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北碚區(qū)小學,重慶 400700)
“山川異域,風月同課。豈曰無門,與子同學。師生聯(lián)系,唯有網課?!本W課,作為特殊時期的教育方式,走進了我們的課堂。網課期間,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將信息技術作為網課教學媒體、手段和方法幫助了教師或孩子解決教或學的實際問題。
那么,結合信息技術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數學能力呢?我通過展示課件、微課;利用微信、QQ 與家長、孩子及時交流以求得好的教學成效。
教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單元是在孩子們已經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教學內容主要有: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一)案例
在三年級上期,班里孩子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是自己教的,所以每個孩子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自己還是有信心的??赏度雽嶋H教學以后,網絡授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以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38 頁第5 題為例。
孩子在動筆以前我就在學生的QQ 群里發(fā)了“簡單的面積單位間的換算”微課。要求孩子先看微課,再完成練習(其中就有第5 題)。給時間讓孩子看完微課,獨立完成練習以后,呈現(xiàn)出來的結果“五彩繽紛”。
發(fā)現(xiàn)問題后,我QQ 聯(lián)系孩子,詢問他們做錯題的原因以后,再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把孩子們出現(xiàn)做題困難的原因進行了一下整理:
1.周長、面積概念不清晰,計算方法想混淆的錯誤。
2.網課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還是比較弱。
3.沒看微課,直接做的作業(yè)。
4.掉以輕心,以為簡單,沒注意細節(jié)。
5.還有就是看見題不做深入思考,直接做題的。
6.做題沒有章法,既不勾畫單位,也不注意所求的內容。
面積意義、面積單位和面積計算都是十分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必須讓每個孩子學會?!霸趺醋尯⒆诱莆者@部分知識呢?”
(二)解決策略
1.我把這1 題的截圖發(fā)在群里,開通QQ 語音,一步一步教給他們解題的方法:(1)讀題;(2)先找出問題要求的是什么?(3)找出相應的關系式;(4)勾畫出數量后面的單位,問題最后要求帶的單位。
2.在孩子把這些完成以后,有人就發(fā)現(xiàn)條件中的單位和問題中最后要表達的單位不統(tǒng)一。
3.趁熱打鐵,我發(fā)問在群里“所求單位要與問題中的單位相統(tǒng)一,我們應該怎么辦?”這時,很多孩子都悟到了要“化單位?!?/p>
4.運用QQ 群,展示孩子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周長及推導公式。方便孩子解決更復雜的數學問題。
(三)結果呈現(xiàn)
孩子再把作業(yè)傳上來時,幾乎都是正確的了。
網課期間,課堂的教學方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改革,在實施的過程中,把信息技術靈活的運用于教學中,確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作業(yè)的批改是不可少的。
(一)與同年級的老師商量,在保證作業(yè)量不多、壓力不大、每天都有新收獲的要求下,布置出科學、合理的作業(yè)。
(二)網絡批改作業(yè),很多時候都是無聲的,怎樣把這無聲的批改變?yōu)橛新暤姆答伳??我在網課中是這樣做的:
1.在孩子提交作業(yè)后,發(fā)現(xiàn)了問題,不是直接打把“×”,而是把孩子作業(yè)復制在word 中,插入文本框,把批改的結果、講解的話寫出來,再截屏發(fā)給孩子。
2.問題比較多,一兩句說不清的作業(yè),我就直接運用QQ 語音,一對一進行輔導,這種方式方便、高效。這樣下來,孩子再發(fā)訂正過的作業(yè)來時,正確率高了很多。
(三)及時在群里解決孩子提出的問題,做好答疑解惑工作。
(四)在QQ 群里發(fā)出做題要求:比如:1.做題時要勾畫出問題中要求的內容,比如“面積”、“周長”這些字眼;2.要勾畫出數字后面的單位,單位不統(tǒng)一的要把單位化成統(tǒng)一的以后才能進行列式。
(五)發(fā)現(xiàn)同樣的問題,我會把課堂的要點總結出來,“復制--粘貼”發(fā)送給學生。這樣簡單、輕松、“白紙黑字”的把要求展示出來,學生通過“看”,獲得的要求也明確,效果不錯。
雖然,單純的網絡授課代替不了老師面對面對孩子進行的教學。但,在網上輔導完孩子后,自己看見他們發(fā)出的那一個個“謝謝老師!”的字時,心里還是挺暖和的,所以還是珍惜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能更巧妙地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改革,讓孩子更加愉快的投入知識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