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鹛穑o瑋瑋
(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本 次 選 取 我 院 在2 0 1 7 年1 月~2 0 1 9 年3 月 期 間 的 76例急性闌尾炎并發(fā)腸梗阻患者,均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0:18,年齡為23~56歲,平均在(39.45±2.76)歲;觀察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1:17,年齡為26~54歲,平均在(40.12±3.26)歲。通過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觀察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其差異無顯著性,可以進行比較,P>0.05。
對照組的患者可以采取常規(guī)的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的患者則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1)術前護理。及時向患者講解一些關于此病的基礎知識,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與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與此同時,還要對手術室內的相關儀器進行檢查和消毒[1]。(2)術中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在手術中的各項反應和身體的指標進行實時的觀察、記錄,建立健全患者的病歷資料;(3)術后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利用患者感興趣的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②在手術后,相關的護理工作人員必須要監(jiān)督患者定時定量的服用相應的藥物,從而較好的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避免一系列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③密切關注患者在術后的血壓、溫度、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以及患者傷口的變化情況,定期為患者的傷口進行清潔和換藥,防止傷口發(fā)生感染的情況[2]。④出院后,護理工作人員必須要與患者保持一定的聯(lián)系,監(jiān)督患者定期到醫(y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從而方便醫(yī)生能夠及時根據(jù)患者病情的恢復情況調整護理的方案,促進患者盡早的恢復。
觀察和分析兩組急性闌尾炎并發(fā)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主要包括患者的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以及下床活動時間(d)。
采取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下床活動的時間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較來說,有明顯優(yōu)勢,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相關指標的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相關指標的比較( ±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 下床活動時間(d)觀察組 38 56.38±9.92 7.69±1.52 4.93±1.26對照組 38 73.12±11.28 13.82±2.78 7.85±2.37 t - 6.87 11.93 6.71 P - 0.00 0.00 0.00
急性闌尾炎并發(fā)腸梗阻這類病癥在發(fā)病時患者會出現(xiàn)下腹部疼痛劇烈、惡心、嘔吐等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若不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chǎn)生極其嚴重的影響。
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主要原因在于,針對急性闌尾炎并發(fā)腸梗阻的患者,首先在進行手術前,相關的護理工作人員必須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為患者解答所有的疑問,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其次,在手術期間,護理人員必須要密切的關注患者的各種反應,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還要及時的關注患者的傷口恢復情況,為患者的傷口進行清潔、消毒,避免傷口發(fā)生感染。與此同時,還要監(jiān)督患者養(yǎng)成一個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從而促進急性闌尾炎并發(fā)腸梗阻患者能夠盡早的康復[3]。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闌尾炎并發(fā)腸梗阻的患者,相關的護理工作人員在手術期間可以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值得使用和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