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樂,上官良良 ,李志勇 ,翟智哲 ,李 惠
(兗州煤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興隆莊煤礦 ,山東 兗州 272102)
興隆莊煤礦10306 工作面位于十采區(qū)中部,切眼以井田邊界保護煤柱為界與東灘礦的14311 設計工作面相鄰,東部與10305 工作面(已回采)相鄰,西南部為八采區(qū)探煤巷。工作面地質構造簡單,煤層總體為一單斜構造,煤層傾角2~18°,平均9°發(fā)育有次一級的波狀起伏,煤層厚度為7.8~10.5m,平均厚度9.37m,工作面所采3 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Ⅱ類,屬于自燃煤層,自然發(fā)火期3~6 個月,最短發(fā)火期44 天。
工作面為“U”型全風壓通風,軌順進風,運順回風 , 工 作 面 需 風 量 1150m3/min, 實 際 配 風1150~1300m3/min。面長 252m,共有 146 組支架,推進長度1480m,工作面采用綜采放頂煤工藝。工作面回采期間揭露多個斷層,其中,10306F1 19°∠75°H=2.5m 斷層貫穿整個工作面,劉家樓二號斷層265°∠75°H=5.4m 貫穿軌順中部及切眼中部,對采掘生產影響較大。工作面回采期間推過十采四橫中間巷及聯(lián)絡巷、10306 三聯(lián)、10307 三聯(lián)等聯(lián)絡巷。
工作面于2016 年8 月26 日停采,此時礦井安撤任務比較集中,根據(jù)礦接續(xù)情況,重點進行其他安撤工作,礦決定臨時封閉10306 工作面。因工作面停采后擱置時間較長,臨時封閉前,出現(xiàn)自然發(fā)火隱患,治理完成后,工作面于2016 年10 月11 日臨時封閉。工作面正式停采至臨時封閉共計47 天,自燃發(fā)火防治難度較大,該工作面創(chuàng)新性地實施了綜合防滅火手段,有效緩解煤的自然發(fā)火趨勢,確保了工作面安全順利封閉,措施效果顯著。
1)末采期間,工作面每推進20m 在進回風隅角施工隔離垛,進風隅角共施工隔離垛6 個,回風隅角共施工3 個。
2) 距停采線50m、30m 處在進風隅角預埋注漿管路,隨工作面回采向外延伸,距停采線45m 時,在回風隅角處預埋一路注漿管路,隨工作面回采向外延伸。
3)距停采線20m、10m 時,分別在兩隅角施工夾心隔離垛,中間壓注LFM充填材料,將夾心隔離垛空間充滿,并在外側噴涂堵漏材料,見圖1。
圖1 10306 面隅角充填隔離
4)利用回風隅角預留的束管,每天抽取回風隅角氣體進行化驗分析。每3 天對10306 工作面進行一次全面的測風,重點檢查回風流、回風隅角氣體情況。
工作面6- 8 月份推進度分別為82.5m、93.5m、52m(截至停采),回收率分別為93.6%、90.13%、85.62%。截止8 月26 日,工作面完成回采,停采線位于軌順149#、運順147# 位置,停采線附近揭露10305F6 斷層,落差3.2 m。工作面末采期間為俯采推進,至停采線運順比軌順高25m,且停采線處頂板整體較為破碎,工作面形成多處網(wǎng)兜且有離層現(xiàn)象。同時,受斷層及停采前敷設金屬網(wǎng)加固頂板未放頂煤影響,末采階段采空區(qū)遺煤較多,防滅火形勢極為嚴峻。
1)工作面停采后,立即在兩隅角施工一道隔離垛封閉隅角。向軌順夾心隔離垛、運順隔離垛外噴注SFT 堵漏材料,對工作面10- 120# 支架前破碎煤體及網(wǎng)兜噴灑堵漏材料,封堵漏風通道,減少向本面采空區(qū)漏風供氧。對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推過的10307 三聯(lián)、10306 三聯(lián)等聯(lián)絡巷密閉加固,減少后部漏風。
2) 調整通風系統(tǒng),縮減工作面供風量,由1150m3/min 減少到 680m3/min 左右。
3)工作面停采后,對架間、架后破碎煤體施工防火鉆孔,架前孔深8~10m,角度40°,架中孔深6~8m,角度30°,架后孔深2~4m,角度35°,見圖2。
圖2 10306 面架間防火鉆孔
對所有鉆孔壓注MEA 防火劑,反復壓注約2 遍,重點對工作面架間破碎帶和離層區(qū)域92- 145# 支架間壓注凝膠。
4)分別在工作面上、下頭安裝局部通風機備用。
5)停采后,每天對撤除工作面全面測風,重點對隅角、架間防火鉆孔內氣體(溫度)檢測,取樣并化驗分析,利用預埋束管和傳感器(溫度、CO)對工作面進行監(jiān)控,結合氣體(溫度)檢測結果,對異常區(qū)域重點壓注MEA 防火劑。每班至少兩次檢查工作面回風流、架間和隅角的瓦斯和CO 濃度及溫度情況,束管監(jiān)測系統(tǒng)每天保持至少連續(xù)抽氣6 小時以上。
10306 工作面自停采后,在9 月份,各項防治自然發(fā)火措施落實到位,束管監(jiān)測系統(tǒng)取樣分析數(shù)據(jù)正常,未發(fā)現(xiàn)指標氣體。工作面回風流、回風隅角及重點支架鉆孔內CO 及溫度通過取樣化驗分析數(shù)據(jù)形成如3 所示。
圖 3 10306 面溫度、CO 濃度
10 月3 日上午,通過回風隅角內預埋束管發(fā)現(xiàn)氣體異常,抽取氣體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C2H4,濃度7ppm,此時回風流中無CO,當日下午,回風流中開始出現(xiàn)CO,最高濃度為35ppm,監(jiān)測束管氣體中C2H4范圍在 4~29ppm,見圖 4。
圖4 10306 面回風流CO 濃度
10 月4 日凌晨,工作面回風流中CO 濃度在10~132ppm 之間波動,當日回風流中CO 最大濃度為460ppm,高峰數(shù)值主要集中在14:00- 20:00,回風隅角內束管檢測C2H4濃度全天呈上升趨勢,最大50 ppm,判定工作面出現(xiàn)自然發(fā)火隱患,見圖5.
圖5 10306 面回風流CO 濃度
1)自10 月3 日發(fā)現(xiàn)工作面氣體異常后,采取了向回風隅角充填LFM材料堵漏、向采空區(qū)壓注粉煤灰漿的措施。10 月4- 5 日,回風流中CO 和監(jiān)測束管氣體中 C2H4平均濃度均大幅度上升,CO 最高737ppm、C2H4最高75ppm,經研究制定隱患治理方案:①立即開啟運順局部通風機,降低回風隅角、回風順槽CO 濃度,便于開展施工鉆孔、注凝膠、注惰性氣體等防滅火工作;②對回風隅角持續(xù)壓注液態(tài)二氧化碳,減緩煤層自燃發(fā)火趨勢,控制回風流CO 濃度。③迅速對工作面架間及兩端頭鉆孔普注凝膠,對工作面架間后部裸露煤體噴涂堵漏材料,減少漏風供氧,惰化破碎煤體。④工作面增設防火觀測點,加強氣體取樣化驗分析力度,對氣體、溫度較高區(qū)域重點壓注凝膠。
2)10 月 6 日,回風流中 CO 濃度 12:00- 13:00 期間短暫驟升高,全天其余時間呈小幅度下降趨勢,平均在200~400ppm,監(jiān)測束管氣體中C2H4濃度全天下降,由71ppm 降至49ppm,工作面架間開始出現(xiàn)CO,氣體蔓延至60# 支架附近,在200ppmm 上下浮動;
3)10 月7 日,回風流中CO 濃度最高715ppm,平均在100~300 ppm,監(jiān)測束管氣體中C2H4濃度降至31ppm,工作面架間CO 最多蔓延至80# 支架附近,在200ppmm 上下浮動,當天中班后段,漸漸下降;
4)10 月8 日,回風流中CO 濃度最高815ppm,平均在50~200 ppm,監(jiān)測束管氣體中C2H2濃度一直在下降,至11:00 后未再發(fā)現(xiàn)C2H4,工作面早班,工作面 10# 架間 CO 基本穩(wěn)定在 20 ppm 以下,10# 支架以上未再發(fā)現(xiàn)CO。工作面CO 濃度處于低濃度狀態(tài)的時間相對較長,開始撤除設備。
5)自 10 月 9 日起,不再壓注液態(tài) CO2,主要對架間高濃度鉆孔、斷層帶、進風端頭壓注凝膠,利用運順回風流中CO 濃度相對較低時段,繼續(xù)撤除設備,為避免隅角隔離垛被壓跨造成CO 大量外溢,對回風隅角隔離垛復噴賽福特堵漏風,并在兩順槽做封閉準備工作。
10 月9 日至11 日,回風流中CO 濃度急劇下降,除受大氣壓影響出現(xiàn)短暫驟升高,其他時間穩(wěn)定在0~24ppm,監(jiān)測束管氣體中 C2H4在 10 月 9 日 - 10 日未出現(xiàn)。10 月11 日,工作面完成臨時封閉工作,兩巷開啟局部通風機,見圖6、圖7。
圖6 10306 面回風隅角、回風流氣體
圖7 10306 面回風隅角氣體烯烷比
制定了工作面撤除期間的應急預案,并在10306工作面回風路線的各岔口進風側設置警戒,嚴禁人員進入回風流內,受影響區(qū)域內安設CO 傳感器,工作人員佩戴便攜式CO 檢測儀,一旦出現(xiàn)氣體異常,按避災路線撤離。工作面兩巷準備木板、快速噴涂材料等物品,一旦無法控制自燃趨勢時,可隨時封閉工作面,減少事故影響范圍和損失程度。
10306 工作面停采撤除期間,10307 綜放面正回采,兩工作位置關系如圖8,10307 切眼沿10306 采空區(qū)布置,留設5m 煤柱,10307 回采后,受采動壓力影響,預留煤柱基本破損倒塌,兩工作面采空區(qū)連通,因采用綜采放頂煤工藝,10307 工作面兩端頭向采空區(qū)漏風,即使施工隔離垛封堵,也會形成漏風供氧通道,導致采空區(qū)遺煤自燃,見圖8。
圖8 工作面位置關系
1)工作面防滅火措施落實不到位。一是對兩端頭的封堵效果差。停采后現(xiàn)場條件差,兩隅角封堵滯后,且未對兩端頭周邊支架后部裸露煤體封堵,封堵范圍小。二是對10306 工作面支架后部破碎煤體的防滅火處理不到位,支架后部丟煤區(qū)部分鉆孔深度不夠,角度不合理,在壓注過程中,漏液比較嚴重,個別鉆孔防火劑壓注量不足。三是對可能出現(xiàn)自燃隱患的頂板破碎區(qū)、離層帶及地質構造附近區(qū)域未重點處理。
2)礦井防滅火技術手段單一。工作面停采后,僅對停采線壓注普通防火劑和粉煤灰漿,停采時間接近煤層最短發(fā)火期時,未應用壓注凝膠、惰性氣體等其它綜合防滅火措施,自然發(fā)火風險管控不到位。
未考慮到厚煤層停采工作面長期擱置可能造成的隱患,應及時臨時封閉工作面。
采用綜放工藝的特厚煤層采煤工作面,其停采撤除期間防滅火工作是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和技術難題,工作面停采后,煤層長期暴漏在空氣中,很容易具備自燃的條件,防治煤層自然發(fā)火措施具有時效性,必須及時落實到位,而在接近工作面煤層最短自然發(fā)火期時,尤其要重視,加強監(jiān)測監(jiān)控,及時分析檢測數(shù)據(jù),一旦出現(xiàn)指標性氣體,迅速采取綜合防滅火措施,抑制氧化速度,控制發(fā)展趨勢,落實治理措施。
興隆莊礦10306 工作面停采后長期擱置,出現(xiàn)自然發(fā)火隱患,在采取綜合防滅火措施后成功治理隱患,按礦整體工作部署臨時封閉工作面,隱患治理過程驗證了特厚煤層采煤工作面自然發(fā)火的復雜性,完善了礦井的防滅火技術體系,為防治厚煤層綜放工作面煤層自然發(fā)火積累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