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堅
我們家從老到小共有10人,父嚴母慈,人丁興旺。我同公婆、哥嫂一家常年居住在一起。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照顧,用愛給予彼此力量。
我有一對龍鳳胎——書禾、書儀。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老公在外地任職,于是公婆和哥嫂扛起了照顧我和兩個孩子的重擔(dān)。那時,嫂子家的書瑤還不足三歲。因書禾肌張力過高,我坐完月子就帶著他東奔西走,風(fēng)里雨里不間斷地進行康復(fù)理療。治療持續(xù)了八個月。那段時光雖然艱辛,但我并不感覺痛苦。家人們默默地幫我打點很多原本應(yīng)該我做的事情——他們把書儀養(yǎng)得白白胖胖,把家庭瑣事打理得井井有條,把我也調(diào)養(yǎng)得精神抖擻。
傍晚,當(dāng)我疲憊地抱著書禾回到家中,看到的是婆婆的笑臉,“嗅”到的總是快樂和氣。當(dāng)我精疲力竭時,耳邊總會響起他們的鼓勵:“別怕,還有我們?!焙髞?,書禾的肌張力逐步恢復(fù)了正常。如今,孩子們已滿四歲,聰穎伶俐、乖巧懂事。去年暑假,老公調(diào)回本市工作,我們舉家喜迎哥嫂家的“二孩兒”書桐出生。一家人忙里忙外,對小寶寶呵護有加,對嫂子悉心照顧。如此一來,我們家中有了四個寶寶。小家庭變身“幼兒園”,爺爺、奶奶成了“園長”。
公婆任勞任怨。白天,我們都要忙工作,他們接送稍大些的寶寶上幼兒園、上小學(xué),照顧最小的娃娃。他們反對請人,堅持孩子必須由家人來照顧。嫂子與我則把公婆當(dāng)成親生父母。下班后,我們四個上班族盡快趕回家,幫忙一起做晚飯,收拾衛(wèi)生。睡前無論多累,我們都要抽出時間給老人們捶捶背,和他們嘮嘮家常。周末,我們輪值家務(wù),排班分工擦地、擦桌、洗衣等家務(wù)。
因為家庭所給的力量,我才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