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雁群
(國家電網(wǎng)公司職業(yè)病防治院(新安江電力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浙江 杭州 311600)
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因中耳呈負壓狀態(tài),中耳腔內(nèi)伴有積液造成聽力下降,有的還伴有化膿性炎癥,在治療兩個療程以上,患者病情超過8周無任何好轉。部分患者病程超過兩年,檢查診斷為傳導性聾或混合性聾。為探討鼓膜切開置管配合藥物灌注對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的臨床療效,我院對2017年7月~2019年6月來院就診的122例 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進行治療觀察,具體研究報告 如下。
資料源于2017年7月~2019年6月來我院接受診治的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22例,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61例,男性31例,女性30例,年齡為21~56歲,平均年齡為(39.96±2.43)歲;觀察組61例,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齡為24~54歲,平均年齡為(39.59±2.78)歲。兩組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經(jīng)過對比沒有明顯差異,故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鼓膜切開置管術進行治療,觀察組則聯(lián)合應用鼓膜切開置管術與藥物灌注進行治療,鼓膜切開置管術:患側耳廓、外耳道采用75%酒精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于顯微鏡下應用2%丁卡因?qū)哪嵤┞樽恚瑢⒐哪で跋孪笙蘅v向切開,吸凈溢出的粘液,取啞鈴狀的硅膠通氣管置入耳內(nèi),并于外耳道放置牽引線。觀察組患者于鼓膜切開置管術后進行藥物灌注治療,于術后第2 d,取400 U注射用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與2 mL生理鹽水混合,于耳內(nèi)鏡下由鼓膜的通氣管注入鼓室內(nèi),并反復按壓耳屏數(shù)分鐘,每天2次治療1周,術后6個月時兩組患者均拔除鼓室通氣管。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靜態(tài)聲順值、言語頻率平均聽閥及耳峰壓值。療效評價機制:經(jīng)治療耳鳴、耳悶脹感完全消失,聽力測試結果正常,骨氣導差>10 dB,聲導抗測試鼓室圖結果為A型評為顯效;經(jīng)治療耳鳴、耳悶脹感明顯緩解,聽力測試結果較治療前提高>15 dB,聲導抗測試鼓室圖結果為AS型評為有效;治療結束后患者耳鳴、耳悶脹感各臨床癥狀無改善,聲導抗測試鼓室圖結果無明顯改善評為無效[1]。
經(jīng)SPSS 21.0軟件實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用“±s”形式進行描述的計量資料間對比行t檢驗;用%形式進行描述的計數(shù)資料間對比行x2檢驗。P<0.05為組間存在統(tǒng)計學 差異。
對表1中兩組患者對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可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靜態(tài)聲順值和耳峰壓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言語頻率平均聽閥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靜態(tài)聲順值、言語頻率平均聽閥及耳峰壓值的對比
觀察組中顯效44例,有效13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44%(57/61);對照組中顯效24例,有效22例,無效1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5.41%(46/6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發(fā)病因素較多,如過敏、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氧化應激反應等,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耳鳴、耳悶脹感、耳痛、搖頭有水聲、聽力下降等[2]。臨床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關鍵在于解決咽鼓管阻塞問題,保持中耳內(nèi)氣壓平衡,隨著醫(yī)學技術發(fā)展,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切開置管術逐漸推廣,但眾多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應用仍有一定局限性。鼓膜切開置管的同時配合藥物灌注可促進咽鼓管與中耳表面活性物資的分泌,通過對中耳道的反復沖洗可刺激中耳道,使咽鼓管處于開放狀態(tài),從而改善通氣狀況[3],本研究中觀察組藥物灌注所采用的地塞米松能起到抗炎癥和水腫、減少滲出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而注射用糜蛋白能調(diào)節(jié)纖毛運動,溶解或稀化中耳內(nèi)的分泌物,排除中耳腔內(nèi)積液[4]。在藥物灌注過程中,患者保持吞咽動作時,咽部如果無法感覺藥物異味,可以輕柔擠壓患者的耳屏,促進藥物在咽鼓管的吸收。如果患者伴有變應性鼻炎,鼻變態(tài)反應會促使炎性因子和介質(zhì)大量釋放,作用于咽鼓管內(nèi)部、中耳黏膜細胞以及組織[5-6]。當患者鼻腔吸入變應原,會導致患者咽鼓管、鼻咽部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造成中耳腔內(nèi)氣體逸出,長時間會造成咽鼓管阻塞,導致中耳持續(xù)負壓,造成中耳內(nèi)部以及咽鼓管水腫,所以遇到伴有變應性鼻炎的患者,醫(yī)護人員應先治療變應性鼻炎,防止鼓膜切開后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保證治療效果[7]。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4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41%,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靜態(tài)聲順值、言語頻率平均聽閥及耳峰壓值較對照組患者明顯要優(yōu),這表明鼓膜切開置管術配合藥物灌注治療能顯著提高療效,更有助于患者聽力的改善。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鼓膜切開置管術的同時進行藥物灌注治療,能改善患者的聽力,使阻塞的咽鼓管開放,保持中耳內(nèi)外氣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