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
太想把縫紉的活干好,拿針的手會顫抖;太想在綠茵場上進球,踢球的腳會顫抖;太想集中注意力學習,人的大腦會顫抖……
我有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每天都強迫自己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費
周五快下班的時候,有個帥氣的男生來到我的心理咨詢室。他說他叫小倫,上高二,成績還不錯,但最近出了一些狀況。他邊嘆氣邊撓頭。
我請他不要著急,慢慢說。
他喝了口水,定了定神兒,給我講述了他的煩惱——
進入高二后,我對學習有了緊迫感,因為快升高三了,高考近在眼前。大家似乎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班里學習氣氛濃厚。前幾個月,班主任給我安排了一個新同桌。和他攀談后,我得知他以前在另一個城市上學,如今想回戶口所在地參加高考,所以轉學到了這里。
他的成績不錯。剛開始我挺高興,這樣大家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但很快我就高興不起來了——他的成績也太好了!
自從和他坐同桌,我有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每天都強迫自己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費。要是同桌的測驗成績比我好,這種緊迫感就更加強烈。十次測驗,他的成績八次都好于我,于是我越來越有緊迫感。后來發(fā)展到做作業(yè)時,只要眼神出了自己的作業(yè)本以外,我就覺得分散了精力,浪費了時間,再三譴責自己,然后對自己千叮嚀萬囑咐要集中注意力,把精力百分之百地放在學習上。而當我的眼神飄向別處,特別是我同桌的課本、筆記或者他這個人身上時,我都會特別緊張,提醒自己千萬別往他那邊看??商嵝岩膊还苡?,兩個人坐同桌,一天下來,我的眼神不可能一下都不落在他身上或者他周圍。于是,每天上課,我都萬分緊張,壓力巨大,時刻提醒自己要專心要專心,結果反而無法專心。成績的下降,讓我更加自責,更是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好好學習,結果陷入惡性循環(huán)。
目前,情況更糟糕了。我做任何事情,眼神若掃到了別的地方,就會感到特別緊張。而且,我發(fā)現在教室上課時,只要我感到有壓力或者特別緊張時,前后左右的同學似乎都會受到傳染,他們不是咳嗽就是在座位上扭來扭去,讓椅子不斷發(fā)生吱吱聲。而當我的緊張感不是很強烈時,他們就不咳嗽,椅子也不會發(fā)出聲音了,真奇怪!我每天豎著耳朵聽前后左右同學的動靜,以至于沒法好好聽課。
對此,我感到非??鄲?,希望您能幫助我。
“外重者內拙”:用瓦盆做賭注,他的技藝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一旦用黃金做賭注,他就會大失水準
我又詢問了一些其他情況,如有無幻覺、幻聽。他說沒有,就是旁邊坐一學霸,感覺壓力大,加上非常在意周圍同學的反應。我點點頭,表示理解,畢竟面臨高考,誰都會有壓力,但不是每個學生的反應都這么大的。那么,為什么他的反應這么大呢?
我問他聽說過“外重者內拙”這句話沒有,他說沒有。我跟他解釋: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賭注時,可以把技藝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而一旦用黃金做賭注,他就會大失水準。莊子稱這個現象是“外重者內拙”。意思是說,做事過度用力和意念過度集中,反而會將平時可以輕松做好的事情做砸。你也是這樣。
心理學上,稱這種現象為“目的顫抖”。所謂“目的顫抖”,就是太想把縫紉的活干好,拿針的手會顫抖;太想在綠茵場上進球,踢球的腳會顫抖;太想集中注意力學習,人的大腦會顫抖……具體到你這件事情上,就是:同桌的成績這么好,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絕不浪費一分一秒,我一定要趕超他!這時,你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在學習上,而是集中在了怕浪費時間和一定要好好學習上,你越想心無雜念,百分之百地專注于學習,各種干擾學習的聲音如咳嗽或椅子發(fā)出的聲音,越是清晰無比地鉆進你的耳朵里。
小倫苦惱地問:“為什么會這樣?這太煩人了!”
我說,我再給你講個故事。
從前,有個魔鬼對一群農夫說,我可以幫你們把村前的大山變成金山,只要你們每天默念“大山變金子”,這樣念上九九八十一天就行了。但有個條件,這期間不能想猴子。農夫們想,不就每天默念五個字嗎?簡單!于是,每天默念這五個字??伤麄兣α耸畮啄辏矝]有成功。因為他們在提醒自己不想猴子的同時,就想起了猴子。你看,你的表現和這個故事是不是很相似呢?
心理學發(fā)現,當一個人過于關注某個目標時,反而難以達成此目標。你要求自己心無雜念,將精力百分之百用在學習上,你越是提醒自己“注意力千萬不要不集中”,反而導致對外界刺激過于敏感,結果注意力真的不集中了。
正確的做法是,不必過于苛責,不必強迫自己,順其自然就好——注意力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注意力集中的時候我能好好聽課、好好學習就行。在日常學習中,該上課上課,該寫作業(yè)寫作業(yè),該考試考試,盡力就好。如果你能以這種態(tài)度對待生活和學習,心情就會慢慢放松下來,不再這么焦慮,對干擾學習的聲音也不會這么在意了。
小倫點點頭:“您說的太對了!我就是那些農夫。”
除自我調節(jié)心態(tài)外,我還給小倫推薦了其他一些方法。
1.用目標和學習來轉移自己對干擾學習的聲音的關注。設立目標,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除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外,可以再多學一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學習計劃具體到章節(jié),然后按部就班,每天堅持不懈地按照計劃的進度走。
2.以不怕、不理、不克制的態(tài)度去對待。當干擾學習的聲音出現而靜不下心來的時候,不要恐慌、焦慮,也不要極力阻止、對抗,要允許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和存在。
3.采取“橡皮圈”提示法。在手腕上戴一個橡皮圈,當感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有譴責自己的念頭產生時,拉一下橡皮圈彈擊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多想,做該做的事。
4.把看書、聽課、做作業(yè),看成和考試一樣重要的事。它的重要性會使你自覺自愿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看書、聽課或做作業(yè)上。
5.尋求支持。遇到問題時,尋求多方支持,以減輕心理壓力,紓解情緒困擾。比如,大方地與同桌交往,把內心感受告訴他,通過他的支持、鼓勵,達到化解煩惱的目的。
6.不要害怕讓別人失望。不管是誰,都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學習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盡了最大努力,就不必介意別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盡了最大努力,就順其自然,成功失敗,都沒什么好遺憾的。不患得患失,不把大腦的弦繃得太緊,不過分要求自己,不對成功過分在意,反而更容易與成功相遇。
怎樣才能讓漣漪消散?是繼續(xù)投石,還是別管它?當然是后者,不管它,湖面很快就能恢復平靜
小倫用筆認真記下我提的幾點建議后,不解地問:為什么要順其自然?我一直覺得順其自然是沒有追求的人做的事情。
我笑了笑,給他解釋。
我們知道,無論身體還是大腦,都有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要遵循。什么是自然規(guī)律?比如晝夜輪回、天氣陰晴。這些大自然的規(guī)律不受人們控制,我們承認它,接受它,遵循它,才能過得快樂。比如,天黑看書,就點燈;下雨外出,就帶傘。如果我們非要逆著來,天黑看書偏不點燈,下雨外出偏不帶傘,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情緒也有它的規(guī)律,從發(fā)生到消退,有它要走的過程,不受人們控制。你承認它,接受它,遵循它,讓它走完它的過程就好。如果你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會吃苦頭。比如,你同桌的成績好,讓你對學習有了緊迫感,當他的成績好過你時,這種緊迫感就會加劇。這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不去管它,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努力學習的動力。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焦慮情緒,非要“消滅”它,那就違背了情緒的自然規(guī)律,反而會更焦慮、更緊張。
如果把湖水比作思想,把石子投入湖水引起的漣漪比作我們的雜念,那,你說怎樣才能讓漣漪消散呢?是繼續(xù)投石,還是別管它?當然是后者,不管它,漣漪就會漸漸消散,湖面就能很快恢復平靜。這就是“順其自然”。
小倫說:“哦,我明白了。就是說,我心里產生了雜念不要緊,別管它,把注意力放在現實事務中,該學習學習,該聊天聊天,做自己該做的事,并努力把事做好就行了?!?/p>
我贊許道:“是的。也許剛開始,那些困惑你的緊張、焦慮仍會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如果你不管它,它就會像湖面上的漣漪一樣漸漸消失,并努力做好生活中該做的事情,那么,緊張、焦慮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掉?!?/p>
小倫滿意地走了。
一個月后,我路過學校操場,看到小倫和一個男生在打籃球。他看到我,停下來問好,并介紹說那個男生就是他的學霸同桌。我笑笑,點頭致意后走了過去。我沒有多問他的情況,不僅因為他的同桌在,我要保護他的隱私,更因為我知道他心湖的漣漪已經散去,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