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坤蓮 鄭純金 陳秋萍
(羅定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廣東 云浮 527200)
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發(fā)的疾病,于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給患者造成各種功能障礙,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1]。常規(guī)護理干預多通過健康指導的方式鼓勵患者采取采取積極的健康行為,由于患者年齡較大,可能多合并多種慢性疾病,加之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等原因,從而嚴重影響護理效果,不利于提升其生存質量。健康信念指導是運用社會心理學方法,從健康信念形成角度,解釋影響患者采取健康行為因素的理論模式,從而促使其采取健康行為,改善預后[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健康信念指導的護理在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內(nèi)容如下。
選擇2017 年7 月—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96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8例。觀察組男26例,女22 例;年齡62 ~88 歲,平均年齡(74.31±3.68)歲;合并疾?。禾悄虿?4 例,高血壓24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3 例;年齡60 ~88 歲,平均年齡(74.42±3.55)歲;合并疾病:糖尿病23 例,高血壓25 例。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意識清晰,且護理依從性較好。(2)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②既往存在神經(jīng)或肢體運動功能障礙;③合并顱內(nèi)感染、顱內(nèi)占位性病變等疾病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健康教育以及生命體征監(jiān)護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信念指導護理,內(nèi)容如下:(1)健康指導:詳細告知術后并發(fā)癥相關注意事項,提升其對發(fā)癥嚴重性的認知;介紹手術治療與康復治療的流程,協(xié)助其樹立治療的積極性,提升護理依從性;耐心傾聽患者提出的問題,并給予關心和理解,鼓勵患者積極正視自身問題,接受現(xiàn)狀,并勇于改變;同時,指導其強化與家人間的交流,幫助其獲得家庭的鼓勵與支持,恢復信心,促使其積極參與到自身的治療與護理中。(2)肢體擺放:手指彎曲,肘關節(jié)與胸平,屈曲90°,肩關節(jié)外展50°,屈曲40°,內(nèi)旋15°;髖關節(jié)伸直,大腿外側放置沙袋;將肢體置于功能位,腳踝呈90°中立位。(3)早期功能鍛煉:肢體鍛煉:協(xié)助患者于床上進行翻身、坐起等主被動肢體功能鍛煉,3 次/d,每個關節(jié)活動25min;平衡鍛煉:按照由站、坐、翻身的順序,逐步訓練患者坐位平衡、站立平衡以及步行訓練等,3 次/d;指導患者雙足平放于地面,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將重心逐漸轉移至下肢,利用腿部肌肉力量緩慢站立;待患者下肢肌力達到四級后,告知行走方法與注意事項,伸髖屈膝,先抬足跟,轉移重心,另一腳跟先著地,循環(huán)進入下一個步態(tài)同期。吞咽功能:指導患者進行伸舌前后、左右、上下運動,同時進行吹氣、鼓腮、閉頜等運動;進行吞咽訓練時,可用手上推喉部,取半臥位進食;語言訓練:積極與患者交流其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其多說、多講、多聽,首先指導患者發(fā)單個連音,待患者能夠準確發(fā)音后,單音連在一起重復發(fā)音。與患者交流時注意語速要慢,協(xié)助其克服自卑心理。(4)日常生活鍛煉: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囑家屬充分給予患者關心與支持,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并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包括穿、脫衣物訓練,上下樓梯訓練等,將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貫穿于日常生活中,鼓勵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鍛煉,從而提升其日常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過程中注意保證訓練安全,避免因摔倒造成二次損傷。5 次/周,兩組均干預4 周。
(1)肢體功能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其中肢體功能采用Fugl-Meyer(FMA)運動功能量表對兩組干預前后肢體功能進行評價,上肢33 項,下肢17 項,分100 分,分數(shù)與肢體功能呈正相關。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數(shù)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評價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洗澡、穿衣、行走、如廁等10 個項目,滿分100 分,分數(shù)與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關。(2)生存質量:采用健康調查量表(SF-36)評價兩組干預后生存質量,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功能、總體健康4 個方面,各項滿分均為100 分,分數(shù)與生存質量呈正相關。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肢體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肢體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肢體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對比(±s,分)
表1 兩組肢體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對比(±s,分)
組別 n FMA AD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8 57.99±4.46 80.18±6.92 40.18±6.82 63.71±7.32對照組 48 58.19±4.68 74.17±6.63 39.38±6.79 58.42±7.19 t - 0.214 4.345 0.576 3.572 P - 0.831 0.000 0.566 0.001
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存質量對比(±s,分)
表2 兩組生存質量對比(±s,分)
組別 n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軀體功能 總體健康觀察組 48 91.42±6.68 92.44±6.51 93.58±6.05 92.48±6.79對照組 48 83.79±6.13 81.37±6.93 83.98±6.61 86.32±6.48 t 5.831 8.066 7.423 4.547 P 0.000 0.000 0.000 0.000
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jīng)內(nèi)科的常見病與多發(fā)病,好發(fā)于中老年患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進而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生存質量[3-4]。同時,由于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自理能力下降,若未及時獲得家人的關懷,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心理,致使心理負擔加重。而傳統(tǒng)康復方法僵化,針對性較差,對老年患者的關注度欠佳,其干預效果欠佳,難以恢復機體功能。
基于健康信念指導的護理是通過提供良好的康復氛圍,使其得到充分的精神與心理上的安慰,利于減輕身心壓力,促使其實施健康行為,有效提升護理質量,促進康復。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肢體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基于健康信念指導的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質量?;诮】敌拍钪笇У淖o理干預通過宣傳介紹疾病相關知識,促使其積極參與至自身護理中,進行有利于恢復健康,改善預后。基于健康信念指導的護理注重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通過強化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并鼓勵家人予以更多的陪伴,使其感受到家庭與社會的關心與支持,得到精神與心理上的安慰,減輕心理壓力,提高護理依從性[5-6]?;诮】敌拍钪笇У淖o理能夠有效糾正患者關于疾病的錯誤認知,增強其對康復鍛煉重要性的認識,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積極進行早期康復鍛煉,并選擇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促進肢體功能改善[7]。針對性給予患者有效的功能康復鍛煉方案,早期強化肢體、語言等干預措施,促進受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末端突觸再生,實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功能的重建,改善相關功能,利于增強患者肢體運動功能,促進康復。此外,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者進行日常日常生活能力鍛煉,提高患者獨立生活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其滿足感,利于促進患者及早康復,提升護理滿意度,改善生存質量[8]。
綜上所述,基于健康信念指導的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提升生存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