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超凡,冷曉梅
銀屑病關節(jié)炎(psoriatic arthrits, PsA)是一種臨床表現(xiàn)高度異質(zhì)性的骨關節(jié)疾病,與銀屑病高度相關。銀屑病關節(jié)炎存在明顯的家族聚集性,早在1973年Moll等[1]證實PsA患者一級親屬患PsA的再顯風險率(recurence risk ratio, λ1)是55,這一點在后續(xù)的試驗中進一步得到證實,一項在加拿大人群中進行的家族聚集性研究提示PsA患者的一級親屬中患PsA的再顯風險率是30.4,而PsA患者一級親屬患銀屑病的再顯風險率是 7.2[2],提示相比銀屑病,遺傳因素在銀屑病關節(jié)炎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區(qū)域,也稱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復合體,作為遺傳信息高度集中的區(qū)域,在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經(jīng)證實多種基因與PsA相關。
HLA-Cw06與銀屑病的高度相關性已得到普遍公認,且與更早的發(fā)病年齡、陽性家族史相關[3]。同時在銀屑病關節(jié)炎的患者中,HLA-Cw06陽性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皮膚癥狀出現(xiàn)的時間也更早[4-6]。HLA-Cw06陽性的患者臨床上更易出現(xiàn)外周關節(jié)的多關節(jié)炎,并且與骶髂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呈負相關[2, 7],這類患者從銀屑病進展至關節(jié)炎的間隔更長[8]。HLA-C*06:02陰性的PsA患者對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治療反應優(yōu)于IL12/IL23抑制劑優(yōu)特克單抗(ustekinumab)[9]。但近期有大宗數(shù)據(jù)研究提出相反觀點,在校正PsA患者銀屑病發(fā)病年齡后,發(fā)現(xiàn)HLA-C*06:02等位基因與PsA無關,認為其在銀屑病關節(jié)炎患者陽性率的升高與銀屑病本身相關[10-11]。
早在1974年Brewerton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HLA-B27在PsA患者出現(xiàn)的頻率升高,且與中軸病變相關。近些年HLA-B27在銀屑病關節(jié)炎的患者中的陽性率在文獻中的報道由20%至35%不等[6, 13-14],高于一般人群,也高于銀屑病患者,但低于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HLA-B27陽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中軸關節(jié)的受累和附著點炎,尤其是超聲下附著點炎[15-17],其中軸及外周關節(jié)受累的起病時間往往更早[18],同時HLA-B27陽性的患者出現(xiàn)對稱性骶髂關節(jié)炎、指(趾)炎機率更高[19]。
除了上述2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基因外,越來越多與銀屑病關節(jié)炎相關的HLA等位基因得到證實,如HLA-B38、B39、HLA-B08、HLA-Cw*12、HLA-DR7、HLA-DRB1*0402[19-24]。一項研究納入了3038例PsA患者和3 098例皮膚銀屑病患者,發(fā)現(xiàn)HLA-B第45位氨基酸可能是PsA與尋常型銀屑病存在差異的原因[25]。一些基因單倍型也被證實與PsA相關:HLA-B*18-C*07、HLA-B*27-C*01、HLA-B*27-C*02、HLA-B*38-C*12、HLA-B*08-C*07、HLA-B*57-C*06[20]。不同的MHC基因與特異的臨床表現(xiàn)相關,如HLA-B38、39更易表現(xiàn)周圍關節(jié)受累,B*08:01:01-C*07:01:01的基因組合與關節(jié)腫脹、破壞,不對稱的骶髂關節(jié)炎、指(趾)炎相關[26-27]。同時,攜帶不同HLA抗原的患者預后也不同。單獨存在的HLA-B39、同時存在HLA-B27和HLA-DR7,存在HLA-DQw3 而缺乏HLA-DR7都提示更差的預后,而攜帶HLA-B22的PsA患者預后更佳[28]。
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作為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之一,在PsA患者皮膚及滑膜組織中水平明顯升高[29],TNF增加破骨細胞前體細胞、RANKL水平,促進骨破壞的發(fā)生[30]。TNF基因多態(tài)性TNF-857T、TNF-238 A、TNF+489A、TNF-308G與PsA易感性相關,且TNF-857T獨立于HLA-Cw06與銀屑病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呈現(xiàn)相關性[31-34],而存在TNF-308A/G基因型提示更低的患病風險即為保護性基因[35]。上述TNF-857T、TNF-238 A、TNF-308A/G的作用也經(jīng)過LOURES等[36]進行的一項meta分析進一步證實。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作為PsA的重要治療藥物之一,其對于改善皮膚、關節(jié)癥狀、延緩關節(jié)毀損的有效性早已得到公認[37-38]。此外TNF基因多態(tài)性可預測藥物反應,指導臨床治療選擇。如TNFR SF1A c.625+10A>G和抗TNF-α治療的延遲反應相關[39],依那西普對TNF+489G 陽性的患者治療有效, 而阿達木單抗則對TNF+489 A/A 單體型的PsA治療反應更佳。
2.2.1 IL-4/IL-13
白介素(Interleukin,IL)-4是由肥大細胞、TH2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分泌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劑,IL-4與IL-4Rα或IL-13Rα1結(jié)合后通過JAK磷酸化 STAT6從而實現(xiàn)信號轉(zhuǎn)導,下調(diào)IFN、TNF介導的信號通路[40]。IL-4受體(IL4R)SNP I50V(rs1805010)被認為與快速侵蝕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相關[41],同樣在PsA患者中也發(fā)現(xiàn)這樣的關聯(lián),IL4R I50V的單倍型AA與PsA患者的關節(jié)侵蝕相關[42]。位于染色體5q31的IL-13基因證實與銀屑病及銀屑病關節(jié)炎均相關[43],但既往研究中的銀屑病患者中并未除外PsA患者,后續(xù)試驗證實I型尋常型銀屑病與IL-13無關,這意味著IL-13基因可能為PsA特異性基因[44]。
2.2.2 IL-23/TH17通路
2.2.2.1 IL-23/IL-23R:IL-23是一種由IL-12p40、IL-23p19兩個亞單位通過二硫鍵構(gòu)成的復合體,其中p19為IL-23特有的亞基,而p40與IL-12共有。IL-23主要由角化細胞、活化的抗原呈遞細胞如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等分泌[45]。當IL-23與IL-23R受體結(jié)合后募集Janus激酶2(Jak2),酪氨酸激酶2(Tyk2),最終介導下游的STAT3,STAT4磷酸化[46]。一方面IL-23作為一種促炎癥因子,誘導原始T細胞分化為TH17細胞及IL-17A/F釋放,對于TH17細胞擴增起到關鍵作用[47]。另一方面,IL-23可獨立于TH17細胞,在骨平衡及重塑起到關鍵作用:通過上調(diào)RANKL誘導破骨細胞生成[48]。
而關于IL-17、IL-23基因與PsA的關聯(lián)研究進一步證實了IL-23/TH17通路在PsA中的關鍵作用。IL12B(rs3212227)、IL12B(rs6887695)、IL23A(rs2066808)都證實與PsA易感性相關[36]。一項大型病例對照研究共納入1 962例PsA患者和8 923例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表明IL23R(rs12044149)T/G與PsA易感性相關(OR1.4,P<2.25×10-15),并且將位于IL-23R基因座位上的銀屑病相關SNP rs9988642、強直性脊柱炎相關的SNP rs11209026共同納入分析,SNP rs12044149仍然與PsA顯著相關(P=2.4×10-14),高度提示其為PsA特異性基因,并在后續(xù)試驗中得到進一步證實[49-51]。其中SNP rs12401432 GG基因型更容易出現(xiàn)中軸關節(jié)受累[52]。
2.2.2.2 TH17/IL-17通路:TH17正常工作下釋放效應細胞因子如 IL-17, IL-21, IL-22 及 GM-CSF 從而抵抗細胞外的病菌以及參與屏障免疫功能,但在銀屑病及PsA患者的受累皮膚[53]及關節(jié)滑膜中,IL-17水平明顯升高,提示TH17細胞過度活化,并激活一系列目標效應細胞:角質(zhì)細胞、破骨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從而導致疾病特異炎癥反應。IL-17家族包括六個成員,即IL-17A、B、C、D、E和F。其中,IL-17A是銀屑病和銀屑病關節(jié)炎中與IL-17相關的炎癥活性的主要效應物。IL-17F也起著類似的重要作用,與IL-17A密切相關,因此可以作為異二聚體分泌[54]。多種IL-17的SNP:IL17A(rs2275913)AA/GA、IL17F(rs763780)、IL17E(rs79877597)被證實PsA相關[33, 55]。IL-17 A(rs2275913 and rs10484879), IL-17F(rs763780)and IL17RA(rs4819554)SNPs提示對依那西普的良好治療反應[56]。目前針對IL-23/TH17通路上多個環(huán)節(jié)的治療藥物都已問世,針對IL-12、IL-23共同亞基p40的Ustekinumab、針對IL-17RA的Brodalumab、IL-17A的Ixekizumab、Secukinumab、IL-23 p19亞基的Guselkumab、Risankizumab、Tildrakizumab等,除Ustekinumab、Secukinumab已獲FDA批準用于PsA,其余的均暫只獲批治療銀屑病,針對PsA仍停留于臨床試驗期間[57-58],但均已在相關臨床試驗中證實其良好療效。上述與IL-23/TH17通路相關相關基因,有望在后期進一步的研究中篩選出提示治療反應的相關基因位點,指導更精確的醫(yī)療選擇。
PTPN22編碼酪氨酸磷酸酶,通過抑制TCR信號及選擇性促進I型干擾素來調(diào)節(jié)免疫平衡,PTPN22基因被證實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如RA、SLE、血管炎等[59],PsA也不例外,且該基因SNP rs2476601(P=1.49×10-9,OR=1.32)達到了全基因組關聯(lián)水平[60]。RUNX3(rs7536201、rs4649038)、LCE(rs1886734)、TRAFIP3、MICA、ERAP2(rs2248374)等紛紛被試驗證實[61-65]?;騃FIH1(rs35667974)對PsA起到保護作用[66],該基因在I型糖尿病[67]、銀屑病[68]中被證實同樣起到保護作用。
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在全基因組水平通過芯片檢測與疾病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目前針對PsA進行的GWAS有5個(表1)。這些研究一方面在更大樣本上再次驗證了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的疾病相關基因,如HLA-C、IL-12B、IL-23R。另一方面,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全新的PsA易感相關基因/位點,如TRAF3IP2,其編碼產(chǎn)物Act1是IL-17介導信號通路中的重要組分,IL-17與IL-17 R結(jié)合形成復合體后募集細胞內(nèi)的Act1,Act1進一步與TRAF3或TRAF6結(jié)合并激活下游NF-kB通路[69]。而IL-17通路在PsA發(fā)病中起到核心作用,針對Act1可能成為潛在治療靶點,而不同TRAF3IP2的變異也可能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選擇起到作用。相關GWAS發(fā)現(xiàn)的PsA易感基因/位點有待進一步研究,并轉(zhuǎn)化于臨床應用。
表1 PsA相關GWAS主要結(jié)果
銀屑病關節(jié)炎是一種與遺傳因素高度相關的疾病, 研究已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疾病相關基因。尤其是一些PsA特異性基因的發(fā)現(xiàn),有助于從銀屑病患者中早期篩選出PsA患者,協(xié)助闡明發(fā)病機制,并指導治療選擇。但由于其遺傳復雜性,對于其易感基因的篩查,尤其是特異性基因的發(fā)現(xiàn)仍然不足,有待更大樣本以及多中心、多種族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