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娟
【摘 要】 目的:探討健康行為護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健康行為護理,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治療依從性、干預前后的健康行為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治療總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P<0.05),干預后兩組健康信念及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健康行為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健康行為,對促進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病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健康行為護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治療依從性;滿意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睡眠呼吸疾病中的常見類型,主要是指人在睡眠過程中因上呼吸道阻塞而導致呼吸暫停癥狀,可誘發(fā)高血壓、冠心病等器質性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針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方式或減重、鼻腔持續(xù)正壓通氣、藥物等方法進行保守治療,盡管均有一定效果,但其病因與患者的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因此在治療期間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來提高患者的健康行為,保證治療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健康行為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5次/h,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伴有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精神病史、認知障礙及臨床資料不全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60.53±3.67)歲,病程1~6d,平均病程(3.42±1.17)d;研究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1.08±3.47)歲,病程1~7d,平均病程(3.55±1.22)d。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關注病情變化、指導患者保持口腔清潔,應用軟毛牙刷等。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健康行為護理,具體為:1)強化基礎護理: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病史、文化程度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相關配合事項,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2)心理護理:因疾病的特殊性,治療過程復雜,患者常因飽受疾病折磨而伴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不利于疾病治療,因此在護理中應及時發(fā)現患者的情緒變化,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治療護理:治療前醫(yī)護人員提前備好無菌器械,治療期間避免談及與疾病無關的話題,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充分尊重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4)飲食護理:指導患者一日三餐嚴格控制飲食量,定時定量,葷素搭配,保持營養(yǎng)均衡,忌暴飲暴食及刺激性食物。5)康復護理:向患者分享臨床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克服心理障礙,堅定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另外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及不必要的探視,家中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作息規(guī)律。
1.3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治療及護理的配合度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患者完全配合臨床各項治療及護理;部分依從:患者伴有抵觸情緒,但基本能配合完成臨床各項治療及護理;不依從:患者需在家屬及醫(yī)護人員協助下才能勉強完成臨床臨床治療及護理,總依從性為完全依從與部分依從之和[3]。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健康信念及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變化,并以滿意度調查問卷(包括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評價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總滿意為滿意與基本滿意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依從性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依從率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各健康行為指標變化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健康信念及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誘發(fā)因素較多,其病因與抽煙、酗酒、肥胖、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及呼吸系統疾病有關,臨床上常表現為打鼾、嗜睡、睡眠時呼吸暫停等,具有潛在的致死性[4]。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作為一種身心疾病,環(huán)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均可能誘發(fā)及加重病情,引發(fā)各種身心問題。健康行為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護理干預模式,主要是通過制定一系列科學、合理、人性化的干預措施來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保持心情愉悅,從自身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提高自身健康行為,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從而促進病情快速康復[5]。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治療總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健康信念及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健康行為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健康行為,對促進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病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春.健康行為干預護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5,28(52):175.
[2] 金杰.健康行為干預護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06):119-120,123.
[3] 陳利容.健康行為干預護理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中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03):216.
[4] 王玲,劉聰輝,李建,等.氧化應激指標對糖尿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認知功能的診斷效能[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22(03):240-242.
[5] 石琪.健康行為干預護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02):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