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要】音樂讓生命詩意地生長。體現(xiàn)在4個方面:一、在人與自我方面,音樂讓孩子進一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二、在人與他人方面,音樂讓孩子認識愛的重要性,體會愛的價值;三、在人與環(huán)境方面,音樂讓孩子懂得尊重大自然,尊重生物多樣牲,懂得毎一個生命的可貴;四、在人與宇宙方面,音樂讓兒童了解生死,珍惜生命。
【關(guān)鍵詞】音樂;了解自我;了解他人;尊重環(huán)境;尊重生命
音樂在學校課堂上并非主角,但從人類文明這個更為宏觀的層面去看,它一直在影響著人類。
音樂對于孩子,更是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成長的途徑。它讓孩子自由、自主的生長,感受到心靈的舒張和個性的張揚,讓孩子的內(nèi)心變得越來越充實和富有力量。
在人與自我方面,音樂讓孩子進一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
美學家蘇珊朗德曾經(jīng)指出,音樂的許多形式結(jié)構(gòu)都類似于人的情緒感受,情緒是我們內(nèi)心世界真實的寫照,了解我們的情緒,是我們自我認識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平淡的情緒,容易被我們忽略;強烈的情緒,或是來自外在強烈的沖突,或是來自我們內(nèi)心的強烈的矛盾,面對這些沖突和矛盾,我們又總是會本能的想要逃避或壓抑,而無法真實的看到它,從而也無法認識和了解我們自己。
但是生活中有了音樂就不一樣。
我們在聆聽歌手辛曉琪演唱《領悟》這首歌曲時,我們知道撕心裂肺的歌聲,所表達的是受傷的情緒,然而,聽眾除了有感于歌手的傷痛之外,自己也有可能進一步產(chǎn)生惻隱之心,想要去幫助她,安慰她,甚至在此曲中感受到情商的凄美,領悟人生的無常。
在人與他人方面,音樂讓孩子認識愛的重要性,體會愛的價值。對生活充滿愛,學會給予他人愛和接受愛。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shù)》?中說到:不論在哪個時代,在哪種文化中,人都需要解決一個永遠相同的問題:如何克服孤單,如何實現(xiàn)融合,如何超越自己單獨的生命,與他人融為一體。
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答案五花八門。其中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曾經(jīng)撰文闡述音樂品味對于人類社交的影響:人們傾向于與自己音樂品味類似的人接觸。當你和某一個人同時說到一首互相都喜歡的音樂,這種感覺就像是抓住了一個知己,不再完全孤單。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是音樂讓他們走到了一起,是音樂讓他們相互欣賞,是音樂讓他們不再孤單。此時的琴聲不只是琴聲,而是溝通他們心靈相通的橋梁。
在人與環(huán)境方面,音樂讓孩子懂得尊重大自然,尊重生物多樣牲,懂得毎一個生命的可貴。
自然界的太陽月亮、大地天空、雷鳴電閃、花香鳥啼都充溢著生命的靈機異趣。大?自然是比人類更廣大更宏闊的存在,它獨立于人的主觀意志之外,如果不被心靈感應不被心靈反映,它就是絕對的沉寂,它就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世界。
但是,音樂讓人與大自然有更好的心靈感應和心靈反應。
“班得瑞”是瑞士山林的音樂精靈,他們置身在自然山野中,讓班得瑞樂團擁有源源不絕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擁有最自然脫俗的音樂風格。每一聲蟲鳴、流水,都是深入瑞士山林、湖泊,走訪瑞士的阿爾卑斯山、羅春湖畔、玫瑰峰山麓等地記錄下來的。
為了采集自然界音效,上山下海、甚至露宿山林,對“班得瑞”來說算是家常便飯。團員們必須熟知每一種候鳥的季節(jié)性與飛行路徑,為了數(shù)分鐘的音效,往往守侯數(shù)月之久:團員們更必須舉著比人身更長的錄音架往峽谷中央采集風聲,整個過程險象環(huán)生,但也因為如此,班得瑞樂團才能將這些音效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專輯里。
班得瑞不僅讓瑞士山林這個“世界花園”變成音樂,也讓每一個熱愛班得瑞的人更加熱愛這個“世界花園”。
在人與宇宙方面,音樂讓兒童了解生死,珍惜生命。
生命,萬物之靈聚,宇宙的奇跡,它是上蒼饋贈給我們彌足珍貴的禮物,是我們最為珍視的東西。生命教育,就是教會我們?nèi)绾螌Υ⒆鹬厣?、關(guān)愛生命的教育,它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
音樂,它常常作為我們表達豐沛情感最重要的手段,正如我們偏愛將生命比喻為河流,我們總是想要奏出生命的最強音。它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度,而是寬度,它不斷拓展著生命的邊界,賦予每個生命更多的意義。
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曾說過:“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彼运麄儗λ劳龅膽B(tài)度往往平和而樂觀,他們的亡靈節(jié)也是歡快而熱烈的。其中最熱烈的就是音樂。
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里的米格,為了曾曾祖父不被遺忘,也為了他能與心心念念的家人見面,對著年邁的太奶奶Coco,唱起了《Remember?Me》。音樂讓它們不被遺忘,讓他們終于見面。
而串聯(lián)起電影核心“生死”和“記憶”的主題曲——《Remember?Me》。音樂不僅表達了世代之間的情感,更表達了:死亡不再是終點,音樂會將記憶永遠留下,而愛會永存。
參考文獻:
[1]音樂情緒跟音樂認知的關(guān)系:美學與心理學的對話[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02).
[2][美]艾·弗洛姆,著.愛的藝術(shù)[M].李健鳴,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