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涵思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wǎng)膜病變(CSC)在20~45歲男性群體中較常見,該病易反復發(fā)作,會對患者的視功能產生不可逆損害。其臨床特征為黃斑區(qū)水腫,因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導致黃斑部位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上皮淺脫離[1]。復方樟柳堿注射液可提高眼缺血區(qū)血管活性物質,從而緩解局部血管痙攣程度,改善眼部微循環(huán),促進視神經(jīng)周圍組織血流供應使患者癥狀得到改善,但其不良反應明顯,治療周期長[2]。中醫(yī)眼科將CSC歸屬為“視瞻有色”“視瞻昏激”范疇,屬水濕上泛證,多因飲食不節(jié),脾失健運,水濕上泛于目所致。故臨床常采用健脾利水滲濕的五苓散治療本病[3]。本研究選取病例對五苓散加減聯(lián)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CSC應用效果進行前瞻性研究,探析其對CSC患者全血黏度(WBV)、血漿黏度(PV)、紅細胞數(shù)量(RBC)的影響。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103例CSC患者。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劃分為A組51例和B組52例。A組中男性38例,女性13例;年齡22~51歲,平均年齡(36.54±3.22)歲;病程5~16 d,平均病程(10.5±1.33)d。B組中男33例,女19例;年齡最小者21歲,年齡最大者53歲,年齡均值(37.43±2.81)歲;病程7~19 d,平均病程(13.28±1.69)d。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較。治療前每位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眼底病學》[4]中CSC的西醫(yī)診斷標準和《中醫(yī)眼科學》[5]的中醫(yī)“視瞻有色(水濕上泛證)”診斷標準,以眼底黃斑水腫、視網(wǎng)膜反光暈輪明顯、中心凹反射隱匿,伴有胸悶、納呆、大便稀溏,舌苔滑膩,脈濡或滑者為主要臨床癥狀;視物模糊,變形或變?。换颊卟灰嘶蚺懦饧す夤饽委煛E懦龢藴剩耗X出血及眼出血急性期;青光眼眼底病變;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者、精神類疾病患者。
1.3 治療方法A組應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華潤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2 ml/支,國藥準字H20000495)以食指觸碰患眼側顳淺動脈,有搏動感,于下部1.5 cm部位用4~5號針皮下注射,2 ml/次,1次/d,療程1個月。B組在A組基礎上加五苓散治療,方藥組成:白術、豬苓、澤瀉各10 g,茯苓15 g,桂枝9 g,丹參、當歸各15 g。水煎服,1劑/d,早晚2次服用,療程1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治療前與治療1個月后視力與光敏度情況: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視力,被檢者的視線要與1.0的一行平行,距離視力表5 m;光敏度采用TEC-3全自動視野儀(重慶泰克醫(yī)電儀器產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閥值檢測程序對患眼中心30°視野進行檢查。②療效判定標準:以《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為依據(jù),結合臨床觀察指標,療效分為:治愈:視力、視野基本恢復正常,眼底病變全部消退,熒光眼底造影未見滲漏;好轉:視力、視野部分恢復,眼底病變趨向好轉,熒光滲漏明顯減少;有效:視力、視野略改善,眼底病變無好轉,眼底有少量熒光滲漏;無效:視力、視野無改善,眼底病變無好轉,眼底仍有熒光滲漏;總有效率=(1-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③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CD3LBY-N6全自動自清洗旋轉式黏度計(武漢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WBV、PV、RBC變化。④記錄2組視線模糊、皮下瘀血、注射部位硬結等不良反應情況。
2.1 2組患者視力與光敏度情況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1個月后2組患者的視力與光敏度均明顯提升,且B組高于A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視力與光敏度情況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1月后,B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8.08%高于A組84.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的WBV、PV、RBC水平明顯降低,且B組低于A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例,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B組患者的視線模糊、皮下瘀血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85%,低于A組17.65%,差別明顯(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CSC由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損害和脈絡膜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引起的眼部疾病。當前,臨床上,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其具備抗膽堿功能,能夠使患者的血管痙攣、散瞳等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對唾液分泌進行有效抑制,中樞作用強,對患者的眼球運動功能進行反射性調節(jié),使其眼部血管痙攣得到有效緩解,眼部血流量增強,并對眼部組織血液供應加以改善,緩解該部位缺血情況,恢復患者的視神經(jīng)、視網(wǎng)膜、脈絡膜功能,確保眼部組織新陳代謝正常,不斷增強臨床療效,但不良反應較多,治療周期較長[7]。
中醫(yī)眼科將CSC歸屬為“視瞻有色”“視瞻昏激”范疇,認為飲食不節(jié)、身心勞倦過度、情志抑郁不舒等損傷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可致水濕停滯,發(fā)為本病。五苓散出自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方中茯苓、豬苓、澤瀉味甘淡,共奏利水消腫、化濁滲濕之效;白術藥味甘苦性溫,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桂枝味辛甘性溫,助陽化氣、以助運水;五藥合用,則陽氣宣水濕行,另加丹參、當歸活血化瘀、通血脈[8]。本研究中,治療1月后,B組患者的視力與光敏度高于A組,這與五苓散燥濕利水,改善眼部血液循環(huán)功能有關。B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8.08%顯著高于A組84.31%,提示應用五苓散加減聯(lián)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CSC臨床療效顯著。現(xiàn)代藥理顯示[9],豬苓有利尿的作用,能夠促進電解質穩(wěn)定,改善人體血液循環(huán),增加免疫功能等;茯苓具有抑菌、抑制腫瘤、增強免疫力作用;白術可調節(jié)免疫功能,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桂枝具有鎮(zhèn)痛、改善外周循環(huán)、抗菌等作用,其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加眼底供血;丹參、當歸改善眼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對神經(jīng)元具有保護作用。本研究中,B組WBV、PV、RBC水平低于A組,表明復方樟柳堿可使患者的WBV、PV、RBC血液流變學指標得到明顯改善。證實五苓散加減聯(lián)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能夠對微小血管進行有效擴張,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得到明顯改善,降低血液黏稠度,使患者的血流速度及眼底供血增強,用藥后,需通過局部按摩促進藥物吸收,緩解不適感[10]。B組患者的視線模糊、皮下瘀血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85%,低于A組17.65%。提示復方樟柳堿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應用五苓散加減聯(lián)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CSC,可提高患者視力,改善眼部光敏感度,增強臨床療效,還能夠改善患者的WBV、PV、RBC等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說明該治療方式有效性強,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