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玉
摘 要:當前社會高速發(fā)展,創(chuàng)新速度的愈來愈快,而作為社會發(fā)展主體的人才,尤其重要。人才的培養(yǎng)也就成為教育的核心任務,實施素質教育已經二十多年了,雖然也有些不足的地方,但成果斐然?,F(xiàn)在教育中個性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重視對學生本身的研究,忽略了教育的對象----人的精神生活。加之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中徘徊,學校成為按一個模子改造人的“教育工廠”,學生成為流水線上的產品。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天性,扼殺了個性的發(fā)展。要徹底擺脫舊教育思維的束縛,充分認識到個性的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活力所在。素質教育為個性發(fā)展提供了生存基礎和發(fā)展環(huán)境,個性發(fā)展又豐富了素質教育內涵。
關鍵詞:個性發(fā)展;素質教育;人才競爭
引 言
現(xiàn)在教育形勢日新月異,各種課程改革和高效課堂模式層出不窮,但對于個性發(fā)展重視不足,素質教育的實施離不開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
個性問題與素質教育有關系嗎?有人可能認為扯遠了,但在新時代下可以很明確地說:有,且關系密切。
首先個性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個性也容易產生一些誤解,往往認為一個“倔強”“要強”“坦率”“固執(zhí)”的人很有個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沒有個性。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至少說是不全面的?!熬髲姟薄耙獜姟薄疤孤省薄肮虉?zhí)”是一種人在其生活、實踐中經常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征,是一個人區(qū)別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由于這種傾向的個性特征比較鮮明、獨特,往往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后者也同樣是一種性格。溫和是希望與他人和睦相處的人帶有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征。只不過這種個性特征比較平淡而不鮮明,往往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見,不管是哪一種傾向性的個性特征,不管這種特征是鮮明的還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種個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個性的人。個性是指一個人在其生活、實踐活動中經常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征的總和,區(qū)別于其他人的獨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個性對于一個人的活動、生活具有直接的影響。那么個性與素質教育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從四個方面說一下。
第一,個性是人事業(yè)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21世紀是競爭的時代,競爭的關鍵是技術,技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也就是說國家之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個性是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也是個性結構中的核心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與世界觀、自我意識等心理成分。是人取得成功的必要的心理基礎。國家的成功就是素質教育的成功。從這里可以看出,個性與人才、國家和素質教育是有關系的。
第二,個性的多樣性,也是素質教育的多樣性,即人才的多樣性。
人才的全面和全面的人才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堅實基礎。先舉個事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順利實施,凝聚了億萬人的汗水心血。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神舟一號到神州六號,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創(chuàng)造的奇跡般的輝煌中,直接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有110多個,配合參與這項工程的單位有3000多個,涉及到數十萬科研工作者。他們的心血凝結成運載火箭的20多萬個零部件、飛船系統(tǒng)70多萬條軟件語句。載人航天工程7大系統(tǒng)、近百個分系統(tǒng)和更多的子系統(tǒng),系統(tǒng)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我國為什么能夠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是因為我國堅實的人才基礎作保障的。而日本科技再發(fā)達也不能完成同樣的工程。這是因為我國的人才比日本全面。人才的多樣性是由人才個性的多樣性決定的。個性對人的后天的發(fā)展的程度和方向起決定性的作用。沒有多樣性的素質教育,就不會有多樣性的人才??赡茉谀承╊I域日本比我們強,但有些地方我們也比他們強。
第三,人有個性,同樣民族也有個性,國家也有個性。素質教育就是個性發(fā)展的前提。
個體的個性決定民族和國家的個性。每一個民族發(fā)展中都會有一個主題,是尊古?是創(chuàng)新?是倚山?是憑海?是厚土?還是廣交?這個主題就是民族性格。如何實現(xiàn),就要依靠素質教育。戰(zhàn)后德國和日本迅速崛起,與他們的素質教育有關。德國人嚴謹而細致,日本人善于模仿,中國人勤勞吃苦,以色列人樂觀堅強,美國人自由大膽,英國人自負傲慢。這些都是由前者決定的。個性也有兩面性,有好的方面也會有不好的方面。個性具有延續(xù)性和可塑性。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人個性中有許多是本質的、凝固的、獨立的、牢不可破的傳統(tǒng)的東西。中國人素崇尚自然平和、含蓄和中庸之的道,而西方人個性鮮明,喜愛自我表現(xiàn)。但中國人生性懦弱,忍讓,缺乏冒險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些在素質教育中必須改掉的。良好的個性可以使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
第四,個性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輔相成的
素質教育是一項涉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作為素質教育內容之一的個性教育,同樣也存在著艱巨性與復雜性,素質教育必須以個性的發(fā)展作為條件和基礎,以個性教育作為核心內容。素質教育應與個性教育同步,通過個性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我國現(xiàn)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全體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提高。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界的一面旗幟。而這些素質在每個學生或學生集體身上的不同組合,就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精神面貌(個性),因此,發(fā)展學生個性是素質教育的本義所在。只有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素質教育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在適應社會發(fā)展中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力。那么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時。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引導,修復他們個性中不好的東西,充分發(fā)展良好的東西,從而提高全體公民的素質,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個性既然與素質教育有密切的關系,如何實現(xiàn)良性個性的發(fā)展,這就要由教育來完成。由教育來發(fā)展人的個性,來決定人質量。通過采取適宜的方法,開發(fā)人的潛能,使人的個性得到發(fā)展與完善。從而提高整個民族的競爭力。新時代的教育的目標就在于此?!白粤?,合作,探索”是新課改的精髓。它體現(xiàn)的正是人的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但新課改實行已有十幾年了,效果如何,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如何,現(xiàn)在看起來很遙遠的。好在我們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已經認識到舊的體制,已經不適應新的社會發(fā)展需要了。我們的教育已經開始改變了,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作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廣大教師,更要領會新時代下教育的精髓。準確的傳達新課改的要旨。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要時時刻刻、徹徹底底地去按新課改的要求去做,為社會和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能夠適應新時期新環(huán)境的創(chuàng)新人才。
總之,“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在當今世界上,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xiàn)為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國民凝聚力的競爭。無論對其中那個方面的實力增強來說,教育都具有基礎性的地位。教育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所以只有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才會有更多創(chuàng)新人才。素質教育必須以發(fā)展學生全面?zhèn)€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前提。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核心。
參考文獻
[1] 宋艷萍.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J]河北職業(yè)教育.2007(13):26
[2] 砂國民.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意義及創(chuàng)新途徑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05):80
[3] 劉賢宇.我國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困境與應對措施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9(0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