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 要:鐘表是現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生活用品,兼具實用性和裝飾性也早已成為其制作的基本要求。故宮博物院中珍藏著一批藝術觀賞性極高的鐘表,本文從這些故宮藏鐘表出發(fā),按其產地類型分別就其藝術造型展開研究,從中窺探對現代藝術設計相關創(chuàng)新原理的啟示。
關鍵詞:故宮藏鐘表;來源產地;藝術造型;設計啟示
故宮博物院現收藏有18至19世紀共存的一千余件各式的鐘表。按照來源產地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清宮造辦處的御制、廣州和外國如英國、法國、瑞士造鐘等。各類鐘表在造型、色彩、題材、裝飾、中西合璧因素和本土化特征等方面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點。
一、御制鐘
遵照皇帝旨意制作御制鐘是清朝乾隆年間做鐘處最根本的任務,其每件作品都試圖將皇帝的意志、要求和愛好貫徹其中,并最終滿足皇帝的要求,因此御制鐘的宮廷色彩十分濃厚。
形制上,除少量作為禮器被制造的特大型座鐘,多數為造型獨特、形制規(guī)整、制作考究的擺件鐘表。用材上,御制鐘多以木結構為主體,且木材選擇高貴的紫檀木等,彰顯莊重肅穆、高貴典雅之感。裝飾上,木質鐘表一般做涂漆和雕花處理,部分還做鑲嵌銅條、描金等工序;銅鍍金鐘表則直接做表面裝飾處理,增加了鐘體美觀。題材上,以宮廷建筑的亭臺樓閣為選材,有的鐘直接就是宮殿建筑的縮微,以實際生活中所物為借鑒,體現實景縮小的美感。造型紋樣上,首先以具有中國傳統(tǒng)吉祥寓意的生景圖樣、瑞獸紋樣等為涂底,上飾美好寓意的題材造型,寄托美好愿望與樸素訴求;其次,善用中國民間神話故事中的八仙、西王母為構圖要素;此外,融合西方天使、女神等外來元素,體現中西結合的文化內涵。色彩上,木質鐘表沉穩(wěn)凝厚,展示出莊重肅穆的風格,其余銅制或彩繪鐘表則以黃色、白色、藍色為主,顏色搭配多樣凸顯其本身藝術價值與欣賞價值,同時大量使用銅的黃色體現皇家地位與皇帝的尊貴。功能種類上,具有自鳴鐘、迎手鐘、冠架鐘等,功能繁多,實用功用不斷擴展,種類更加豐富多樣。
二、廣鐘
三層鐘的設計是廣鐘結構的主要特點。三層鐘各有作用:下層形制寬大,適合裝配音樂和活動玩意裝置;上中層是鐘表表盤重要的展示區(qū)域,因此上中層是裝飾設計最集中也是最復雜的地方,尤以上層為主。一方面,上層各式各樣獨立的盆景、屏風等意蘊豐富,裝飾作用凸顯,即使表盤需要布置在上層,也用象、麒麟等獸背馱方式加以突出,新穎獨特,富有藝術設計魅力。中層主體的布景展示箱設計則相對中規(guī)中矩,大多借用吉祥圖案表現美好祝愿,情感表達樸素真誠。此外,廣鐘鐘表的表盤外圍以黃、綠、藍等顏色的琺瑯環(huán)繞組疊作為裝飾,琺瑯上的裝飾花紋細密繁縟,布列規(guī)律,裝飾感極強。
造型設計上,受對外開放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廣鐘雖多以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樓閣榭臺式造型為原型,但也將中西元素的結合作為設計參考的重要標準。因為部分是用于進貢皇室,吸收西方外來文化特點成為當時的流行風尚,在廣鐘的設計中也較為明顯的表現了出來。
三、外國鐘
1.英鐘
故宮藏英國鐘表數量眾多,藝術價值極其豐富。
豐富的鐘表不僅體型較其他更加龐大,造型也更加美觀精致。部分動物、人物刻畫逼真形象,妙趣橫生。如其中有以中國古典建筑風格特征為造型借鑒,間有歐式建筑的特征等,在精致構圖的基礎上,體現了造鐘技術在以建筑為題材的背景時吸收中西方文化特點交融交匯的結果。
題材廣泛,鐘內設有人物、動物轉動景觀,并以大自然及田園風光為背景。色彩也極顯華麗鮮艷,外殼多采用銅鍍金制作,也有的鑲以玳瑁、瑪瑙或藍琺瑯等物,在鍍金表面明暗對比下,展現出極強的層次感與豐富性。
2.法鐘
法鐘制作的歷史相當久遠,但故宮博物院保存下來的法鐘由于文化交流、經濟往來等原因,制造年代均較英鐘晚,數量也比英鐘少,以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鐘表居多。
法鐘大型鐘表數量較少,以中型鐘表為主。材質上,鐘的外殼材料更加豐富,以銅鍍金材質為主,部分銅鍍金上還鑲嵌裝飾作用的琺瑯,少數為木質和瓷質。選取題材個性鮮明,時代感強。首先,鐘表上塑造的人物塑像多取材于古典希臘神話;其次,鐘表獨特的擺錘設計也構思巧妙、新穎別致,有形態(tài)各異的水銀擺錘和小鳥造型的銅鍍金擺錘等;另外,善于選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做模型是法鐘的又一特征,如熱氣球載人鐘、銅質汽車模型表等,極具生動性與時代性。
3.瑞士鐘
故宮所藏的瑞士鐘大部分是體量較小且造型別致的座鐘和精致的懷表。
座鐘一般仿照建筑或山子等自然景觀展示,搭配技巧靈敏的變動機械,使得瑞士座鐘數量雖少,但質量很高。
懷表大部分是為迎合中國使用者的審美需求而特別制作的“中國市場表”。其外形獨特,裝飾精致,除常見的圓形外,還有扇形、昆蟲形等。表殼一般會采用貴重的金、銀、銅鍍金等材質,在表殼上還繪有人物造型、動物花卉等形象逼真的琺瑯畫,并鑲嵌珍珠等貴重寶石,通體還雕刻或繪制精美細密的花紋,極為奢華。
通過對不同產地鐘表藝術造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各造型的不同特點以及某種意義上的共性之處。各鐘表造型區(qū)分鮮明,個性豐富。御制造鐘表以皇帝個人愛好為出發(fā)點,分析其主要特征包涵用于個人欣賞景色、滿足獵奇心理、展現皇室權威等的突出特點;廣鐘產地廣州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貿易優(yōu)勢,最早與西方國家交流,故所產鐘表極大程度地吸取西方先進技術與文化的基礎上,同時緊扣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意味,渴望追求中西合璧,特立獨行的藝術創(chuàng)作;英鐘創(chuàng)作題材豐富,并以融合東方文化要素為重點,體現著英國人為追求與中國統(tǒng)治者拉近關系而所付出的努力;法鐘個性鮮明,凸顯時代性,獨具特色的古希臘選材以及緊跟時代的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展示,最大程度體現了法國工匠的自信與成就;瑞士鐘以造型別致著稱,體型小卻有精細的內部結構,精致的變動裝置更是極大地吸引著統(tǒng)治者的收藏興趣。
總體來看,故宮藏鐘尤其是外來鐘表都帶有不同程度的中西合璧因素以及本土化特征,其實,這些鐘表獲得統(tǒng)治者的喜愛,成為無價值的藏品最終保存下來,除了其新奇的造型特點、艷麗的顏色搭配、奇巧的工藝制作外,更重要的卻是中國化與本土化對其的包涵,任何脫離社會發(fā)展實際與落后社會發(fā)展水平的設計創(chuàng)作終將只會被淘汰,這一設計啟示也與鐘表努力適應中國本土特點所做的改變相印證。
參考文獻
[1]孫愷吉.清代鐘表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2]亓昊楠.故宮藏瑞士鐘表的前世今生[J].藝術市場,2012(1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