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噗哩
------★------
魯迅先生說過,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多數(shù)時候,我覺得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當我家樓上那個小學生在爸媽的督促下做作業(yè)時。
首先,我有一個埋藏在心底許久的問題,今天必須先撈出來:現(xiàn)在小學生的作業(yè)已經那么難了嗎?那孩子做作業(yè)時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這道題太難了,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盤S:說這話的時候,常常帶有哭腔。
其次,哭泣著說話時,使勁兒跺腳是人類無意識的行為,還是那孩子的個人習慣?畢竟正對著的是我書桌位置的天花板,每天固定時間坐在那兒看書,我真的還蠻在意的。
Anyway,事情大概就是這么個事情,不過相比之下,我覺得樓上的小孩兒比起對面樓那家的小孩兒,還是幸運些的,至少他的爸媽沒有大聲責罵他,有時候還會溫和地安慰他,告訴他不要著急,仔細想一定能做出來的,他們相信他。
不過我合理懷疑,樓上的小孩兒已經對做作業(yè)這件事情,產生了生理上的厭倦、排斥和恐懼,“做作業(yè)”三個字就像一座大山,紋絲不動地壓在他小小的身軀上,比當年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還慘,頭都動不了。
而且他父母的安慰似乎沒有起到什么積極的作用,反倒還增加了他的壓力,因為我不止一次聽到他哭喊著說:“就算你們相信我,我也做不出來,我真的不會。”
聽著倒是有點兒心理學上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所謂“習得性無助”,就是當人經歷了漫長(周期長)且重復(次數(shù)多)的失敗后,形成的一種認知,覺得不管怎么努力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因此絕望,極度不信任自己,最終聽任現(xiàn)實的擺布,選擇放棄,甚至逃避現(xiàn)實,不愿意再次嘗試。
就算勉強嘗試,通常心里也早早就給自己下了結論:反正我就是不行,試再多次也是一樣的結果,不會成功的。
當人習得性無助時,“我相信你可以”這句話,對聽者而言,可能就有點兒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味了。它就像一句萬金油似的存在,放在任何語境下都適用,是一句不需要思考,輕飄飄就能說出口,帶有敷衍味道的話。
就像我家樓上那小孩兒,不會做的題目,那可能就是真不會做,并不會因為爸媽的一句“我相信你可以”就能扭轉乾坤。他甚至可能根本不認為父母是真的相信他可以,因為這句話里感受不到父母對他內心焦慮和無助的理解。相反,可能還蘊含著一種期待,期待他能把題目解出來。
“我相信你可以”意味著你應該再繼續(xù)嘗試,下一次或者再多試幾次,一定會成功的。
然而,對于處在習得性無助狀態(tài)的人而言,這其實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他們對“繼續(xù)嘗試”已經產生了極其強烈的恐懼和排斥,這句話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
在經歷了無數(shù)次失敗后,他們需要的可能不是鼓勵,而是一句“你其實可以放棄的”。
這句話比“我相信你可以”更管用的地方在于,它給予了他們一個出口,允許他們擺脫無謂的掙扎,允許他們承認自己能力的不足,允許他們消極沮喪,坦然面對失敗。
而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這個出口的人,可能比你想象的多。
------★------
Lynee:高考復讀,壓力很大,這一次如果再沒考好,甚至比上一次考得還要差的話,那復讀的意義就完全像個笑話。因為這樣的心理壓力,經常睡不好,還影響學習,總之就是很崩潰。然后有天真的是受不了了,打電話給我媽,說到后面就哭得跟個傻子似的。我媽就罵我說:“你這孩子怎么心思那么重?想那么多干啥?你就平常心,該上課上課,該休息休息,能考幾分就考幾分,沒必要跟自己較勁,上不了211、985,咱們上個普通的大學也行?。 备兄x我媽,那天真的有被治愈到。
呼吸作用:看到這個瞬間淚目,想到了我奶奶!小時候爸媽在外工作,是奶奶把我?guī)Т蟮?,那時候經常跟奶奶說,等我長大了要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賺好多好多錢給她。長大后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成不了很厲害的人,成為一個普通人就已經用盡全力了。跟奶奶說,怎么辦,我成不了厲害的人,以后可能也賺不了好多錢給你。奶奶說,沒關系啊,奶奶喜歡你又不是因為你小時候說的這些話。
是無趣的人兒了:過來人表示,“你其實可以放棄的”這句話,真的比“我相信你”有力量。就像是給在絕路上的人,或者鉆在牛角尖里的人,提供了另一條出路,真的有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洛悅:記得高考之前跟我爸討論過,萬一我努力了,但成績還是不理想怎么辦?我爸跟我說,結果雖然很重要,他和我媽也很在意,但絕對沒有我重要,努力過,不留遺憾就好。
神經嘻嘻: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不能放棄,要堅持不懈,失敗了也要爬起來繼續(xù)努力,但其實很多時候我真的只想就地躺下喘口氣,不想再起來了。但沒有人跟我說,其實你可以放棄的。有點兒難過,這大概也是我活得那么累的原因吧,我可以接受自己不優(yōu)秀,但我的父母不能。
阿毛自來卷:太真實了!“我相信你可以”這句話在家長看來是鼓勵,但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敷衍和壓力。你相信有用嗎?你相信能解決問題嗎?不能!求求你們別相信我了,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自己!
------★------
對于習得性無助者而言,“我相信你可以”并不是鼓勵,而是壓力。相反,“其實你可以放棄的”則成了救命稻草,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
但,這里我們要注意的一點是,后者并不是無條件鼓勵人放棄,它其實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盡力了,你努力過了。
因為努力過了,知道自己的能力就是那樣,就算再怎么掙扎也不會有起色。那么Ok,休息吧,甚至放棄吧,人生是允許失敗的,對于多數(shù)人而言,我們都沒有那么優(yōu)秀,活成普通人的模樣,真的已經用盡全力了。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擁有放棄的底氣,可能來自家人:沒關系,努力過了,就算失敗了,放棄了,我們也依然愛你??赡軄碜阅阕约海何抑雷约耗芰Φ倪吔?,我的人生不只這一條路,我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