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鶯 康穎
摘 ?要:各國語言的傳承與發(fā)展都來源于文化,所以語言和文化二者是不可區(qū)分的,語言屬于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時語言也可以展示出文化底蘊,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和發(fā)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際開始逐漸增加,英語屬于全球性通用語言,所以我國開始注重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要培養(yǎng)中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幫助中職學生在了解文化背景和文化模式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英語。
關鍵詞:中職 ?英語 ?跨文化 ?意識
跨文化意識的具體含義是: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參與者對文化因素具有強烈的敏感性,在使用外語時,可以根據(jù)自己所了解的文化去調(diào)節(jié)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自覺性。英語中的跨文化意識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對本國及英語國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第二,了解本民族以及英語民族的價值觀念;第三,促進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相融合;第四,借助文化融合,樹立正確三觀,提高自身素質(zhì)。
一、必須要培養(yǎng)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核心因素
(一)中職學校的培養(yǎng)方案
中職教育屬于職業(yè)教育,其主要培養(yǎng)具備一定技能的勞動型人才,所以中職學校的培養(yǎng)方案將重心放到職業(yè)教育上,使中職學生步入社會后具備一定的方向和技能,這樣也可以保障為社會勞動市場提供技能型人才。中職英語教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英語,保障學生具備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基礎水平和能力[1]。中職英語新課程目標中也明確提出過,在完成職業(yè)教育的基礎教學任務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是應用英語的能力。
(二)中職學校英語學習現(xiàn)狀
大部分中職的學生都是因為知識基礎薄弱或者學習積極性低,難以承受普通高中的課業(yè)壓力,所以才選擇來到中職進行職業(yè)技術的學習。他們的觀念是來到中職只需要學習技術,文化課所占學習比重小,再加上英語水平不理想,所以他們學習的熱情不高。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限制,中職學生在初中學習英語時,大部分時間只是反復背單詞和做練習題,所以根本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在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時,很容易就會因為不理解外國文化造成語言交流障礙,甚至產(chǎn)生誤會,更嚴重就會發(fā)生“文化休克”[2]。
(三)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可以提現(xiàn)出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所以不同的國家就會擁有不同的語言。語言不可能單獨存在,語言離不開環(huán)境,不同語言體系就會有不一樣的文化體系,語言的學習實質(zhì)上是文化的學習。學習語言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中職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溝通交流,所以,教師必須要將語言和文化進行融合教學,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學習英語。
二、培養(yǎng)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途徑
要想培養(yǎng)中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就必須要了解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重要原則和內(nèi)容,必須要遵循的原則有實用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差異性原則、階段性原則,培養(yǎng)的主要內(nèi)容有文化背景知識和詞匯文化內(nèi)涵。
(一)重點關注英語常用語和用法
在語言運用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各國語言存在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反映在習語上,習語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反映出文化。因此,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述一些英語國家的習慣用語的歷史背景和典故,借助旁白進行補充,這樣有利于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習語的來源和用法,比如,美國的紙幣都是以綠色為主色調(diào)的,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在美國“green”綠色這一個單詞也可以表示“green power”,也就是金錢所具備的力量;還有“to meet Waterloo”這一短語,并不是字面翻譯的意思,而是倒霉、受毀滅性打擊、滅頂之災的意思,因為滑鐵盧是拿破侖遭受殘敗的地方,這些英語習語都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二)重點關注語用文化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中國當別人當面夸贊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時,被夸贊的人一般都會客氣表示:“哪里哪里,我認為你的衣服才好看?!边@是受到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導致我們在面對別人的夸獎時,會比較含蓄,不會將欣喜的情緒過于外露,然而在歐美國家,同樣的情景,當有人夸贊你的衣服很好看時,他們會說“謝謝,你的眼光很好”,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導致語言思維表達的思維方式也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語用文化,避免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出現(xiàn)類似的尷尬現(xiàn)象。
(三)聯(lián)系教材,結(jié)合不同教學策略
開展任何教學活動都要緊密聯(lián)系教材,教材是學習的主要資料,教材中所包含的單詞和短文內(nèi)容都具有進行深入挖掘的價值,教師可以牢牢掌握住教材知識,從教材內(nèi)容出發(fā),對學生開展更深層次的文化教學。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借助閱讀多了解英語國家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3]。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情境模擬教學來增加課堂互動,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去感受和體會英語國家的文化,可以通過觀看一些綜藝節(jié)目或者視頻,比如《非正式會談》和《世界青年說》等,采取更加輕松的方式去更加深入了解各國文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zhì),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深入加強對于中國文化和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洞察能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語言是國家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如果想要學好一門語言就要深入了解母語和所學習國家語言的文化差異。教師應該遵循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原則,融合新課改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習到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促進他們的交際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新年.跨文化意識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31):113-114.
[2]周麗紅.淺析中職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海外英語,2018(06):34-35.
[3]王文茹.試論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2019(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