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華
摘 要: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信息技術的用途非常廣泛,已經(jīng)運用到各行各業(yè)之中,尤其是應用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方面,其作用更為突出。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在教學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勢必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的最佳幫手。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
科技在發(fā)展、生活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fā)生改變,對于教育方面的需求也就逐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提升,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一點也就凸顯了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
1 把多媒體融入教學之中
為了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養(yǎng)成更好的閱讀習慣,形成更好的閱讀氛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改變迫在眉睫,新的教學理念的植入使中國教育變得更加優(yōu)秀。原來學生都是看著書本枯燥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導致了語文閱讀很無聊,從而很多學生都會在課堂上睡覺,不好好聽講,不能集中注意力,從而導致對語文閱讀失去興趣,從而也失去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機會,所以教育方式就顯著格外重要。針對于現(xiàn)在小學生閱讀材料,古今中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于小學生來說太深奧了,不容易被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去理解,對于他們來說這些內(nèi)容還很陌生,這時候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來幫助他們?nèi)ダ斫膺@些閱讀內(nèi)容,同時需要老師提前更好的備課,用簡單易懂的教學方式把這些內(nèi)容傳輸給孩子們,以便讓他們記住以及吸收,并且產(chǎn)生一定的印象。對于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格外重要,首先要先讓孩子讀進去,看進去,讀明白,看明白,喜歡看,并且能夠在里面學到知識,為以后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拓展知識面,懂得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以老師的教學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借助信息技術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以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可以使一些語言沒辦法表達出來的東西運用多媒體以畫面、圖片、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達到視覺的盛宴,幫助了小學生更加快速吸收這些本身不容易被吸收的東西變得容易吸收,使文章變得簡單易懂。同時,多媒體包括聲音、畫面、電影、錄像等等,比如《二泉映月》這篇文章,僅僅從書本上學生可能很難去理解阿炳的苦難以及阿炳音樂之中對生活未來的渴望,而通過多媒體播放阿炳的音樂可以讓小學生更加了解這篇文章,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主人公阿炳,還可以多找?guī)资装⒈囊魳愤M行播放,擴大小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運用書本畢竟是不足的,小學生畢竟年齡比較小,注意力集中是有時間限制的,在課堂上可以適當播放一些與本節(jié)課程相關的視頻,不僅可以緩解學生的眼睛,還可以適當?shù)恼{(diào)節(jié)一下學生的情緒,調(diào)動他們上課的積極性,能夠更加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
2 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互動,全面訓練學生學習能力
現(xiàn)代教育則提倡新型互動,即教師、學生是平等的合作關系,應以多維互動來組織語文教學。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則應積極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互動形式,既要在課堂上組織語文探究,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建構語文知識,也要注意網(wǎng)絡互動,切實突出小學生的學習活動,全面訓練與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如在《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鼓勵學生自主回答閱讀問題、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學生則可利用多媒體投影儀的投影技術去展示自己的筆記本、練習本,再借助一定的語言解釋去呈現(xiàn)自己的解題思路。其他學生要認真聆聽,積極質(zhì)疑,用同樣的方式來展現(xiàn)自己的閱讀思路與學習成果。另外,在課后自學時期,學生也可積極借助信息技術與教師、同班同學交流學習感悟、學習困惑。比如,在《唯一的聽眾》一課教學中,就有一個同學在班級網(wǎng)絡群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這個聽眾,那么‘我是否會堅持自己的理想?”這個學生的網(wǎng)絡發(fā)言令本班其他學生積極分析了課文內(nèi)容,及時展開了網(wǎng)絡互動。有的學生認為“我”會繼續(xù)堅持,因為聽眾是讓“我”堅定信心,是給“我”鼓勵,但是并不會因為沒有這個聽眾而讓“我”放棄夢想。有的學生則認為結局難測,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得到肯定。在此過程中,教師會認真觀察學生的網(wǎng)絡發(fā)言,由此了解學生的想法,共同總結《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的主旨。再者,教師還鼓勵本班學生自制多媒體課件,使其自主講解簡單的語文知識,切實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實際上,本班學生很喜歡當家做主的感覺,使其以“小講師”的身份展現(xiàn)自己的語文知識結構,也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有可能會培養(yǎng)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能夠全面內(nèi)化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專門組織本班學生學習了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技巧,鼓勵學生自制多媒體課件,使其自主解釋語文知識。
3 以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教師大都十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小學一節(jié)課授課的時間僅有40分鐘,課堂上小學生有意識注意往往連一半時間還達不到,剩余時間學生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所以,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語文學習之中去,從而獲取豐富的小學語文資料信息。這是多媒體技術手段的功勞,它們的有效利用勢必為學生營造出一種不同于以往情境的新鮮感受,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得到真正的提升。比如我們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便可以憑借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課堂游戲情境,使學生能夠目睹生字寶寶的轉換生成過程,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字寶寶找家”的游戲,以有效幫助字寶寶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家。在生動的小學語文學習情境下,便能夠?qū)W生識字的欲望有效激發(fā)出來,給學生有效識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新課程改革要求下,要應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培育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從而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排除學習路上的一切障礙。
參考文獻
[1]李德洪.新課改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34):64-65.
[2]李紹婷.新課改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思考[J].計算機產(chǎn)品與流通,2018(0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