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保持心臟健康,有些因素是沒有辦法控制的,比如年齡增長、遺傳因素等。但完全可以從生活方式入手,做一些于心臟有益的事情,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積極戒煙
吸煙是心臟健康最大的敵人,會引起血管炎癥,升高血壓,影響血脂,導致血栓。根據(jù)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在引起心血管意外的可控危險因素里面,吸煙排第一位。戒煙1年,心臟病風險會下降50%;戒煙15年,患心臟病的風險與不吸煙者無異。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可以幫助發(fā)現(xiàn)一些心臟病風險因素,比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這些疾病一開始不會有明顯的癥狀,是心臟健康的“沉默殺手”。在心臟健康還沒有受到影響時,就開始控制風險因素,能有效預防心臟病。
★重視胸痛
一定要重視胸痛。胸痛發(fā)生的原因有很多。當在鍛煉、體力勞動時出現(xiàn)胸痛,這是警告信號,說明心臟供血有問題,應盡快做個心電圖。假如是在飽餐后出現(xiàn)胸痛,可能是心臟問題,也可能是胃部疾病、胰腺炎、膽囊炎,要及時檢查。
胸痛還可能是心肌梗死的癥狀。心肌梗死發(fā)生時,典型的感覺是前胸有壓迫感,有時,疼痛會擴展至肩膀、下巴或左臂。如果感覺到胸口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憋悶且大汗淋漓,則可能是心肌梗死,應及時就診。
★管理血壓
高血壓很少有明顯癥狀,因此很容易被忽視。血壓升高,意味著心臟要用更大的力氣把血液泵向全身。久而久之,會造成心力衰竭。養(yǎng)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很重要。均衡膳食、適度鍛煉、對癥治療,是可以控制高血壓的。
★規(guī)范用藥
除了高血壓外,糖尿病、高血脂也是需要長期用藥控制的。在沒有明顯癥狀的時候,很多人意識不到風險,嫌用藥麻煩或者擔心藥物副作用,在沒有跟醫(yī)師商量的情況下,就停藥或中斷治療,這將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
★避免肥胖
超重、肥胖,尤其是腰部的脂肪堆積,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臟病的風險。一定要關注腰圍,男性腰圍超過95厘米,女性腰圍超過90厘米,就要開始減肥。
★健康飲食
很多慢性疾病與飲食結構不合理、熱量超標有關。要增加飲食中膳食纖維的含量,多吃蔬菜、水果;盡量少攝入糖、鹽,少吃加工食品。如果以前的飲食結構非常不健康,可以分階段逐步調整飲食。比如這個月先戒掉有糖飲料,下個月再嘗試用水果代替餅干、蛋糕等零食,慢慢調整。
★適當運動
適當鍛煉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功能、緩解壓力。如果從來沒有鍛煉的習慣,要注意循序漸進,從強度比較低的運動開始,不要貪多求快。要知道,運動的好處,長期堅持會更明顯。(本刊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