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平
[摘? ? ? ? ? ?要]? 作文是中職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學生語言綜合素質。但從學生寫作現(xiàn)狀得知,普遍存在寫作內容單調、缺乏真情實感的情況?;谏鲜銮闆r應合理滲透生活元素,啟發(fā)學生思維和智慧,提高寫作能力。
[關? ? 鍵? ?詞]? 中職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元素;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47-0028-02
中職語文在于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其中作文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滲透生活元素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改善以往寫作情況,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一、引導學生走入生活
相關研究指出,學校不單單要肩負教育管理責任,還要為學生呈現(xiàn)生機勃勃的生活,這些生活集中在家庭和社會當中。著名教育者陶行知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比绻寣W生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課堂中聽課,沒有向外延伸和拓展的意識,無疑是對學生的禁錮,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極力倡導將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那么豐富學生生活體驗無疑能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反之,如果學生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感悟,那么下筆必然無物。學校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還要根植于生活,要讓學生具備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力,由此一來才能張揚個性,寫出真實且生動的文章。具體可從以下方面開展:(1)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與校園活動;指導學生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寫作素材。同時還要收集家庭生活素材,因為家庭是學生除學校之外另一個主陣地,將寫作和家庭生活相結合能彰顯語文課程提出的生活化概念。例如,“我的媽媽”作文主題。語文教師可讓學生放學回家后主動分擔媽媽的家務,從中理解母親的不易。往往真實情感的作文最能打動人,通過觀察母親的面容和行為感受母親對家庭的付出,一定程度上能拉近與母親的距離,提高寫作水平。(2)強化生活體驗。所謂生活體驗并非單單集中于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體驗,還有從閱讀文本中獲取的生活體驗。中職生生活經驗較為淺顯,只有通過閱讀文本感悟他人生活和經歷才能深化認知,并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積極開展活動。毫無疑問,生活是一種獨特且真實的素材庫,語文教師除了要積極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并細細品味,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相關活動,促使學生真正走入生活,拓寬學生視野和教學空間。例如語文教師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和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帶領學生前往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wèi)生,或帶領學生清掃街道或撿拾公園的垃圾,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強化生活體驗。教師可在活動結束后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相互討論交流,學生在參與活動后心中會產生很多感想,借助此活動就可以讓學生自主闡述與表達。每一次難忘的活動經歷都會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打破以往無話可寫或寫出的內容枯燥單一的情況,更能磨煉學生意志,鍛煉學生的生活技能,提升寫作積極性與寫作水平。
二、指導學生關注生活
相關研究指出,學生觀察環(huán)境、學習知識、感悟人情世故均為積極且主動的思維意識行為,并非單純從他人語言告知中了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下需要形成專屬于自身的思維特征,科學合理地制訂發(fā)展計劃,那么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中增強競爭素質。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滲透生活元素能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F(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和資源,寫作目的在于啟發(fā)學生智慧,那么就必須指導學生將目光轉移到多元化生活中,學會關注社會、自我、人生,并在此基礎上挖掘和積累能運用于寫作的素材。(1)關注社會。社會是一本無字的教科書,其中涵蓋大量人生哲理和為人處世方式,無疑是獲取寫作素材的最佳陣地。中職生在家中可觀看緊跟社會熱點的《新聞調查》《焦點訪談》《新聞聯(lián)播》等電視節(jié)目,還可閱讀《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等報紙,了解國內外發(fā)生的大事,從而深入思考人類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和前景。中職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圍繞校園活動展開,語文教師應充分借助課余時間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真正了解社會面貌并思考所見所聞,逐漸形成專屬于自身的想法,再運用于寫作當中,充實寫作內容。例如,教師讓學生針對社會熱議的部分話題展開社會調查,如夏季河邊游泳頻發(fā)事故原因或物價上漲對居民生活產生的影響,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領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了解每個人為生活付出的努力,也因此理解父母在養(yǎng)育自己時的艱辛與不易。學生在社會調查中會產生很多情緒,再將其轉化為文字,那么寫出的作文能更具有真情實感。(2)關注自我。通常關注自我可從否定、審視、聆聽等多方面著手。其中,寫日記是學生關注自我、明確自我、找出自我的重要途徑之一,日記內容沒有字數(shù)限制,多為自我抒發(fā),主要記錄每日對某件事、某個人等的感悟或單純記錄生活過程,之后再整合日記內容,依舊可稱為最佳的生活化作文素材。(3)關注人生。學生應養(yǎng)成每天閱讀文本的習慣,無論哪種體裁皆可閱讀,但需要及時摘抄優(yōu)秀語句或有利于寫作的內容。如果在閱讀中有感而發(fā)也可及時記錄在摘抄本當中,拓寬思維與視野,便于在寫作過程中輕松應對不同類型的作文話題。與此同時,中職生應閱讀部分名人軼事或名人傳記等,在與名人的交流中反思自身和叩問人生,汲取優(yōu)秀人生閱歷和經驗,充實人生。(4)關注自然。生活化素材并非單單集中于生活中人與事,還有神奇的大自然,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博大的心胸感悟和體驗藍天白云、大漠綠洲、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充分感悟世間萬物,并從中體味人情世故。
三、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生活作用或忽略引導學生觀察、體驗和積累生活,只單單將視野集中在課堂教學中,放棄課外素材,好似在建造房子時沒有夯實地基,雖然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但終歸會坍塌。觀察在作文教學中有不可小覷的作用,更是學生認識、了解生活、社會乃至世界的主要途徑。通過觀察能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奧秘,能感受到周邊人的情感,體驗到精彩且豐富的人生,學生不僅要積累寫作素材,更要養(yǎng)成關注生活和熱愛生活等良好習慣。(1)樹立觀察意識。雖然中職生年齡有所增長,但對周圍一切事物依舊感到新鮮,也會因此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生活,從而進一步了解生活、世界,樹立觀察意識是觀察的首要步驟。雖然中職生已經形成一定的邏輯意識,但仍然局限于日常生活經驗和具體事物當中。教師在教學中應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觀察事物,借此調動學生的觀察積極性,讓學生學會做生活的發(fā)現(xiàn)者和有心人。例如寫作話題“雨點”,教師可讓學生掌握氣候變化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觀察雨點。大部分學生會對為何會形成雨點十分感興趣,可將此作為探究角度并詢問學生:“有哪位同學知道雨點有何特征?”“雨點伴隨著哪種天氣而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雨點,激發(fā)學生潛在的熱愛生活和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除了語文課文,教師還可指導學生觀察課外生活,如指導學生觀察校園舉辦的秋季運動會中運動員、助威者的面部表情。有學生會因班級獲得優(yōu)異成績而喜悅,有學生會因失敗而沮喪,每一種表情和行為都彰顯人間百態(tài),無疑是寫作的最佳素材。(2)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萬事都有規(guī)律,觀察也是如此。通常在觀察事物時會按照時空順序展開,常見的觀察順序有從整體到局部、從遠到近、從上到下,或按照日月更替和春夏秋冬等順序。例如寫作題目“秋游”,要求學生按照游覽順序記錄整個秋游過程。在具體教學中可先指導學生回憶秋游經歷,再現(xiàn)情境。與此同時給予學生相互交流的時間與空間,積極鼓勵學生發(fā)表內心想法,打破以往思維限制,強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此外,觀察要全面,在觀察時要從事物特征和細節(jié)著手,依次過渡到事物的全身,全方位把握觀察對象,達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觀察效果。
四、獲取家長主動配合
家庭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為從學生出生到現(xiàn)在接觸最多以及深入了解的自己的只有父母以及其他親人,家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家庭作為學生除學校之外接受教育的第二陣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或語言都會影響學生,因此,家長要充分關注孩子的言行,使示范教育和講道理相結合,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輔助學生歸納總結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和知識的觀察。父母應定期與孩子溝通交流,直接為孩子傳授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取的經驗教訓,全面且理性地探討困難和疑問之處,嘗試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實現(xiàn)和諧、高效的家庭對話。例如習作話題“我的家庭”或“我的夢想”。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正式寫作前簡單記錄生活,或嘗試為家長寫一封信,還可讓家長和學生共同閱讀一本書,根據(jù)自身閱讀興趣、愛好選取書目,閱讀后家長和學生分別寫一篇讀后感,大部分家長都認為教師采取的這種教學方式新穎、有趣并積極參與此活動。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組織“感恩父母”主題活動,學生提前排練節(jié)目,之后邀請家長前往學校觀摩。該實踐活動中有一項內容為學生為父母洗腳。很多家長在活動中流下眼淚。有家長說道:“孩子從小到大從沒有為自己洗過腳,看到孩子懂得感恩,覺得付出再多的辛勞都很值?!睂W生也紛紛表示,以前從未想過給父母洗腳,即使腦海中有這種想法也因羞怯而制止,想到父母為自己能有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而在外拼搏,一定要學有所成報答父母。最后,教師讓學生針對活動寫出一篇作文。大部分學生作文內容十分真摯感人,由此可見活動效果。
五、結語
總之,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為學生滲透生活化素材,能有效打破學生以往在寫作中存在的下筆無物或寫出的內容枯燥等問題,文筆更加細膩,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質,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秦頤和.探究生活元素在中職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8(8):54.
[2]陳芳.生活元素在中職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滲透[J].東西南北,2019(11).
[3]張軍勝.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生活化初探[J].內蒙古教育,2019(29).
[4]陳冬梅.中職語文應用文寫作生活化教學的嘗試[J].課外語文,2019(19):124-125.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