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山里唯一的郵遞員,那條通往城市的小路,他一走便是整整20年。
“是送信的小王來了嗎?”屋里,是一位雙眼失明的老太太,她摸索著要給他拿張凳子,卻被他制止住了。他說:“大娘,別了,給您念信還是得莊重一些好,咱得學(xué)學(xué)城里的先生?!边@話一說完,大娘就笑了:“不瞞你說,我兒子就在城里教書?!?/p>
他見過她的孩子,斯斯文文,戴個眼鏡,說話輕言慢語,很是禮貌。
只是,這些都是3年前的記憶了,她的孩子已有整整3年不曾踏入山里。
她念子心切,無奈雙目失明,不能爬上那漫漫的山路,不然她一定會去看看她的孩子。
幸好她的孩子不曾將她忘記,總是每月按時給她寄來一封家書,還有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她小心翼翼地摸索著撕開信件,將里面的百元大鈔捏取出來,塞到衣服內(nèi)里的布袋里,這才將信件遞給他。他畢恭畢敬地接過信件,逐字逐句地念。
3年就這么悄然而去了。3年后,老人撒手人寰。有人說,她臨終前還安靜地坐在那張木凳上,懶懶地曬著太陽,似乎是在等待著什么。村里終于決定去找尋她的孩子,將這個不幸的消息傳達(dá)給他。
但村里的人千辛萬苦所得到的,竟是幾年前,她的孩子已在車禍中喪生的消息。村里頓掀軒然大波,她的后事該如何處理?
他們終于想到了那些信件,那定是她孩子的配偶所寫的。他們將郵遞員火速尋來,打算向他尋問有效的地址。
他接到消息后,一面含著熱淚,一面風(fēng)塵仆仆地從外地趕了回來。他一語不發(fā)地站在舊日念信的位置,愣愣地看著那把陳舊的椅子。
村里人問他來信的地址,他不說。
沒辦法,為了節(jié)省時間,村里人只好把老人的柜子給撬開了。暗沉沉的柜子底,平平整整地躺著36封沒有地址的信件,還有36張嶄新的百元大鈔。
村里人疑惑了,沒有郵寄地址,沒有收件人地址,他是怎么送過來的呢?最后,他們不得不打開信件,追尋最后的線索。散落一地的信封里,人們終于取出了36張相同模樣的白紙。
(摘自《夠得著的幸福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