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安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我放露天電影的事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了,回想起來,頗為有趣、難忘。
1970年7月1日,我唱著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49周年的贊歌,踏著贛鄱大地新辦工廠的腳步,從民工轉為工人,擔任了廠電影放映員。因為是新辦企業(yè),先生產后生活,職工家屬業(yè)余文化生活較為單調,看露天電影就成了主要業(yè)余活動之一。
放露天電影,最怕天氣突變。記得有一次春夏之交,縣電影公司安排我廠放映《地道戰(zhàn)》。白天,天空飄著白云,和風吹拂田野,看起來是難得的好天氣??墒堑搅送砩希娪胺诺揭话?,烏云驟集,刮起了陣風,下起了小雨,如何是好?我環(huán)顧現(xiàn)場,觀眾沒有半點要離開的跡象。為了不讓大家掃興,我果斷地脫下自己的外套,左手把外套撐在放映機上方,右手把住開關,請身邊的觀眾搭了一下手,快速地換好拷貝。直到銀幕上出現(xiàn)了“劇終”兩個大字,觀眾才迎著細雨先后散場。當時,我邊擦洗電影放映設備,邊抖落自己身上的雨水,偶爾,水滴濺在嘴里,有點咸、有點澀、有點苦,但是,我覺得咸得痛快、澀得有味、苦中有甜。
當年,縣電影公司的拷貝有限,幾乎沒有庫存之說,庫里不論有什么拷貝都有單位拿去放映。有時,來了一個新拷貝,“僧多粥少”,幾個單位爭先恐后要求放映,縣公司只得安排一個晚上幾個單位共享一個拷貝,單位負責接送,輪流放映。這種排片方式,被稱為“跑片”。遇到跑片,觀眾喜歡,可是,放映員最揪心,跑來跑去,生怕會發(fā)生意外。記得有一次,縣電影公司安排當晚第三場由我廠放映當時紅遍大半個中國的《牧馬人》,預定開映時間是晚上12點。誰知,前兩場均在較為偏遠的集鎮(zhèn)點放映,且夜間行駛,路況欠佳,我廠派去接拷貝的司機對路線不熟悉,繞來繞去,足足延遲了一個半小時才取回拷貝。預告時間已過,觀眾頗為不滿,我也無可奈何,只得微笑著耐心解釋??截愐坏剑⒓瓷蠙C放映。觀眾一下子安靜下來了,還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等電影結束,已是凌晨三點多。
看露天電影的觀眾廣泛,男女老少,都可觀影。不用掏錢買票,座位自己尋找。有心者,搬個凳子,占個位置;隨意者,撿塊石頭,席地而坐。不過,觀眾可以隨意,我卻不能怠慢。有一年冬天,在放映《小兵張嘎》途中,出現(xiàn)“嘎子……”這句臺詞時,機器正常運轉,聲音卻時有時無。放映中途發(fā)生故障,這是放映員最傷腦筋的事。電影無聲音,觀眾喝倒彩。我馬上停機,檢查指示燈、電子管、接線孔,側著身子朝機內聞一聞,沒有聞到異味。一切都正常,故障出在哪里?觀眾議論紛紛,我卻心急如焚,頭上冒熱氣,額上滲汗珠,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機內沒問題,我便到機外找,是不是喇叭、喇叭線有問題?我當機立斷,拔下機上的一端接線插頭,順著喇叭線一節(jié)一節(jié)往下拉,拉呀拉,突然拉不動了,原來是靠近銀幕的一段膠質喇叭線被一位觀眾坐著的大石頭邊緣壓扁了,將斷未斷,接觸不良,導致聲音異常。于是,我三下五除二剪斷那段膠質線,重新接好,用膠布粘緊,一試機,有聲音了!吃一塹,長一智。次日,我將膠質線換成了細電纜,此后再也沒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時間轉眼至1985年,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放露天電影的崗位,轉崗擔任了廠宣傳干事。觀眾看露天電影,收獲的是笑聲與快樂,享受光影的精彩;我放露天電影,收獲的是執(zhí)著與追求,享受奮斗的愉悅。每當想起那些往事,我心中都會充滿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