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試圖進入朵而詩集《黑火焰》所建構的詩意世界的讀者,首先都會被這個具有獨特審美意蘊的詩集名所擊中。黑火焰,仿佛黑暗空茫中閃爍的火苗,又似一團黑色火焰在寂靜中燃燒,躍動與沉靜、光明與灰暗、冰冷與炙熱、輕盈與滯重……在我看來,作為矛盾統(tǒng)一體的“黑火焰”,這三個字所具有的獨特氣質和所呈現(xiàn)的復調語境,既恰如其分地濃縮了這本詩集的詩意指向,也十分精準地概括了朵而當前詩歌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
歷時性地看朵而的詩歌創(chuàng)作,無論是《黑琴鍵》中的散文詩,還是《黑火焰》中的自由體,將朵而的文字放置在任何語詞環(huán)境中,她的作品都呈現(xiàn)出強烈的辨識度,以至于我們不得不用“朵風撲面”來形容這種接受美學角度的獨特感覺。就《黑火焰》而言,這種辨識度無疑得到了新的拓展,這種拓展得益于詩人豐富獨特的生活閱歷、日益成熟的詩歌技藝、不斷豐滿的思想體系,藉以思想上所開掘的深度和表現(xiàn)上自發(fā)的張力,她讓每一首都抵達“行云流水、游刃有余”的境界,讓目睹這團“火焰”的人都能感受到它潛在的燎原之勢。
迤邐之焰:廣闊生活經(jīng)驗折射出的豐富心理層次
迤邐,釋義為曲折連綿,一般意義上我們常講“山川迤邐”,形容山川連綿不斷、富有層次的廣闊之意。在我看來,用迤邐二字來形容《黑火焰》最突出的特點,最為恰切。
單是從《黑火焰》收錄的116首作品的名字看,既有《綠》《黑火焰》《青湖》《雪白》等斑斕色彩,又有《清明草》《野百合》《紫藤花開》《繁花》《松針》《殘荷》等花草樹木,還有《搭車人》《樹下的人》《牧馬人》《打電話的女人》《哭靈人》等人間煙火,尤其是《斷面》《虛構》《存在》《活著》等作品,直接指向形而上的“存在之思”,這些連綴而成的“萬花筒”,展現(xiàn)了詩人對豐富生活世界的深刻體察。
在與詩集同名的《黑火焰》一詩里,詩人將人在生活中的多元困境抽象地表達出來,引人深思。站著時,“寂靜就會趁機嵌入/像具備某種幸或不幸”;坐下來,則“更多事物聚集/停留”,又“瞬間失去重要的那部分記憶”;躺著時,“感受到一片燃燒的?!?,“那些暗物質被重新點燃”,欲安寧而不得安寧,欲清凈而不得清凈,人始終處于不安的狀態(tài)中,恰似火焰跳動?!短畛漕}》則更為直接地將人生大事作為主題進行演繹,“細細辨別/沒有一個框架是固定的/無法讓人輕易讀到屬于特性的部分,比如年齡/婚姻、模樣,埋葬漸漸成為重點”,這些句子富含哲理,深刻地寓意了人生的不確定性。《祭》《哭靈人》《所謂愛》《活著》則直接指向生死命題,“我看見黑暗中越發(fā)清晰的事物長滿記憶/憂傷,緩慢/我看見跟你告別的人/又將你拉進一種新的骨骼”(《所謂愛》),在冷光中透露著暖意,在逝去中孕育著新生,這不正是人在時間的線性流轉中經(jīng)常生發(fā)的內(nèi)在直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黑火焰》最為寶貴的特質,就在于日常的物象,經(jīng)過詩人的收視反聽、耽思傍訊,進而呈現(xiàn)出不同以往的獨特意蘊,建構起一方別致的迤邐世界。
精微之焰:依托細膩的“現(xiàn)象學還原”
抵近事物的本真
作為現(xiàn)象學的創(chuàng)始人,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在闡述他的哲學理念時,反復強調他所堅持的現(xiàn)象學就是“回到事實本身”。這一哲學思維、態(tài)度與方法,就是要剔除概念化的因循,通過現(xiàn)象還原、本質還原、先驗還原三個步驟將事物被遮蔽的部分呈現(xiàn)出來。在我看來,朵而的作品之所以具有獨特的風格,正在于她有自己的“現(xiàn)象學之眼”,能夠深入事物的內(nèi)部,去感受最精微的肌理,進而以詩意的方式抵近屬于自己的本真世界。
《綠》是《黑火焰》的開篇之作,在這首詩里,全部的物象、事件、時間都在“綠”的背景和氛圍中展開,“竹筍冒尖時/石碑下有人小聲說話”,在最細微處將“春來了”展現(xiàn)出來,而“當時/風奪走了我眼睛”一句中的一個“奪”字仿佛奪走了讀者的眼睛,頗見功力?!肚倍取防铮坝喙饫?,瑪莎拉蒂/像一張被撕裂的紙片”,用“紙片”的撕裂狀態(tài)將車輛的速度感、抽象感、變形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下月光》里,“月亮游出她身體/清凌凌的/還需要一點灰蒙,慢慢養(yǎng)著/遠看,她更像一株枯芙”,這樣的意境營造,仿佛月亮真的從“她”的身體里游出來一樣,涼意沁人肺腑,將女性獨特的“身體哲學”刻畫得入木三分?!对诨氖徖镉芜防?,在“夜又深了些”的背景下,“他清瘦的身體便緩緩轉過來,說/那是斑鳩”,一瞬間讓讀者和“他”的眼睛對視,斑鳩的出現(xiàn)則帶著懸疑的質感。
從《黑琴鍵》到《黑火焰》,朵而精微細致的風格是一貫的。仿佛任何事物在她的精雕細琢下,都具有了不一樣的品質,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光亮,尤其是那些司空見慣的尋常事物,都在朵而詩意降臨的瞬間具備了不尋常的意味。這種深入事物內(nèi)核的精細化處理,在朵而這里往往又呈現(xiàn)曲徑通幽之感,她常將電影鏡頭的敘事手法引入近來,從詞的最細微處設置夢境般、囈語般、默片般的意識流情景,讓人在不經(jīng)意間與潛意識和前意識中的自己相遇。
隱蔚之焰:開放式結尾創(chuàng)設的余音繞梁之感
《文心雕龍·隱秀》篇將文章進行了隱與秀的區(qū)分,指出“文之英蕤,有秀有隱?!螂[之為體,義主文外,秘響傍通,伏采潛發(fā),譬爻象之變互體,川瀆之韞珠玉也。”并贊曰:“深文隱蔚,余味曲包?!贝笠馐钦f“隱”的文章主要特點在于文外之義,像神秘的音響從旁邊傳出,像潛伏的文采在暗中閃耀,好比爻象的變化含蘊在互體中,好比河川的水流蘊藏著珠玉,深厚的作品通常含蓄多彩,包含的言外的余味婉轉曲折。這種言近旨遠、清水芙蓉式的審美定位,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審美旨趣。朵而詩集《黑火焰》的眾多作品,都在修辭層面上,有意無意地設置象外之象、弦外之音,達到了“深文隱蔚”的藝術效果。
《越過你》這首詩,從“經(jīng)歷一些人事,每場變故/總有一些蛛絲可循”的沉重開始,到“等待風干的人/他現(xiàn)在/什么都不剩了”的縹緲結尾,看似云淡風輕,事實上卻暗含著“越過”的艱難?!段缫剐葜狗返慕Y尾“情節(jié)中最隱忍的部分站出來/又一次收緊了一個人的長度”,讓向死而生的命題顯得緊迫而現(xiàn)實?!侗瘋氖?,一件也沒拉下》的結尾處一句“九號線,藍得令人哭泣”,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讓人對“地鐵口,一名類似于癮君子的男人”這底層生存者的代表生出無限的悲憫,讀來頗有美國作家理查德·耶茨《十一種孤獨》小說集給出的情景和意味?!栋⒑9防锏摹澳莻€成天喊著說錯話讓雷劈的阿海郭/聽說年前/剃度去了”和《殺胚》里的“至今,我不知道羊肉是啥味”則直接寫下了兩個開放式的結尾,余音繞梁,引人深思。
理解朵而詩歌作品的方式還有很多,尤其對《黑火焰》而言,它所呈現(xiàn)的獨特藝術特色、審美特質、話語特點言之不盡,如同火焰本身一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許會在詩人自身的創(chuàng)作史和當代詩歌的發(fā)展史中,呈現(xiàn)它更為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簡介:楊雨,河南人,現(xiàn)居廣東。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評論。作品在《散文詩世界》等刊物發(fā)表,曾獲《詩刊》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優(yōu)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