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摘 要】 漢字是祖國獨有的語言文字,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藝術魅力,展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精神,彰顯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此,小學生就應該努力學習好漢語言文化,在學習漢語言文化的過程中感悟漢字美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審美;策略
漢字作為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也是我們現(xiàn)在用以進行語言交流、表情達意的最主要工具。小學生學習語文,不僅要掌握漢字的認讀與書寫,更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出漢字之美,從漢字形體、音韻與意蘊等方面來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審美性識字學習的能力,進而也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那么,如何來認識審美性識字學習的意義、如何進行審美性識字教學呢?
一、審美性識字學習的重要意義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健康而快樂地成長,讓學生在愉悅而具有美感的氛圍中來感受語文學習,進而也能讓學生在識字學習中萌生美的思想,借此也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審美觀。
小學生學習語文中漢字,不僅僅是要做到能讀、會寫,更多的是要在讀寫中獲得感受、獲得情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識字學習就要培養(yǎng)好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情感。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多種感官的真正解放,讓手、口、腦、耳都動起來。
二、小學語文課堂審美性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最基礎部分。因而,語文教師要抓好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識字學習,在識字學習中培養(yǎng)好小學生的語文情感,而審美意識便是最重要的體現(xiàn)。
1.感受漢字的形體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識字、寫字教學,更要在識字與寫字的過程之中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結(jié)構之美。這樣,學生才能把漢字書寫得美觀,也能更好地理解漢字。人們也常說,“字如其人”,說的就是一個人要寫一手好字,好字也代表著一個人的素養(yǎng)。而寫好字的基礎就要看出漢字的形體之美,懂得漢字的間架結(jié)構來。
例如,一年級語文《小猴子下山》一課中的識字教學,學習“掰”時,教師用手把東西分開(動作演示),屬于左中右結(jié)構的漢字;學習“扛”時,教師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動作演示);學習“捧”和“抱”時,用兩手把東西放在胸前為“捧”(動作演示),張開雙臂擁入懷中為“抱”(對比做動作),這兩個漢字為左右結(jié)構。在教師演示后,也讓學生到黑板前來進行表演,學生由此對于學習漢字的興趣逐漸濃厚。在田字格中書寫,“掰”“捧”“抱”時,教師也都強調(diào)了書寫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對如何把字寫得筆畫順暢、比例協(xié)調(diào)、分布得當都進行了細致講解,學生也能在書寫中逐漸體會漢字結(jié)構產(chǎn)生的一種美感,從而也獲得對美的鑒賞能力。
2.感受漢字的音韻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漢字不僅具有一定的形體之美,在讀音上也還具有音韻之美。在古代,人們把漢字的讀音聲調(diào)分為平上去入四聲,逐漸發(fā)展,就演變?yōu)榻裉煨W語文中漢字的讀音四個聲調(diào)“陰陽上去”,漢字的音韻之美便以此為根本。當然,只有在具體的朗讀中才能深刻地體現(xiàn)出來。特別是在古詩文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為此,低年級語文教師就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借助對古詩詞的朗讀來彰顯漢字的音韻之美。
例如,在教學王維的《山居秋暝》一首古詩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音韻之美,教師就要讓學生認真品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樣的句式,首先字數(shù)相同,也就意味著讀音的節(jié)奏相同,其次從聲調(diào)上分析就可以表現(xiàn)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韻律結(jié)構,朗讀起來便可以感受到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動聽之美。為了讓學生更有深度地理解漢字的音韻之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朗讀更多不同的語句,讓學生感受到聲音的此起彼伏。學生對于漢字的音韻之美便由此獲得更強烈的感知。
3.感受漢字的意蘊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漢字是一種具有塑形、表意而兼音的文字,在造字中體現(xiàn)出象形、會意、形聲等多種方法。為此,漢語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最強大功能的語言,其意義的豐富性是其他語言所無法比擬的。哪怕是一個漢字、一個詞語、一個句子……都能給人以一種廣闊的遐想時空。因而,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體會漢字的內(nèi)在意蘊,把握漢字的豐富含義。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篇課文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從描寫山水的景色中感受到桂林之水的獨特之處,更要引領學生對“水”所能包涵的意蘊進行體悟。如,讓學生大膽想象出“一杯清澈透明之水”“水龍頭嘩嘩流下的水”“鄉(xiāng)間小溪慢慢流淌的水”“瀑布傾瀉而下的水”……讓學生從不同情境中感受到水給人帶來的不同意象,進而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學生也會由此進行更加豐富的想象,甚至是激起了表達的欲求,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也由此得到更好的提升。從中孩子們也能在漢字世界里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個性之美,審美情感得以形成。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漢字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要讓學生在漢字的學習中學會理解漢字、感受漢字、欣賞漢字。通過更多的識字與寫字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對漢字的審美能力,進而也能促進學生用美的心靈來看待世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杜露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分析[J].語文課內(nèi)外,2017(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