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間,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李遠走出蒙古包,沐浴在英仙座流星雨下,心潮澎湃。為這一場“空中焰火”,他特意從北京趕來。屏息抬頭,銀河清朗。無數(shù)顆流星劃過星空,他睜大雙眼,靜賞著大自然攝人心魄的瑰麗。幾個月前,他還在太平洋彼岸。2月14日,美國西部時間凌晨3時許,李遠在鬧鈴聲中摸黑起身,洗了把冷水臉,驅(qū)趕走困意。一萬公里外,國內(nèi)的一群中學生正在電腦前守著。作為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護航計劃”的海外學長,李遠即將為他們直播科普一堂天文公益課。
北京男孩李遠是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校區(qū)創(chuàng)意研究學院物理專業(yè)的大一學生,“觀星”經(jīng)歷始于5歲。曾在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第12屆亞太地區(qū)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折桂。高中時兩次下鄉(xiāng)支教,為當?shù)爻踔猩v解天文知識。李遠憧憬著,行進在探索宇宙的途中,能有幸成為一顆北極星,將自己曾接收到的溫柔和善意傳遞給別人,成為他人追星路上的引路人,照亮并“喚醒”他們的天文夢。
“多動兒童”到“天文偏才”
Pleiades(昴星團)是李遠的微信名和微博名,對他來說意義非凡。五年級時,他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臺天文望遠鏡?!拔矣浀冒謰寧胰ソ紖^(qū)觀星時,透過望遠鏡看到的第一個星體就是昴星團?!庇變簣@時期的李遠極其淘氣。其母親回憶,“經(jīng)常在沙發(fā)上跳個不停,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小學低年級時,李遠不喜睡午覺,午休時間他鉆到課桌下,在教室的地板上爬來爬去,一會兒戳戳這個同學的小腿、一會兒拍拍那個同學的板凳。除了“坐不住”,他的嘴巴也停不下來,“念叨個不停,我媽和老師都懷疑我有多動癥。”
于是,李遠的母親帶他去了醫(yī)院,醫(yī)生稱其并非“多動癥”,只是過于淘氣了些。
然而他也有“坐得住”的時刻。幼兒園時期,李遠就把《兒童百科全書》系列的天文冊翻來覆去看了無數(shù)遍,內(nèi)頁紙張皺皺巴巴,有的地方還脫了膠、缺了角。李遠的父母發(fā)現(xiàn)天文畫冊有讓兒子靜下來的魔力,“有時候他可以拿著書看一下午不發(fā)出任何動靜?!?/p>
“你知道木星有幾顆衛(wèi)星嗎?”“你知道恒星是怎么從生到死的嗎?”“太陽系里的哪些行星上可能會有生命?”自打沉迷天文后,李遠時常為父母科普、講述他從畫冊里學來的天文基礎知識。那一年他5歲,父母送給他一個小型的地平式望遠鏡,他常常趁天氣好的時候架起來看月亮。
小學三年級起,李遠擁有了更多的科普聽眾。李遠回憶,時任班主任并未對他的“多動”行為“另眼相看”,反而特別重視他的天文特長,“每周一次的‘十分鐘隊會便由我承包了,給大家分享天文知識。大家都特別感興趣,每次講完我也覺得意猶未盡?!?/p>
“引路人”
李遠說,研究天文主要是滿足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而他一直在追星?!懊绹S石公園、甘肅敦煌、西藏日喀則的星空是我見過最美的,下一站特別想去西藏阿里暗夜保護區(qū)。”
于李遠而言,追星路上,他的第一個“引路人”是他的父母,“不打壓我的天性,亦不拔苗助長,因勢利導。還經(jīng)常抽出時間,陪我到郊外觀星?!钡诙€“引路人”是上小學時期的班主任,“包容我的調(diào)皮,用愛栽培我,給我機會分享我摯愛的天文知識?!?/p>
第三個“引路人”則是北京天文館前館長朱進老師。2011年12月10日晚間,“月全食”現(xiàn)象上演,北京天文館前的廣場上,一個男孩調(diào)試天文望遠鏡時的專業(yè)動作引起了朱進的注意。這個男孩就是李遠。自此,10歲的李遠和46歲的朱進因天文成為“忘年之交”。
朱進曾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后改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工作,2002年,朱進調(diào)任北京天文館館長,逐漸將工作重心轉(zhuǎn)至科普。在李遠的印象中,朱進身材魁梧,十分平易近人,李遠有問題時常常請教他。這個“大叔叔”經(jīng)常背著雙肩包、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城市、郊區(qū)之間。小學六年級,李遠邀請朱進去學校天文社的開幕儀式,“他非常爽快地就答應了?!?/p>
夢想需要被“喚醒”
高二暑假,李遠和其他同學前往河北鄉(xiāng)村某初中支教,他不講三角函數(shù)或是英語語法,而是為學生普及天文知識。
仲夏的夜晚,72名學生跟隨著李遠在學校操場上看星星?!澳鞘鞘裁矗俊币粋€男孩指著南方天空中的一個亮點?!笆悄拘??!崩钸h從他的眼眸里看到了好奇?!拔腋嬖V他們,星星和太陽一樣,也是東升西落。”當用望遠鏡放大部分區(qū)域的天空時,恒星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五顏六色的星云、星團亦開始顯現(xiàn)。
李遠說,學生的眼中閃爍著欣喜和興奮,當他看到他們臉上綻放出的笑顏時,他確信,天文學的魅力已經(jīng)感染到這些學生?!盀樗麄兘榻B美麗的星空時,我希望能為他們打開一扇大門?!崩钸h期許,通過觀星,他們能更加了解自然、了解宇宙以及自己,“自由、勇敢地追求心中所想,遇到挫折時能夠更加謙卑、大度?!睂钸h來說,天文學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拔耀@得一種‘宇宙的思維方式,把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當我對宇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時,我被它的浩瀚所吸引。我了解到大自然的威嚴和人類的局限性。我們是多么渺小,但渺小并不意味著自卑。因為渺小的我們,卻能了解到這近乎無窮的宇宙?!?/p>
“天文學一直是我生命中的北極星,不只讓我得以目睹宇宙的壯麗圖景,還滋養(yǎng)了我的身心,引導我渡過難關。透過天空,我更加了解自己和周遭世界。”李遠說,也許天文亦能給這些孩子帶來慰藉與快樂?!皼]有卑微的夢想,每個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權利?!蔽磥恚钸h設想讀博后,一邊潛心“超新星”的科研工作,一邊投身教育事業(yè)。
“深受啟發(fā)的我,想將自己接收到的善意和能量輸出,也能成為別人追星途中的引路人,‘喚醒他們的天文夢?!?/p>
據(jù)《新京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