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李銳
盆腔器官脫垂是產(chǎn)后最常見的盆底功能障礙并發(fā)癥,是因盆底韌帶、筋膜受到牽拉,肌纖維變形,肌力下降,導致盆腔臟器下墜,陰道內(nèi)有腫物脫出異樣感,同時伴排尿、排便、性功能障礙[1-2]。既往主要通過陰道有節(jié)律收縮、縮臀、提肛運動等盆底功能訓練進行康復,方式枯燥、效果局限。生物反饋電刺激是通過電刺激被動收縮以及主動反饋訓練[3]。凱格爾訓練、陰道啞鈴鍛煉等新型訓練內(nèi)容為本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與趣味性[4]。為此,本研究在此類患者中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凱格爾訓練及陰道啞鈴訓練,臨床效果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足月單胎妊娠;產(chǎn)后盆底器官脫垂[5];年齡20~45歲;體質(zhì)指數(shù)(BMI)<25 kg/m2;無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chǎn)后抑郁、陰道出血等妊娠期或產(chǎn)后并發(fā)癥;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基本正常;身體活動正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產(chǎn)后陰道流血、惡露不干凈;產(chǎn)前有盆腔器質(zhì)性疾病史、手術(shù)治療史;合并盆腔炎、子宮內(nèi)膜炎、感染等。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76例產(chǎn)后盆底器官脫垂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3~42歲,平均(30.54±4.32)歲;孕周37~41周,平均(39.67±0.81)周;分娩方式:剖宮產(chǎn)12例,陰道分娩26例。對照組:年齡23~41歲,平均(31.02±4.40)歲;孕周:37~41周,平均(39.62±0.85)周;分娩方式:剖宮產(chǎn)10例,陰道分娩2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盆底功能訓練,包括腹式深呼吸訓練、腹直肌與盆底肌肉收縮、舒張運動、坐立提肛肌運動(收縮上提肛門并維持8~10 s,再舒展并重復訓練)、會陰及肛門收縮運動(運動前排尿及排便),每個動作每天3次,每次8~15 min。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凱格爾訓練及陰道啞鈴訓練。(1)生物反饋電刺激?;颊呷⊙雠P位,全身保持放松狀態(tài),肌電探頭置入陰道內(nèi),輸出電刺激參數(shù)為脈寬300~500 μs、脈沖頻率20~50 Hz,患者自感陰道肌肉收縮為宜,按反饋儀描記的波形做連續(xù)陰道收縮、放松運動,治療儀將主動收縮肌電信號轉(zhuǎn)化為反饋電流,再次對陰道肌肉形成刺激,每周3次,每次20~30 min。(2)凱格爾訓練。指導患者雙手交叉抱肩直立,腳跟與腋窩同寬,陰道用力收縮、夾緊,維持5 s,放松5 s,再收縮夾緊,重復20次。雙膝彎曲平臥,臀部肌肉收縮,向上提肛,會陰、尿道及肛門緊閉,想象用陰道吸引并上提某個物體,堅持3 s,每組重復10次,每天3組以上。平臥位屈膝,吸氣時肛門用力收縮,呼氣放松,每組10次,每天5組以上。(3)陰道啞鈴訓練。將陰道啞鈴置入陰道內(nèi),在保證不掉落的情況下進行站立、步行、快走訓練,并保證在大笑、咳嗽、下蹲、提重物等動作時不掉落。根據(jù)A1~A5型號,逐漸增加陰道啞鈴質(zhì)量,每天進行居家訓練,時間至少30 min以上。兩組均連續(xù)訓練1個月。
1.3 觀察指標 訓練1個月后,評價以下指標:(1)盆腔器官脫垂癥狀評分(POP-SS)[6]。包括臟器下墜感、不適感、腹痛等7項,癥狀從無到強烈,對應評分0~4分,總分0~28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2)女性性功能指數(shù)評價表 (FSFI)[7]評分。用于性生活質(zhì)量評價, 共19個條目, 總分112 分, 評分越高表明性生活質(zhì)量越好。(3)會陰肌力測試(GRRUG)[8]分級。分為Ⅰ~Ⅳ級,分別對應,幾乎無收縮到Ⅴ級的收縮功能完全正常,分級越高,會陰肌力越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0統(tǒng)計學軟件,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POP-SS評分及FSFI評分比較 觀察組POP-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F(xiàn)SFI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OP-SS評分及FSFI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GRRUG分級比較 觀察組GRRUG分級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GRRUG分級比較(例)
盆底功能訓練主要通過提升盆底肌纖維力量,增加盆底韌帶及結(jié)締組織韌性,促進中樞神經(jīng)對盆底肌肉、神經(jīng)的控制作用,進而降低盆腔器官脫垂程度[9]。盆底功能訓練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取決于患者是否具備良好訓練依從性以及訓練時對盆底肌肉收縮的正確感知[10]。對照組經(jīng)常規(guī)自主盆底功能訓練后,POP-SS評分為(8.05±1.20)分,取得了一定的康復效果,但組間比較,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凱格爾訓練及陰道啞鈴在改善盆腔器官脫垂癥狀方面效果更佳。
本研究中,觀察組GRRUG分級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會陰肌力提升效果更好。其原因在于,生物反饋電刺激訓練中,電刺激以特定參數(shù)脈沖電流進行大腦神經(jīng)沖動的模擬, 并直接刺激盆底肌肉, 調(diào)動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到肌肉的收縮、舒張運動中, 提高訓練強度[11]。電刺激還能增強肌纖維血氧供給,減少肌肉代謝廢物, 長期刺激可促進肌纖維抗疲勞性, 增強盆底肌肉耐受度[12]。患者按反饋儀描記的波形進行陰道收縮、放松運動,能保證訓練的強度與安全性,在盆底肌力提升方面效果更好[13]。觀察組FSFI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聯(lián)合凱格爾訓練有助于產(chǎn)后盆底器官脫垂患者性功能的恢復。凱格爾訓練以盆底自主鍛煉結(jié)合運動想象干預為主,自主訓練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運動想象促進中樞神經(jīng)對盆底神經(jīng)、肌肉的控制,有效促進盆底器官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的恢復,提高性生活質(zhì)量[14-15]。陰道啞鈴訓練來源于健身啞鈴, 具有一定重量, 患者通過陰道肌肉收縮力避免啞鈴掉落, 可增強盆底肌肉肌力與掌控能力;陰道啞鈴旋轉(zhuǎn)于陰道內(nèi),陰道肌纖維經(jīng)摩擦刺激后加快受損彈性纖維的修復,肌肉彈性得到提升[16]。本研究不斷增加陰道啞鈴種類,變換訓練動作、狀態(tài)等,循序漸進,提升了盆底肌肉力量與控制能力[17]。
綜上所述,采用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凱格爾訓練及陰道啞鈴訓練,能夠有效提高產(chǎn)后盆底器官脫垂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腔器官脫垂狀況,提高性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