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塔爾奧委會致函國際奧委會(IOC),正式表態(tài)愿申辦2032年奧運會后,澳大利亞媒體成為卡塔爾當?shù)孛襟w之外,對該新聞反應最劇烈的媒體。從印尼、西班牙到德國、印度,表達過申辦該屆奧運會意愿的國家不少,但只有這次令澳大利亞人發(fā)出了諸如“昆士蘭州申辦奧運的計劃迎來紅色警報”這樣的感慨。
這已不是卡塔爾第一次申辦奧運會了。2007年、2011年,該國曾在申辦2016年、2020年兩屆奧運會的過程中扮演陪太子讀書的角色,國土面積僅1.1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萬的卡塔爾是史上最小的奧運會申辦國,“陪跑”似乎命中注定。但如今情境截然不同。從資源匱乏的荒漠,到世界體育版圖中不容忽視的新興力量,卡塔爾的蛻變只用了十余年。2008年夏季,這一極度依賴于油氣經(jīng)濟的中東小國,將文化與體育產(chǎn)業(yè)的建設寫進了指導性綱領文件《國家愿景2030》,提出“體育武裝國家”的口號,走上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改革之路。
在此之前,世界對卡塔爾體育的了解,除了2006年多哈亞運會,更多的是“金元體育”“歸化運動員”等充滿爭議的刻板印象。如今,從手球、藝術體操等小眾項目世錦賽,到最具影響力的單項錦標賽——田徑世錦賽,卡塔爾已見證了數(shù)百項國際賽事落地本國,盡管其中一些比賽的場面過于冷清,該國政府只能出資“邀請”外籍人士現(xiàn)場觀賽。而到2023年,這一國土絕大部分均為沙漠的小國甚至將迎來史上首屆在中東地區(qū)舉行的游泳世錦賽。
卡塔爾人一擲千金的底氣,令奧運申辦路上所有的競爭者忌憚。盡管國際奧委會已多次提出奧運“瘦身”計劃以降低辦賽門檻,但從東京奧運會來看,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仍是申辦奧運不可或缺的硬性條件。更重要的是,卡塔爾所進行的體育場館建設并非毫無規(guī)劃的盲目投資,那些為各類高規(guī)格國際賽事興建的場館與基礎建設,將在未來數(shù)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為這個國家的高速運轉提供基礎,受益者中自然也包括了可能在當?shù)嘏e辦的2032年奧運會。
通過舉辦不同項目的單項世錦賽,卡塔爾試圖逐漸扭轉外界對其“體育荒漠”的偏見。2022年世界杯將是其建立“體育之國”形象的絕佳契機,倘若贏得2032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則將徹底奠定該國在世界體育版圖中的地位,并進一步完善卡塔爾國內目前看來遠稱不上完備的基礎建設。
(據(jù)中新社 7.31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