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勝芬 朱小春
(溫州醫(yī)科大學 溫州 325000)
IgA型腎病(IgA nephropathy, IgAN)全稱為“系膜增生性IgA腎病”,其癥狀一般呈多樣性,所以對于IgAN的最終診斷需要病理學檢查結果的支持方可確定,且約有15%~40%的患者會在其發(fā)病的10年后進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1]。而對于IgAN的治療,由于迄今為止未有對于其發(fā)病機制的統(tǒng)一認識,導致臨床上尚無特異性療法的出現(xiàn),一般是以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RAS)系統(tǒng)拮抗劑與免疫抑制劑(ISD)為主,但ISD的種類多樣,如來氟米特(LEF)、環(huán)磷酰胺(CTX)、雷公藤多苷(TW)等,其療效與副作用的情況亦是千差萬別[2]?;谏鲜鲆蛩?,筆者開展了TW、LEF、CTX聯(lián)合厄貝沙坦治療IgAN療效對比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實驗病例選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就診于我院的IgAN患者共計129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入TW組、LEF組、CTX組各43例。其中TW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29~55歲,平均(41.58±10.24)歲;病程12~56個月,平均(35.71±11.78)個月;慢性腎臟病(CDK)分期:1期為15例、2期為19例、3期為9例。LEF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26~57歲,平均(40.72±10.94)歲;病程18~55個月,平均(36.58±11.94)個月;CDK分期:1期為16例、2期為18例、3期為9例。CTX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31~58歲,平均(42.26±11.52)歲;病程15~48個月,平均(36.13±12.15)個月;CDK分期:1期為14例、2期為21例、3期為8例。3組在一般情況比較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1)全部病例均出現(xiàn)浮腫、血尿、蛋白尿、貧血、高血壓、腰痛等一項或多項臨床癥狀;(2)實驗室結果顯示,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o)<3.5g/L,血肌酐(Scr)<177μmol/L;(3)入院時均經(jīng)腎活檢術得到確診;(4)年齡>18周歲,且生命體征穩(wěn)定;(5)近3個月內(nèi)未服用相關藥物;(6)患者均自愿加入本項臨床試驗。
排除標準:(1)雖診斷為IgAN,但屬于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腫瘤等原因導致繼發(fā)性發(fā)作的患者;(2)患有原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類疾病;(3)合并有原發(fā)性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zhì)類疾?。?4)合并有明顯的精神狀態(tài)異常;(5)合并有嚴重的其它系統(tǒng)功能障礙;(6)有相關藥物過敏史。
基礎治療:全部病例均需要低鹽低脂低嘌呤飲食,且監(jiān)測病人各項生命指標;口服厄貝沙坦片與醋酸潑尼松片。
TW組:在除基礎治療外,增加口服雷公藤多苷片[由浙江得恩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Z33020422],20mg/次,tid。
LEF組:在除基礎治療外,增加口服來氟米特片[由蘇州長征-欣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00550],初始劑量為50mg/d,連續(xù)服用3d后,然后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藥量增減,遞減速率為10mg/d,直至降低到20mg/d。
CTX組:在除基礎治療外,增加注射用環(huán)磷酰胺[由Baxter Oncology GmbH生產(chǎn),批準文號H20160467],10mg/kg,加入250mL的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1次/月。
3組患者均進行3個月的治療,且在治療前后進行隨訪。
(1)臨床療效[3]:完全緩解:24h U-Pro<0.2g/d,且腎功能完全恢復至正常范圍;顯效:與治療前相比,24h U-Pro減少值≥50%,Scr減少值≥20%;有效:與治療前相比,24h U-Pro減少值在30%~50%,Scr減少值<20%;無效:與治療前相比,24h U-Pro減少值<30%,Scr未見明顯好轉。
(2)不良反應情況:包括白細胞減少癥、消化道反應、肝功能異常、皮疹、感染等。
統(tǒng)計學結果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百分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比較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情況。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總有效情況的比較上,3組存在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完全緩解情況的方面,與LEF組與CTX組相比,TW組的改善情況更為明顯(P<0.05),見表1。
表1 3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在全部治療過程中, TW組與LEF組的消化道反應與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均要低于CTX組(P<0.05),見表2。
表2 3組不良反應情況的比較[n(%)]
IgAN為常見炎性腎病常見疾病之一,由于其臨床癥狀多變且部分患者發(fā)病隱秘導致疾病診治延誤而發(fā)展成為腎損傷性疾病,急性原發(fā)性IgAN部分患者前期有發(fā)熱癥狀,期間出現(xiàn)肉眼血尿也可出現(xiàn)急性蛋白尿、血壓增高、尿酸增高等癥狀[1]。而CTX為氮芥類衍生物,需通過肝臟內(nèi)的酶進行水解代謝、運輸、轉化等方式形成磷酰胺氮芥后才能發(fā)揮作用,可應用于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臨床應用時的副作用報道,屢見不鮮[4]。而LEF為異噁唑類衍生物,需通過對二氫乳清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以此來降低淋巴細胞及B細胞的合成量,還可通過抑制細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釋放,抑制抗體合成,從而發(fā)揮其抗炎與免疫抑制的作用[5]。同時本項研究發(fā)現(xiàn),CTX組與LEF組的臨床療效差異不明顯,但在不良反應方面,LEF組要明顯低于CTX組。
TW作為一種“純中草藥激素”,其主要包括雷公藤二萜內(nèi)酯、生物堿、三萜等提取物,其能顯著抑制溶血素、溶血空斑及脾細胞免疫特異花環(huán)的形成,誘導T淋巴細胞的凋亡,產(chǎn)生對細胞因子KB抑制作用,抑制T細胞的增殖與B細胞的活化及抗體分泌,進而達到免疫抑制的作用[6]。同時本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不良反應方面,TW組與LEF組差異不明顯,均要明顯低于CTX組,但在臨床療效方面,與CTX組或LEF組相比,TW組在總有效與完全緩解方面均要更為優(yōu)秀。
綜上所述,對于IgAN的治療,由于其發(fā)病隱秘、病情復雜、疾病轉歸不定的特點,導致其尚缺乏特異性的治療方案,而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多種免疫抑制劑中,TW以其“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綠色無毒”的特點,與本病更為契合,其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但本次研究亦存在病例數(shù)較少、無遠期病例、免疫指標相對較少等問題,可能導致本次研究的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