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琳
摘 要:茶文化在唐代被高僧最澄從中國引入日本,又在德川幕府時期由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發(fā)揚光大?,F(xiàn)如今,歷史悠久的茶文化經(jīng)由兩個國家的積累沉淀后早已大相徑庭,日本茶道也表現(xiàn)出了區(qū)別于中國茶文化,專屬于大和民族的獨特力量。筆者采用對比的方法,分析中日茶文化的現(xiàn)存的異同之處,力求找到屬于中日文化各自的東方魅力。
關鍵詞:茶文化;茶道;異同
茶文化在唐代被高僧最澄從中國引入日本,又在德川幕府時期由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發(fā)揚光大?,F(xiàn)如今,歷史悠久的茶文化經(jīng)由兩個國家的積累沉淀早已大相徑庭,日本茶道也表現(xiàn)出了區(qū)別于中國茶文化,專屬于大和民族的獨特力量。
本文筆者采用對比的方法,從生活的視角出發(fā)分析中日茶文化的現(xiàn)存的異同之處,力求找到屬于中日文化各自的東方魅力。
1.對于“道”的看法不同
中日對于“道”這個字的看法存在一定差異。
中國人常說:“柴米油鹽醬醋茶”,也稱“開門七件事”。開門七件事的排列和內(nèi)容都大有講究,全都與中國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有關。由此可見,茶早已變成我們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又或者是休閑飲品。
這是中國“沒有茶道”的原因之一,“沒有”“茶道”并非是我們技藝不夠精湛,也不是我們的種類不夠完善。而是因為中國人對于「道」的理解認識與日本不同,我們對“道”有著崇敬與欽敬的感情混雜其中??鬃釉疲骸俺劦老λ揽梢?!”可見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很大。無為而順乎自然,形而上才可曰道,形而下則為器矣。
在日本,“道”這個字卻經(jīng)常被使用:歌道、書道、茶道、花道、劍道、藝道、柔道等等。在古代,日本文化主要是以學習吸收的中國文化為主體,所以他們將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體系,均以道命名,這些都源于中日在文化背景上的差異。
2.用茶方式不同
日本茶道離不開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
在《茶人·千利休》中,關于“利休”這二字的內(nèi)涵,大德寺住持這樣說道:“利,乃鋒銳,決斷;休,乃蘊藏,含蘊。利休,正是‘不露鋒芒,暗蘊鋒銳之意。這樣的含義恰巧順應了千利休所倡導的四規(guī),四規(guī)是指“和、敬、清、寂”,為茶道之髓。
“和、敬”是指來客與主人之間應具有的姿態(tài)和辭儀?!扒濉⒓拧眲t是要求茶室環(huán)境應該保持優(yōu)雅合格的氣氛。
十五,十六世紀發(fā)展起來的日本茶道更強調(diào)藝術品位,而非茶葉的實用性。所以四規(guī)七則在當今日本也被一直使用著。所以我認為,日本的茶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精神文化,它的繁文縟節(jié),它的連篇累牘都表現(xiàn)著日本人對心性平和的追求。這種特殊的禮儀活動將茶客的注意力從日常繁雜瑣碎的事情中解放出來,使之專心致志沉浸于喝茶的過程,達到身心的全部放松。
我們中國的茶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存有常用的茶葉。對于中國人來說,喝茶像是西方人喝咖啡一樣稀松平常,沒有特定的形式,沒有固定的步驟,茶文化早已變成中國人休閑意趣的一種方式。
當然在早期,中國也有類似于日本茶道的“繁文縟節(jié)”。
陸羽等一批文人極其重視茶的精神享受和引用規(guī)范。他們講究飲茶工具、飲茶用水,并與儒、佛、道三家的哲學思想交融,而漸漸引人們進入他們的精神世界。
在一些文人雅士的飲茶過程中,還創(chuàng)作了很多茶詩,在《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就有上百位詩人的四百多首,從而奠定中國茶文化的基礎。
3.用茶者不同
在中國,人民大眾是用茶的主力軍,所以我們的茶文化是深深嵌入市民工商階層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們各地的大大小小的茶館。
另一方面,茶館作為中國茶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將茶文化與其他中國傳統(tǒng)文化聯(lián)系起來,衍生出許多風格迥異的茶館形式,例如:京劇茶館,評書茶館,曲藝茶館等。
老舍先生的《茶館》中,作者就說:“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式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蔽覀兊陌傩胀ㄟ^喝茶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
但日本與中國不同,日本對等級制度的信仰,是日本人處理社會關系的根本守則,也構成日本社會關于人際關系以及國際關系的整個觀念的基礎。
茶文化傳入日本之初,只在上層社會流行,也就是說只有天皇或者是一些貴族僧侶等才能夠接觸到。所以日本雖然崇敬茶道,但遠未達到中國這種民眾聚集性深入的情況。
4.形成過程不同
古代日本文明的迅速發(fā)展主要得益于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一個歷史過程。例如最基本的文字,就是經(jīng)由我國遼東地區(qū)傳入朝鮮,再由朝鮮傳入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而后,日本與阿倍仲麻呂齊名的額遣唐使吉備真?zhèn)湟罁?jù)漢字的偏旁部首結構,創(chuàng)造了日本文字中的“片假名”,另外漢字的大量引用也證明了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醫(yī)學,飲食,穿著和節(jié)日風俗等方面的改變也從側面佐證了這樣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茶文化是從其食用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才逐漸上升到精神層面的,并且在中國,茶葉最早被當作有藥用價值的藥材使用,隨后才開始應用于日常生活。
而在日本,茶道的發(fā)展卻截然相反。首先被認可的是其精神文化,而后才被普及食用。最澄起初是將“茶”作為一種外來先進文化帶回日本。因此,它一開始就染有強烈的文化意味。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演變成為,表現(xiàn)日本人生活文化的規(guī)范和理想。所以,發(fā)展起源的不同,也決定了中日茶文化的形成過程不同。
5.茶葉種類不同
雖然中日茶文化一衣帶水,但是由于地理條件,人文風貌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在茶葉的種類上,日本衍生出許多獨特優(yōu)勢的茶種。例如:玉露茶,抹茶,煎茶,番茶等等。在其中的抹茶等都是由中國傳入,卻變成了日本的特色風物。
“世界抹茶在日本,日本抹茶在宇治”。抹茶源于中國,但發(fā)揚光大卻是日本。抹茶興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唐年間,人們就創(chuàng)造了蒸青散茶碾茶,還確定了評茶色香味的標準。
如今,日本當?shù)氐哪ú枘戤a(chǎn)在800噸左右,主要供應其國內(nèi)的茶道所用,還有部分食品添加成分。
最初需求非常固定,產(chǎn)量也比較穩(wěn)定,年度需求變化不大。但在近幾年,隨著海外出口市場的暢銷,導致日本原來并不生產(chǎn)抹茶的地區(qū)也開始生產(chǎn)抹茶,產(chǎn)量也在逐年累月地增加。
甚至每當提到“抹茶”,對茶文化沒有研究了解的人常常會說抹茶是日本的飲品。這是極其可惜的文化流失,我們要以此為戒,保持傳統(tǒng)文化的活力,不斷創(chuàng)新。
總而言之,中日茶文化關系密不可分,日本茶文化的昌盛也提醒著我們要不斷推陳出新,發(fā)展茶文化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使其永葆青春活力。
參考文獻
[1]周春霞.中日茶道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及其影響[J].文化產(chǎn)業(yè),2018(24):30-31.
[2]吳玲.從日本茶道之煎茶道看中日文化差異[J].中國新通信,2018,20(13):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