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行
這兩款熱銷的合資品牌緊湊級SUV,是選擇歷經(jīng)多年,已經(jīng)更迭到第五代的RAV4榮放,還是選擇頂替老途觀的上海大眾全新車型途岳?
單看這兩款車,RAV4榮放自然是老前輩了,光名字就改了好幾版。第一代RAV4誕生于1994年,當時的RAV4還是三門版車型,與花冠同平臺打造,動力搭載了第二代凱美瑞使用過的2.0升四缸發(fā)動機,這款RAV4對于國人而言比較陌生。2000年,第二代RAV4登場,也就是我們記憶中采用背負式備胎的硬漢型SUV的RAV4。它的越野性能更強,重量更輕并且首次采用2 0升全鋁發(fā)動機,還帶有當時相當先進的智能可變氣門正時功能VVT-i。在那之后RAV4不斷向城市SUV進化,直到我們眼前的這輛第五代RAV4榮放。
途岳作為老途觀的繼任者,定位于緊湊型SUV,直接競品瞄準了CR-V、奇駿、RAV4榮放等車。這款車誕生自大眾MQB平臺,相較于老款途觀,車身由內(nèi)而外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途岳與探歌都是大眾SUV戰(zhàn)略的棋子,它們的原型車都是海外版的T-ROC。僅從售價來看,途岳的配置要略高出探歌一檔。
途岳的英文名“Tharu”取自“Toughness”和“Ruggedness”,寓意堅韌與堅固。途岳的前臉造型給人以硬派SUV的感覺。發(fā)動機蓋上隆起的筋線、搭配車身下部的黑色包圍和銀色護板、與大燈組連為一體的前格柵等特征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老大哥途昂。
RAV4榮放的外形則更偏年輕化,前大燈與進氣格柵共同構建起“×”形造型。底部同樣輔以黑色包圍件。相較于干篇一律的大眾,它的線條從上一代的圓潤改回了凌厲,重新找回了少許硬派越野的感覺。我覺得RAV4榮放更具設計感,外觀的辨識度明顯要高出一籌。
途岳的長寬高分別為4453毫米、1841毫米、1632毫米,軸距為2680毫米。RAV4榮放的長寬高分別為4600毫米、1855毫米、1680毫米,軸距為2690毫米。從尺寸上比較,RAV4榮放會更占優(yōu)勢,實際乘坐體驗下來,RAV4榮放也確實更寬敞一些。兩車高配車型均有四驅系統(tǒng),后排地臺因為傳動軸的關系都有一定程度凸起,后排中央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會收到影響的。
動力方面,途岳搭載的是代號為EA211的1.4T發(fā)動機和代號為EA888的2.OT發(fā)動機,與之匹配的均為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上汽大眾對第三代的EA888發(fā)動機做了升級,它是國內(nèi)首款米勒循環(huán)與渦輪增壓共存的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137千瓦,峰值扭矩為320牛米。雖說動力參數(shù)并沒有大幅提升,但在燃油經(jīng)濟性上有了長足進步。
RAV4榮放搭載的是M20系列的2.0升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和2.5升自然吸氣發(fā)動機+電機的兩套動力總成。其中,雙擎版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31千瓦,峰值扭矩為221牛米,電動機總功率為1 28千瓦,總扭矩為323牛米,與之匹配的是電子無級變速箱( E-CVT)。與2.O升汽油發(fā)動機匹配的是模擬10擋的CVT變速箱。
兩車在實際行駛中所帶來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們還是選擇更跑量的1.4T途岳和2.O升RAV4榮放做比較。1.4T途岳的動力輸出來得更早也更迅猛,其在1750轉/分時便能達到峰值扭矩,并且峰扭區(qū)間一直能維持到3000轉/分。而2.O升的RAV4榮放除了自吸發(fā)動機一貫的線性提速外,似乎一汽豐田有意將2.0升排量的RAV4榮放調(diào)校得很“佛系”,無論是油門回饋還是變速箱的升擋邏輯都讓你沒有一絲激烈駕駛的欲望。只有猛一腳將轉速踩到紅線區(qū)域才能壓榨出這臺2.0升發(fā)動機的真正威力。當然了,這樣做的好處是提升燃油經(jīng)濟性。RAV4榮放的這臺代號為M20的2 0升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熱效率達到了驚人的40%,實測在綜合路況下,確實能夠做到每百公里油耗比途岳要低2升左右。如果要將這兩款車做個形象比喻,我覺得1.4T的途岳像是一頭隨時想要追逐獵物的獵豹,而2.0升的RAV4榮放更像是一頭只想安安靜靜地跟著象群遷移,不惹事不添亂的小象。
編輯觀點:這次對比的兩款車在合資品牌緊湊級SUV的陣營中都有著不錯的銷量排名,它們的設計風格以及動力調(diào)校都有著較大差異。如果在2.0升RAV4榮放和1.4T途岳之間做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途岳,因為2.0升的RAV4菜放實在太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