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文裁縫
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舉行了一場極其隆重的登基大典,他正式頒布詔書,廢除“后金”國號,改國號為“大清”。
這里有一個問題,為什么皇太極建立的這個國家,叫做“清”呢?
對于這個問題,民國時期著名的清史大師蕭一山先生在自己的《清代通史》中寫道:“金號涂改之原因,皇太極何為而涂改國號耶?”
可見,連著名的史學(xué)家也不知道皇太極改國號的原因。如今,皇太極為什么改“金”為“清”,已經(jīng)是一個千古之謎了。
咱們都知道,“金”是歷史上女真人建立的國家,努爾哈赤用“金”作為自己的國號,“既有繼承金國事業(yè)之旨,也有團(tuán)聚女真各部之義”的意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事業(yè)越做越大,“金”這個年號嚴(yán)重制約了皇太極的發(fā)展,甚至嚴(yán)重影響他的事業(yè)了。
因為,立志要當(dāng)“天下共主”的皇帝,皇太極太清楚“金國”干的那些事情了,也太清楚中原漢人對于“金國”的痛恨和忌諱之情了。
畢竟,對于一個中原漢人而言,只要看見這個“金國”,就會想起跟其對抗的兩宋;進(jìn)而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導(dǎo)致北宋亡國的“靖康之恥”;以及那段永載史冊、膾炙人口、眾人皆知的千古名文《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最后落款四個大字——還我河山!
可見,一聽到這首詞,中原漢人對后金的憎恨之情就可想而知了。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又怎么可能讓漢人臣服,當(dāng)這個“天下共主”呢?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皇太極必須更改國號了。他更改“金”這個國號,是大勢所趨。
那么,他為什么要“改金為清”呢?
清朝名稱的由來的5種說法,其中最奇葩的一種是“清水”滅“明火”。
對于這個問題,皇太極沒有做出說明,文獻(xiàn)資料如《太宗皇帝實錄》《滿文老檔》等也無記載,甚至清朝的官員和皇帝也不知道為什么叫“清”,因此只能讓后人憑空猜測了。
后人的猜測很多,歸納一下,有五種說法還算合理。
第一種說法,紀(jì)念“大青馬”之說。
早先,明朝將領(lǐng)李成梁發(fā)現(xiàn)努爾哈赤腳下有三顆紅痣后,就想殺了他。結(jié)果在小妾的幫助下,努爾哈赤知道了此事,他就騎著一匹大青馬逃跑了。
逃跑期間,努爾哈赤經(jīng)歷了很多驚心動魄的事情,如烏鴉遮樹、忠犬救主等。最終雖然成功逃脫,但大青馬卻被萬箭射死。
看著慘死的愛馬,努爾哈赤痛苦不已,他悲傷地對大青馬說道:“大青馬呀大青馬,你救了我一命,他日我飛黃騰達(dá)、奪取了天下后,我一定不會忘記‘大青’!”
后來,努爾哈赤登基稱帝,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下令永遠(yuǎn)記住“大青”二字。他的兒子皇太極登基后,遵從了老爹的遺囑,把這個國家改名為“大清”。
以上就是“大清”國號由來之一。當(dāng)然,大家都會一笑,說這不過就是一個民間傳說罷了。
第二種說法,五行之說。
根據(jù)齊國人鄒衍的“五德終始學(xué)說”,國家可分為五個王朝,即木德王朝、火德王朝、土德王朝、金德王朝、水德王朝。這五個王朝就跟五行一樣,是可以相互承接、相互替換的。
在這個思想指導(dǎo)下,我們認(rèn)為元朝是“金德王朝”。因為這是一個騎在馬背上奪取天下的政權(quán),元朝人除了金戈鐵馬、濫用暴力外,什么都不會,所以他們建立的王朝就是一個“金德王朝”。
既然元王朝是“金德王朝”,根據(jù)五行相克來說,“火”克制“金”,所以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就是“火德王朝”。
接下來,為了克制朱明的“火德王朝”,皇太極就要建立一個“水德王朝”。于是,他取“清”這個字,用“水克火”之法,克制大明王朝。
這就是“清”朝的由來。
第三種說法,獨一無二說。
有人認(rèn)為,皇太極要建立一個歷史上沒人用過、獨一無二的國號,所以定國號為“清”。
第四種說法,滿文含義說。
有專家認(rèn)為,在滿文中,“大清”就是“大金”,所以皇太極根本沒有改國號,只是漢人翻譯錯了。
第五種說法,文字解釋說。
有專家認(rèn)為,皇太極之所以選擇“清”,是因為這個字孕育了很多美好的含義,如“廓清天下”等?!扒濉庇峙c“青”字同音,有“青云直上”“萬古長青”“青春年少”這些吉祥的詞語。所以,他選擇了這個字作為國家的名稱。
當(dāng)然,除了上述五種比較權(quán)威的說法,還有一些特立獨行的解釋。比如乾隆皇帝就認(rèn)為:我國之所以叫“大清”,是因為東方的顏色是青色;我國建國在東方,所以叫“青”,后取同音字“清”。
還比如說,一些清朝學(xué)者認(rèn)為,管理西方的神靈,叫做“少昊”。此人姓“金”,也號“青陽氏”,于是皇太極就取了“青”這個字,以代表自己是天神的后代。后來,取同音的“清”,就建立了大清王朝。
綜上所述,雖然對于皇太極取“清”的解釋有很多,但到底是什么意思,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皇太極之所以改金為清,就是要消除中原漢人對金國的敵視,以防止他們“以宋為鑒”,拼死抵抗。他要蒙蔽中原漢人,讓他們乖乖聽命于自己,接受這個“大金王國”的統(tǒng)治。為此,皇太極可謂用心良苦。
沒錯,他確實用心良苦。
因為皇太極不僅改了自己“金”的國號,他還把自己“女真”的名字改了,他要讓世人徹底忘記“女真”二字。
后金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發(fā)布詔諭:
我國原有滿洲、哈達(dá)、烏喇、葉赫、輝發(fā)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tǒng)緒綿遠(yuǎn),相傳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說:
無知的人,一直叫我們女真,即諸申(諸申就是女真的意思)。其實,女真是席北超墨爾根人的后裔,跟我國毫無關(guān)系。我國一直叫“滿洲”,歷史悠遠(yuǎn),流傳至今。從此以后,任何人都要稱呼我國“滿洲”原名,不許再稱呼其他名字。
其實,歷史已經(jīng)證明,皇太極就是女真的后代,那個所謂的“滿洲”,無非是他自己杜撰的名字罷了。
那么皇太極為什么要杜撰一個“滿洲”的名字呢?
還是為了防止中原漢人仇恨自己。
要知道,皇太極之所以極力否認(rèn)歷史,否認(rèn)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就是想告訴世人,特別是中原的漢人,我們與女真人毫無關(guān)系,我們就是一群滿洲人,也跟歷史上的金國沒有任何關(guān)系。因此,雖然金國屠殺過漢人,滅了漢人建立的北宋,但跟我們沒關(guān)系呀,那都是女真人干的事情。
然而,就跟自己選擇“清”作為國號一樣,皇太極創(chuàng)造了“滿洲”這個名字,也同樣沒有給出解釋,只能讓后人猜測不已了。
如今,在世人的解釋中,“滿洲”這兩個字有以下幾種解釋:
第一種說法,“滿洲”一詞取自人名。
女真有一位大英雄,此人叫李滿主,曾掌管過建州衛(wèi)(也稱建州中衛(wèi))。因此,就取他的名字,命名“滿洲”。
第二種說法,地名說。
東北有一個地方叫曼遮,皇太極就以此為由,命名“滿洲”。
第三種說法,部落名說。
女真諸部中有一個部落,叫做“滿洲部”,皇太極就以此為由,命名“滿洲”。
第四種說法,佛教說。
在佛教歷史中,釋迦牟尼的老師叫做曼殊室利,皇太極就取“曼殊”的諧音,命名“滿洲”。
皇太極
另一種解釋,有專家考證,“滿洲”的發(fā)音與“文殊”接近,而文殊就是“文殊菩薩”的簡稱?;侍珮O之所以稱自己為“文殊”的后代,就是希望借助文殊菩薩這塊金字招牌,感化中原的老百姓,讓他們乖乖聽命自己。
當(dāng)然,跟“清”這個國號一樣,雖然史學(xué)界對“滿洲”一詞有很多種解釋,但時至今日也無法達(dá)成共識。
如今這些詞語,只能成為清史之謎、滿學(xué)之謎,也只能指望更多的史料出土,才能解決這個千古難題了。
也許,皇太極之所以沒有給出解釋,是因為他認(rèn)為根本不需要解釋。
皇太極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永恒不變的道理——正如王陽明所說:“人人自有地盤針?!闭嬲臍v史,不在那些后世杜撰的歷史書中,也不在那些頂禮膜拜的廟堂之內(nèi),而是在天下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