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行 魚慕言
由于用戶對容量的需求極大,所以就出現(xiàn)了容量/價格比的概念,很明顯,容量/價格比越高,數(shù)據(jù)的存儲成本就越低。在目前固態(tài)硬盤與機械硬盤共存的情況下,性能、體型、抗振等方面均遠遠落后的機械硬盤之所以能生存,就是靠著高得多的容量/價格比。
不過隨著固態(tài)硬盤逐漸成熟,現(xiàn)在市場上的TB級固態(tài)硬盤也逐漸增多,價格則在不斷下降。對追求性能的用戶來說,其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容量價格比的差距,在價差遠低于性能差距時,當然也就有了替代機械硬盤的吸引力。那么市場中有哪些這樣的產品?我們在選擇時又該注意些什么呢?
現(xiàn)在主流的固態(tài)硬盤有兩種最常見的接口:SATA 3.0和M.2(圖1)。其中SATA 3.0接口是大家最常見的,很多機械硬盤也采用這一接口?,F(xiàn)在高端主板一般有8個甚至更多的SATA接口(圖2),低端或小型主板一般也有4個或更多的SATA接口,因此可支持較多的硬盤,兼容性很好,不過速度較低,最多只能達到550MB/s左右。
M.2接口現(xiàn)在也比較流行,小巧的體積特別適合筆記本電腦、小型臺式機等,不過也因此難以提升容量。例如希捷的酷玩(FireCuda)系列固態(tài)硬盤中,M.2 NVMe接口的酷玩520裝滿顆粒也只能做到最高2TB,而同系列的SATA接口酷玩120則可輕易達到4TB容量(圖3)。
這一接口有兩種標準,其中M.2 SATA目前已經基本淘汰,主要是速度較快的NVMe標準。因為NVMe標準要使用高速但數(shù)量較少的PCIe通道,所以目前高端主板也只能提供3個M.2接口,一些老式或小型主板可能只有1個M.2接口,數(shù)量顯然不如SATA接口。
關于固態(tài)硬盤接口的問題,請參考本刊2019年第6期的《更輕更快更強移動固態(tài)硬盤》、2019年第15期《老主板升級SSD這些方面要注意》等文。
·小顆粒 大影響
固態(tài)硬盤的閃存顆粒(圖4)也是影響容量的重要因素,比如只要增加閃存顆粒就能直接增加固態(tài)硬盤容量(當然實際上會受到空間、主控芯片能力的限制);此外TLC、QLC等越來越新的閃存技術讓每個單元的存儲數(shù)據(jù)量越來越大,而越來越先進的制造工藝則可以在每個顆粒中疊放越來越多的存儲層,也都可以提升固態(tài)硬盤的容量。
這里要再次強調的是,OLC等所謂“壽命低”的顆粒,實際上是擦寫次數(shù)變少了,但因為容量變大,所以按照數(shù)據(jù)量計算的壽命并不一定低,比如TLC顆粒一般能擦寫600次,那么1TB固態(tài)硬盤全壽命就能擦寫600TB(簡稱TBW)的數(shù)據(jù);QLC顆粒雖然一般只能擦寫300次,不過如果能用同樣價格買到2TB的產品(當然實際沒有那么便宜,僅為方便說明),那么全壽命也能擦寫600TB的數(shù)據(jù)。
很明顯,如果每天擦寫的數(shù)據(jù)量一樣,那么兩塊固態(tài)硬盤可穩(wěn)定使用的時間是一模一樣的,2TB產品因為空間更大,所以使用還更靈活些。如果再考慮到一些硬盤使用的虛擬SLC緩存方式,2TB也更容易留下足夠的空間,模擬出更大的虛擬緩存,性能會更好一些。
所以在實際選購時,大家不必刻意回避QLC產品,考慮到價格、質量等因素,有些QLC產品還是很值得選擇的。至于其他的考慮,咱們就用市場中的一些典型產品來說明吧。
關于閃存技術和容量的關系,可參考本刊2020年第5期的《固態(tài)硬盤的容量要翻身了解即將到來的PLC閃存》等文。
·西數(shù)綠盤1TB
·接口:SATA3.0
·閃存顆粒:TLC
·讀取速度:545MB/s
·寫入速度:465MB/s
·壽命:不詳
這是目前一線品牌中價格最實惠的一款TB級固態(tài)硬盤,非常適合替代機械硬盤。它采用無緩存設計,在存儲大文件或者容量將滿時很容易掉速,不過即使這樣也比機械硬盤在同等條件下的速度更高。
·接口:SATA3.0
·閃存顆粒:TLC
·讀取速度:500MB/s
·寫入速度:450MB/s
·壽命:300TBW
·金士頓A400 960GB
作為一款普及型產品,金士頓A400目前的價格相當不錯,它推出的時間已經比較長了,因為采用的是早期TLC顆粒,因此標稱壽命較低。不過考慮到技術的進步,生產日期較近的A400應該已經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三星860 QVO 1TB
·接口:SATA3.0
·閃存顆粒:0LC
·讀取速度:550MB/s
·寫入速度:520MB/s
·壽命:360TBW
在三星固態(tài)硬盤產品中還有與EVO系列名稱相似的QVO系列,它其實可以看作在EVO系列中采用了QLC閃存顆粒的產品。比如860 QVO,其大部分性能參數(shù)與860 EVO相同,只是TBW降至360TBW,價格則下降至2/3左右。
·金士頓A2000 1TB
·接口:M.2NVMe
·閃存顆粒:TLC
·讀取速度:2200MB/s
·寫入速度:2000MB/s
·壽命:600TBW
高速的M.2 NVMe固態(tài)硬盤價格一般比同容量的SATA產品略高一些,但有部分型號已經非常接近。比如速度達到SATA接口固態(tài)硬盤4倍左右的金士頓A2000,價格比很多SATA硬盤還便宜。
·西部數(shù)據(jù)Blue SN550 1TB
·接口:M.2NVMe
·讀取速度:2400MB/s
·寫入速度:1950MB/s
·壽命:600TBW
速度比A2000略高的西部數(shù)據(jù)Blue SN550 1TB,價格基本持平,也是不錯的大容量入門級M.2固態(tài)硬盤。
·英特爾665P 1TB
·接口:M.2 NVMe
·讀取速度:2000MB/s
·寫入速度:1925MB/s
·壽命:300TBW
使用新一代的英特爾0LC顆粒為665P提供了更高的壽命,且速度也有一定的提升,而價格與上一代產品660P非常接近,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2TB固態(tài)硬盤
目前的一線品牌產品中,2TB產品的價格大都明顯高于1TB產品的兩倍,例如目前在2TB容量的SATA接口和M.2接口產品中價格非常實惠的兩款產品——閃迪至尊高速系列2TB和英特爾660P 2TB,價格都比同型號1TB硬盤的兩倍還要高數(shù)十元。因此除非電腦內實在沒有空間,又特別需要大容量產品,否則筆者還是建議使用兩塊1TB的產品來替代。
·閃迪至尊高速2TB
對容量價格比和容量特別在意的用戶也可以考慮一些二三線品牌的固態(tài)硬盤,如七彩虹、金威、阿斯加特等,其2TB產品已經降至干元左右,容量價格比很誘人。但在實際選擇時要特別小心“踩坑”,購買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并且與商家確認質保時間、質保條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