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瑞
摘 要:家國情懷是中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健全學生的品德和人格。文章以初中九年級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滲透方式為研究內容,提出了在九年級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九年級;歷史;教學;家國情懷;滲透
一、 引言
家國情懷從本質上來說是人的一種思想感情,家國情懷同時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我國經典文化書籍《大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逼湟馑季褪切奚硎侵渭业母?,把家治好了才能治國,把國治好了才能實現(xiàn)天下的太平。這就形成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為準則,在這種道德理想和行為準則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中國傳統(tǒng)的情感體系就是家國情懷。
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經濟建設相適應,我國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文化培育,初中教育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初中教學中,需要將家國情懷滲透在歷史的教學之中,潤物細無聲,慢慢地、適時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這樣,才能幫助初中學生確立正確的歷史觀。根據研究多年從事九年級歷史教學的經驗,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應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二、 詳細生動地講述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過程中,應以歷史教材為主導,歷史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教材的內容都是經過歷史學科的眾多專家學者們一遍遍地斟酌,才最終編定的,教材的內容本身就包含了濃濃的家國情懷。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將教材的內容講解到位,那么就能將教材中的家國情懷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
通過閱讀九年級歷史課本,就可以看出,初中歷史課本在力求客觀、詳盡陳述歷史史實的同時,許多時候都會將家國情懷融入歷史史實中。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明朝的對外關系》這一章節(jié)中,教材中講述了戚繼光抗倭的歷史史實,教材中對戚繼光抗倭的評價是:“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zhàn)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zhàn)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愛國主義者?!苯滩闹袑ζ堇^光的評價,其本身就是對戚繼光和戚家軍家國情懷的頌揚。又例如,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十八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這一章節(jié)中寫道:“清朝前期……中國成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边@是教材中展現(xiàn)出來的家國情懷,這樣的展現(xiàn)家國情懷的句子需要歷史教師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解讀。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這一句時,可以引申地講解現(xiàn)在中華民族的概念和內涵,中華民族是由多個民族組成的共同體,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句話本身就包含著一定的家國情懷情愫,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加深了,那么自然而然就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 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
歷史課程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歷史課程的教育能有效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思想。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在講述教材內容時,能有效地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通過現(xiàn)實中的生活去感受歷史的真實性,這對于加強學生的歷史知識和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歷史教師在講解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八課《金與南宋的對峙》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其中有抗金民族英雄岳飛的歷史故事,此時教師可以結合現(xiàn)在浙江杭州岳王廟的基本情況,以及岳飛墓前的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等四具雙手反剪的赤身跪像來講解岳飛抗金的歷史。又如,2013年3月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工作部署,北京卡酷少兒衛(wèi)視承制中國夢主題重點動畫片《戚繼光》,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播放該動畫片的部分內容,然后再結合戚繼光的抗倭史實,來講述戚繼光的抗倭歷史。這樣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講解,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
四、 再現(xiàn)歷史史實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將教材內容講述得更為生動、具體,也為了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得更輕松,教師可以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再現(xiàn)歷史史實場景的模式來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這種再現(xiàn)歷史史實場景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更輕松地掌握歷史知識,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九課《秦統(tǒng)一中國》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講到秦朝在統(tǒng)一六國之后,修筑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來阻擋北方匈奴的侵犯,教師可以播放現(xiàn)在長城的圖片和影像,或播放有關萬里長城的影視作品來加強學生對史實的理解和掌握。在那個歷史時期,“萬里長城”就是捍衛(wèi)先輩們家園和生命的堅強屏障,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的工程量之大、設計之巧妙也是古今罕見的??梢?,先輩們?yōu)榱吮Wo自己的祖國和家園不受侵犯,花費了多么大的心血。教師通過對“萬里長城”的場景再現(xiàn),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
又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八課《金與南宋的對峙》這一章節(jié)的中,在“人物掃描”的環(huán)節(jié)中,介紹了岳家軍的行軍紀律為“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岳家軍的這一行軍紀律近代解放戰(zhàn)爭中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行軍紀律是不謀而合的,體現(xiàn)出了對老百姓家庭和國家的愛護,這是具有濃濃的家國情懷的將士才能具備的高尚品德。七年級下冊課本中,有人問岳飛:“什么時候才能天下太平?!痹里w答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边@句話也就是說,國家的文臣和武將如果都能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個人的利益,乃至獻出個人的生命,國家的文臣和武將如果都有這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那么就可以保障天下的太平。天下的太平具體指的就是個人家庭和國家的平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適當?shù)赝卣寡由?,講述與歷史事件相關的歷史故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
五、 品讀教材中的歷史詩歌,滋潤學生的家國情懷
初中歷史教材中,有時會穿插著一些詩歌,這些詩歌既能真實地記錄歷史史實,同時也能表達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詩歌表達出的思想感情中就包含有家國情懷。在歷史教學中,對歷史教材中的詩歌進行講解,能讓學生更多地接觸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在跟傳統(tǒng)文化的接觸中產生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通過歷史教材中詩歌的教導,提高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知道哪些事是該做的,哪些事是不該做的,同時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與處世觀念,培育健全的人格。歷史教材中的詩歌,都是經過專家學者們反復斟酌之后才編定的,這些詩歌的內容真實,具有史實的價值,同時這些詩歌中蘊含著深厚的情感,這些詩歌大都蘊含著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深厚的愛國思想,這種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思想也正體現(xiàn)出了歷史詩歌的家國情懷。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講解這些歷史詩歌,必要時帶領學生一起朗讀這些歷史詩歌,這些歷史詩歌中的家國情懷會在講解和朗讀的過程中猶如春天的細雨一樣,慢慢地滋潤著學生的心靈,培育著他們的愛國情懷。例如,初中歷史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三足鼎立》章節(jié)中,講述了赤壁之戰(zhàn)后,我國疆土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了詩歌《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边@首詩歌表達出了曹操的那種情系百姓、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在我國的歷史進程中,每當國家面臨著亡國的緊要關頭的時候,總能涌現(xiàn)出眾多的民族英雄,他們共同譜寫出一曲又一曲的動人樂章,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歷史詩歌。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八課《金與南宋的對峙》章節(jié)中,南宋著名詩人、抗金將領辛棄疾的一首詞:“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表達出了愿意為國家的利益而不惜奉獻自己生命的精神。同時南宋詩人林升寫的歷史詩歌:“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用諷刺的筆法來勸解南宋當朝的統(tǒng)治者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依然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又如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明朝的對外關系》這一章節(jié)中,抗倭英雄戚繼光的一句詩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逼湟馑季褪俏疑锨熬€抗倭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封侯做官、獲得有權勢富貴的生活,而是希望國家不被倭寇侵略和騷擾,百姓能夠平安、幸福的地活。這一句詩歌把戚繼光那種為國為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充分地表達了出來。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大部分詩歌都體現(xiàn)出了濃濃的愛國情懷,教師可以結合史實,來講解這些詩歌,用這些詩歌來滋潤學生的家國情懷,對提升初中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家國情懷是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作為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師,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以史實為基礎,然后在史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就是要學生建構一個正確的歷史觀,樹立起對祖國和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慢慢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邵清.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家國情懷”的認識與實踐[J].歷史教學問題,2018.
[2]張再良.淺論中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意義[J].考試周刊,2018(7).
[3]鞏秀蕓.初中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
[4]何勇.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芻議[J].科學咨詢,2016(1).
[5]董萬奎.發(fā)揮歷史教育功能 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J].甘肅教育,2015(7).
[6]蔡冬梅.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J].學科空間,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