津全運會女子400m的金牌,這基本代表了國內(nèi)女子400m的最高水平。而A組成績雖沒有B組驚人,但是對于在校訓練的大學生來說已經(jīng)非常難得了。
(1)從整體參賽人數(shù)上來看,高水平A組人數(shù)明顯多于高水平B組,競爭也更為激烈;
(2)從高水平A組運動員的運動等級達到一級及以上的人數(shù)來看,男運動員達到運動健將的人數(shù)明顯多于女運動員,男運動員成績好于女運動員;
(3)從整體來看,高水平B組的運動員成績高于高水平A組的運動員,但男子A組的運動員奪冠成績上呈遞增趨勢,與B組運動員的差異逐漸減小,100m進入決賽的成績上兩組運動員的成績呈逐漸持平趨勢;
(4)女子高水平B組的運動員在100m、200m和400m的奪冠成績上均高于高水平A組的運動員,具有顯著差異;
(5)在進入決賽的成績上,除了女子高水平A組運動員的400m以外,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顯示出運動員的運動水平逐年提高趨勢;
(6)高水平B組運動員的奪冠成績與世界大運會短跑項目各單項的第三名之間有較大差距,但是女子200m的成績與世界大運會第三名的成績僅有0.05秒之差,是很有可能沖進世界大運會前三名的成績,應作為重點突破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