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jīng)10年攻關,中國建筑技術中心啟動的“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于近日建成,正式投入試運行,成為當前世界上唯一的垂向加載能力上萬噸的六自由度工程結構實驗設備,可為國內(nèi)外工程領域巨型復雜結構進行足尺實驗,避免因實驗系統(tǒng)加載能力和空間不足導致的“尺度效應”,真實反映結構受力狀態(tài),從而科學客觀地了解其力學性能。
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擁有世界領先的大噸位、大空間、六自由度加載能力,可對構件進行足尺加載檢驗,科學直觀地了解構件力學性能,并以此開展工程領域新型結構體系研發(fā)、標準制訂、產(chǎn)品研制。
目前,該實驗系統(tǒng)已接受了國內(nèi)外多家單位的試驗預約,涉及建筑工程、基礎設施工程、能源電力工程等多領域。
中建技術中心將聚焦產(chǎn)業(yè)技術研究,以增強“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tǒng)”的實用性應用性為目標,建設開放性、國際化的實驗平臺,與全行業(yè)、全社會共享創(chuàng)新成果。
8月7日,由中信集團投資,中鐵隧道局、湖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聯(lián)合體設計施工總承包的超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汕頭海灣隧道西線貫通。這是繼5月16日東線隧道貫通之后,汕頭海灣隧道施工建設的又一重大節(jié)點,標志著汕頭海灣隧道成功實現(xiàn)全線貫通,實現(xiàn)了潮人全天候穿行海灣兩岸的百年夢想,掀開了我國穿江越海隧道建設的新篇章。
中鐵隧道局、中鐵裝備、中信重工聯(lián)合研制的我國首臺15.03米超大直徑盾構機,在孤石、基巖、8度地震烈度區(qū)等施工禁區(qū),歷時660天,成功繪出一道長達3047米的海底長虹。
汕頭海灣隧道是國內(nèi)最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也是國內(nèi)首條在8度地震烈度區(qū)建設的海底隧道,綜合難度是同類工程的頂峰??梢杂谩按蟆薄皽\”“高”“硬”“險”五個字概括:“大”是指盾構機直徑達15.03米,屬于超大直徑;“高”是指地處高地震烈度區(qū),達到8度;“硬”是指岸上段孤石和海中基巖段,巖石強度高達216MPa;“淺”是指盾構機上方覆蓋層厚度薄,在始發(fā)地段隧道上覆土體僅為8.2米;“險”是指海灣隧道處于高度軟硬不均地層,海底軟土穩(wěn)定性極差,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特別是盾構機需要穿越的三段長達182米基巖凸出段。
汕頭海灣隧道建設中形成的高烈度地區(qū)隧道建造體系,對未來中國隧道建設、世界隧道建設將起到一個示范作用,對我國未來開工建設的瓊州海峽隧道、渤海海峽隧道、臺灣海峽隧道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