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君
遲來的幼子
上高中的小軍今天放學回家比較早,一進門就看見媽媽吳瑩坐在沙發(fā)上費勁兒地給自己胳膊肘涂藥膏,“媽,小輝又撓你了嗎?”媽媽趕緊把衣袖扯下來,裝作不在意地說:“你弟弟還小嘛。”
小軍卻不干了:“他都上小學三年級了,還天天撓你、咬你、踢你!小時候你怎么要求我的呢?”說到最后,小軍氣沖沖跑進自己房間“咣當”一聲關(guān)上了門。
吳瑩嘆了口氣,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對40歲得來的老二異常嬌慣,總是竭盡全力卻還是覺得做不好。為了這個遲來的幼子,她毅然決然辭掉了國企穩(wěn)定的工作,全身心在家里照顧孩子,結(jié)果卻事與愿違。這個孩子不僅談不上優(yōu)秀,甚至脾氣暴躁,一不高興就對媽媽連踢帶撓,吳瑩的脖子上、胳膊上,經(jīng)常都是小兒子留下的抓痕。
這些已經(jīng)漸漸影響了她和大兒子的關(guān)系,一開始大兒子還維護媽媽,批評弟弟,可次數(shù)多了,小軍甚至開始責怪媽媽,抱怨她只愛弟弟、不愛自己。吳瑩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做錯了?
矯枉過正:完美期待下不堪承受的“愛”
相信很多父母心里都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想法:哎呀,養(yǎng)老大的時候有些地方?jīng)]做好,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肯定能養(yǎng)出一個更杰出的孩子。這就是很多二寶到來時,所必須面對的家庭背景,所必須承擔的杰出責任。
然而矯枉總是容易過正。當媽媽懷揣著“完美寶寶”的想象來對待孩子時,很容易忽視孩子自身的特點和需求,轉(zhuǎn)而變成一種“刻意塑造”:嚴厲與寵溺并存。
就像媽媽對待小輝:上不完的課外班,十八般武藝樣樣不容錯過;對學習成績高度緊密的關(guān)注,“不能放過任何一分”;禮儀言談必須與眾不同……簡而言之,小輝的命運只有一條:杰出。除此之外,媽媽什么都能忍受。因此,小輝可以不高興就對媽媽喊“滾”,甚至又踢又撓。
完美期待下,小輝身陷不可承受的沉重之愛中,有著無法言說的痛苦。還有不明所以的哥哥,跟著吃醋傷心。
不要用孩子證明自己
對孩子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聽到“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這樣的付出,并不是孩子能夠回報的。追求完美的父母,實質(zhì)上是想用孩子的優(yōu)秀來證明自己的成就。這種陷阱在高齡二孩家庭尤其常見,父母的閱歷更容易讓他們偏信自己。
如果想要避免這種困境,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意識到孩子的獨立性。孩子這張白紙是留給他自己畫的。父母能做的是像個資源超市一樣,提供孩子成長的必需品。父母可以在孩子3歲之后用日記記錄孩子的特點,以此來發(fā)現(xiàn)孩子的獨特之處,并提醒自己,這個孩子需要針對性對待,而不是任由自己根據(jù)想象來塑造。
第二,不做完美的父母。當父母渴望自己是完美的,意味著孩子被迫需要用自己的完美來回應(yīng)父母。父母可以學習進行“動機自省”,在每次決策前,自問自答:“我為什么想要孩子做這件事?是為了我舒服,還是為了孩子能有主動性?”
第三,老二不是老大的翻版,因此,不要過度信賴從老大身上得來的經(jīng)驗,而是應(yīng)該獨立面對老二,把它當成是一個獨特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