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本文從“整本書閱讀”的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學生消極閱讀的現(xiàn)象入手,從社會、學校和家庭三個方面分析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并在語文教學層面上從任務設定、作品指導和評價方式三個方面探究讓學生積極閱讀整本書的策略。
關(guān)鍵詞:整本書閱讀 語文教育 高中生 積極閱讀
關(guān)于整本書的教育主張,葉圣陶先生1941年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提到“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語文課程的學習要使學生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罢緯喿x與研討”是18個學習任務群的第一個任務群,在高中三年的學習中均有體現(xiàn),貫穿高中語文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階段,可見“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一.當前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自從“新課標”把整本書閱讀列入課程內(nèi)容,“整本書閱讀”成為當下教育的熱點話題,對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研討及課程設置的探究逐步深入。然而,整本書閱讀呼聲很高但是落地困難。部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在演講中說道:“整本書閱讀,我覺得搞得太熱了,是不是潑點冷水啊。需要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思考?!币虼耍瑢W校將“整本書閱讀”作為課程融入教學是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針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筆者從任務設定、閱讀指導和評價方式三個方面分析當前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任務設定
因為各地學情不同,不同學校的教學設施、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都不相同,而且不同地域的學生水平能力不同,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和興趣愛好也不相同。但有些學校將名校的示范課照搬到自己學校的課堂,按照名師設計的閱讀任務來教學,收效甚微。
另外,有部分教師對“整本書閱讀”采取放任自由的態(tài)度,認為“讓學生自主閱讀”就是不加指導、沒有限制的讓學生隨意選擇文本閱讀。有些老師認為真正享受閱讀是無目的的,不應該以任務來推動整本書閱讀。
(二)閱讀指導
當教師研究“整本書閱讀”教學時,隨著對整本書的了解越深入,對文本知識的挖掘得就越多。整本書中包含著風土人情、天文地理、時代背景、文辭筆法、人物情感等豐富的內(nèi)容。而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存在過度指導的問題,未經(jīng)篩選就急于將所有的內(nèi)容呈現(xiàn)給學生。一方面,學生接受這么大體量的知識后會無所適從,不知從何處入手閱讀。另一方面,教師將整本書的細枝末節(jié)都剖析給了學生,學生閱讀整本書時,理解就會受到限制,難以形成自己的閱讀感悟。
(三)評價方式
在當前的教學中,部分教師雖然也布置了“整本書閱讀”的任務,但為了應付考試,會將書的內(nèi)容梗概和人物分析整理后發(fā)給學生直接背誦,然后通過考試來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果。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吳欣歆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研討會”上說道:“在整本書閱讀沒有進入中高考之前,大家不夠重視,可進入之后,有些教師把《西游記》的一百回都做成填空題,要求學生每天完成一張?zhí)羁疹}的卷子。這種狀況帶來的后果難以想象,可能在中高考后,學生會把那些經(jīng)典名著像教材一樣撕碎了扔掉?!逼鋵?,整本書閱讀的評價應該是以學生自主建構(gòu)學習為目標,而不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
二.積極閱讀整本書的有效策略
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學生拓展閱讀視野,建構(gòu)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將從語文教學層面探究積極閱讀整本書的策略。
(一)任務設定
1.設定任務與享受閱讀并不矛盾
有部分教師認為以任務來推動整本書閱讀太過功利,應該讓學生自由選擇目標或者讓學生無目標地閱讀,這樣才能真正的享受閱讀。當然,充分尊重學生自我導向的確十分必要,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學生放在完全自由的閱讀體系中。如果一開始就讓他們?nèi)プ杂蛇x擇閱讀目的,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以任務來推動整本書閱讀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的動力,并且在完成閱讀任務后學生能獲得成就動機來保持強勁的持續(xù)閱讀。
2.設定的任務要有可操作性
教師既需要根據(jù)閱讀教學的要求來確定閱讀學習的任務,也要根據(jù)學生個人需求、課程要求來選擇閱讀范圍。確立閱讀任務時應注意:要讓任務具有具體性和針對性,不要用類似“要多積累”“注重閱讀感悟”等抽象、空洞的語言設置一些不可捉摸的讓學生無從下手的目標;符合學生興趣,利于其主動性和記憶的提高;限定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這樣才具備可完成性,也要“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有研究指出“成功的概率與成功的誘因價值之間具有相反的關(guān)系,這就是說,在一件很容易的工作中獲得成功,并不具有很高的價值”,學生的成就動機也不會高。例如,學生進行《家》的“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定閱讀任務:(1)閱讀《家》整本書后,錄制三分鐘的音頻,講述故事梗概和心得體會。(2)小組討論書中最喜歡的人物形象,并分角色扮演。(3)故事改寫:如果我是覺慧。(4)摘抄書中最愛的句子和片段,拍照分享。
3.任務設定要根據(jù)學生實際
因為不同學校的學生閱讀經(jīng)驗和興趣愛好不同,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定任務。例如,在偏遠地區(qū)的中學,學生平時接觸的信息不夠豐富,缺乏閱讀經(jīng)驗,對文本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不足。教師如果一味地模仿名師的示范課,分析作品的體裁結(jié)構(gòu)、寫作手法,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閱讀心理。教師可以先以學生理解文本和感受意境為任務,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妙,發(fā)掘書中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
(二)作品指導
《新課標》在“教學提示”中提出:“閱讀整本書不以教師的講解代替或限制學生的閱讀與思考。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提出專題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討論與交流。教師應以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平等地參與交流討論,解答學生的疑惑?!边@體現(xiàn)了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積極的閱讀,教師在對文本的指導方面要形式多樣且掌握“度”。
1.體裁的多樣性
教師可以推薦閱讀的方法,但是不能強制用某種方法,注重學生建構(gòu)屬于自己的方法。教師要求學生用某一種方法來閱讀整本書是不科學的。每個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可能會運用不同的方法,教師應該讓學生自由選擇。不同的人有不用的閱讀方法,在整本書閱讀中,應該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當然,學生的自由閱讀不是放任,也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指導主要側(cè)重于教給同學精讀、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法的概念,針對不同題材作品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整本書有多種多樣的體裁,有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歷史著作等。學生當面對陌生體裁的整本書時會感覺到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就應根據(jù)整本書的體裁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這樣才能有效地推進整本書的閱讀。
2.把握指導的“度”
教師可以給學生作品背景和作者資料的指導,在閱讀新作品之前,確保學生具有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是必要的。當背景知識與閱讀內(nèi)容一致時,能夠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也能降低閱讀理解的難度,減少學生閱讀的畏難情緒。教師但是,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不應該提供過多與作品相關(guān)的資料,如作品梗概、影視作品等,“首因效應”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思維定勢”,影響學生自身對作品的解讀。
例如,《紅樓夢》是長篇章回體小說,結(jié)構(gòu)復雜,情節(jié)繁密,人物眾多。在對《紅樓夢》的指導時,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章回體作品的特點,分享自己梳理整本書脈絡的方法。而不用在指導時過分糾結(jié)于不同版本的考證或者書中人物的原型,雖然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偏離了語文課程的要求,也會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三)評價方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成功經(jīng)驗,及時組織交流與分享。應善于發(fā)現(xiàn)、保護和支持學生閱讀中的獨到見解”。因此,教師對整本書閱讀的評價方式十分重要,既要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成就感,又要用多樣化的方式固化學生的閱讀成果。
1.豐富成果展示的形式
傳統(tǒng)的方式是讓學生在閱讀后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讀書筆記是學生閱讀后產(chǎn)生的感想,融合了學生自己的思考,讓學生在文學作品中受到啟發(fā),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對閱讀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作文的寫作都有很大的意義。但是有些同學會將讀書筆記當作作業(yè),從而產(chǎn)生對閱讀的抵觸情緒。而且網(wǎng)絡的發(fā)達會使一些想要逃避閱讀的學生直接搜索他人的讀書筆記來應付老師。
所以,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采取多樣化的閱讀記錄形式。例如用手賬的形式圖文并茂地記錄讀書感悟;用短視頻打卡自己的閱讀日常;在音樂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朗讀片段等。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閱讀過程和心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愿意主動地閱讀。另外,對美文美句的摘抄也很有必要,通過積累可以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學生既可以選擇在本子上抄寫下來,也可以制作美句的圖片在班級中分享。
2.鞏固閱讀成果
學生在閱讀完整本書后會形成了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和感悟,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讓學生交流和分享,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共性的閱讀技巧,歸納出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另外,教師要根據(jù)讀前設置的閱讀任務,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不是簡單地打分更不是評判閱讀技巧的高低。而是要發(fā)現(xiàn)學生在分享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問題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更加有效的進行之后的閱讀。而且,教師還要給予學生適時地鼓勵和贊揚,使得學生的成就動機得到滿足,學生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迎接之后的閱讀。
參考文獻
[1]閱讀整本書,整體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學語文教學[J].吳欣歆.2017(1):11-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整本書閱讀不應過于“課程化”[N].楊先武.《中國教育報》2018-12-03(011).
[4]整本書閱讀落地遭遇瓶頸[N].《中國教育報》.2020-01-06(007).
[5]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在中語會換屆會議上的講話(節(jié)選)[R].溫儒敏.內(nèi)蒙古教育,2019(31).
(作者介紹:陳蔚,揚州大學文學院2019級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