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英 朱海妮
【摘?要】 目的:探討穴位按摩在產后產婦乳房脹痛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分娩的128例產婦,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產婦常規(guī)進行乳房護理,觀察組使用穴位按摩。結果:觀察組的Ⅰ級乳房脹痛率(42.19%)和Ⅱ級乳房脹痛率(31.25%)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Ⅲ級乳房脹痛率(21.87%)和Ⅳ級乳房脹痛率(4.69%)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48h和72h的泌乳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穴位按摩能有效減輕產后產婦的乳房脹痛程度,明顯增加泌乳量。
【關鍵詞】 穴位按摩;產婦;產后乳房脹痛
文章編號:WHR2020044048
乳房脹痛是現(xiàn)在臨床上產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一般在生產后的第3天,產婦容易出現(xiàn)乳房脹痛的情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產婦的乳腺管不通,因為乳汁淤積造成硬結形成,因而在觸摸產婦的乳房時,可以感到乳房變硬,而且觸痛時有比較明顯的痛感[1]。產后的乳房脹痛會對產婦造成嚴重的痛苦和困擾,為此本科采取了穴位按摩,對產后乳房脹痛的發(fā)生進行預防,取得了較好的預防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分娩的128例產婦,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4例,年齡20~36歲,平均(28.39±1.64)歲;新生兒體質量2.35~3.92kg,平均(3.17±0.54)kg;孕周38~41周,平均(39.27±2.24)周。對照組64例,年齡20~36歲,平均(27.94±1.73)歲;新生兒體質量2.39~3.94kg,平均(3.15±0.59)kg;孕周38~41周,平均(39.15±2.36)周。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產婦常規(guī)進行乳房護理,指導產婦如何進行母乳喂養(yǎng),每次在哺乳前先使用溫水清潔乳頭再喂奶。觀察組對乳房進行穴位按摩,具體的方法如下:在產后3d內,對產婦的乳房進行穴位按摩,準備一次性床單、按摩油以及毛巾等物品,而且在按摩前后認真做好記錄。首先耐心地對每一位產婦做好思想工作,詳細講解穴位按摩的具體方法、好處、注意事項以及配合要點等,以增加產婦的配合度。在進行穴位按摩前,指導產婦深呼吸以放松心情,告訴產婦保持平臥,而且盡量將胸部得到顯露,把按摩巾放在產婦的胸部下方。按摩時保持仰臥位,護理人員以掌根輕揉產婦的胸部,兩拇指在產婦的膻中穴分推至乳頭。護理人員使用一只手將乳房托住,另外一只手使用無名指、中指、食指及小指進行按摩,交替地按摩產婦兩側的乳房。護理人員使用五指抓梳產婦的乳房,拇指以及食指相對用力,從乳根到乳房捏放。拇指對乳根穴、合谷穴、膻中少澤穴和膺窗穴等穴位進行點按,而且同時展開兩側,每次按摩15min,以產婦脹感、麻感、酸感的力度為最大程度,每天按摩2次。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產后的乳房脹痛分級情況。采用本院護理人員設計的問卷調查判斷產婦的乳房疼痛情況,問卷共分成4級:乳房疼痛Ⅰ級<70分,乳房疼痛Ⅱ級≥70分且<80分,乳房疼痛Ⅲ級≥80分且<90分,乳房疼痛Ⅳ級≥90分。得分越高,級別越高,則表明產婦的乳房脹痛程度越嚴重。
比較兩組產后48h、72h的泌乳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產后的乳房脹痛分級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Ⅰ級乳房脹痛率(42.19%)和Ⅱ級乳房脹痛率(31.25%)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Ⅲ級乳房脹痛率(21.87%)和Ⅳ級乳房脹痛率(4.69%)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產后48h和產后72h的泌乳量對比
觀察組產后48h的泌乳量和產后72h的泌乳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母乳喂養(yǎng)為世界上公認的一種最佳喂養(yǎng)方式,它在產婦身體的恢復、嬰兒的健康發(fā)育和母子情感方面均具有比較重要的作用[2]。研究發(fā)現(xiàn),母乳喂養(yǎng)能明顯提高嬰兒的智力、增強嬰兒的免疫力、減少疾病發(fā)生,堅持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yǎng),甚至一直持續(xù)進行母乳喂養(yǎng)到嬰兒2歲以上,有助于嬰兒的健康成長[3]。初產婦因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容易發(fā)生乳房脹痛以及乳汁分泌不足等情況,對母乳喂養(yǎng)產生不利的影響。初產婦由于開乳比較困難和缺少哺乳經驗,乳汁淤積以及阻塞乳腺管等原因,可導致不同程度的乳房脹痛,不但會使產婦的痛苦大大增加,也不利于產后正常的哺乳[4]。當乳房腫脹時,乳頭相對變短,乳暈變硬,嬰兒較難進行吸吮,甚至會拒乳,母親也由于疼痛而不愿哺乳,嚴重時會引起化膿性乳腺炎的發(fā)生,還會對產婦的手臂活動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Ⅰ級乳房脹痛率(42.19%)和Ⅱ級乳房脹痛率(31.25%)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Ⅲ級乳房脹痛率(21.87%)和Ⅳ級乳房脹痛率(4.69%)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給予穴位按摩后,產婦的乳房脹痛程度明顯低于未進行穴位按摩者。觀察組產后48h的泌乳量和產后72h的泌乳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穴位按摩能增加泌乳量。其原因為,通過按摩產婦的乳房穴位,抓梳、拿捏和擠壓乳房,能促進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促使乳腺管的暢通,促進乳汁的排出,減輕乳房的脹痛感;而且通過穴位按摩,能改善產婦乳房周邊的血運情況,有助于促進乳房周邊的淋巴回流,促進乳汁的分泌和排出,能糾正乳頭凹陷、乳頭平坦,預防乳腺炎和乳房脹痛等疾病[5]。
綜上所述,穴位按摩能有效減輕產后產婦的乳房脹痛程度,明顯增加泌乳量。
參考文獻
[1] 王志宜.產后乳房穴位按摩對減輕乳房脹痛及刺激泌乳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06):1031-1032.
[2] 劉國強.母乳喂養(yǎng)咨詢門診健康教育模式對初產婦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的促進作用[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05(19):112-116.
[3] 張景玲,林藝紅,汪桂艷.孕期足背乳腺反射區(qū)按摩對產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泌乳量和乳房問題作用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06):1294-1296.
[4] 高少艷,劉肖平,陳加閏,等.QC活動對產婦產后乳房脹痛發(fā)生率的影響研究[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6,16(10):32-34.
[5] 唐芳,鄧芳麗,劉念,等.應用穴位按摩配合馬鈴薯片外敷緩解產后乳房脹痛的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04(0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