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
摘 ?要:新課改倡導構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高效課堂,這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語文課程的學科特征,摸索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設計符合其身心發(fā)展需求的教學方案。總體來說,新課改的焦點問題就是如何從“灌輸教育”轉向“高效課堂”,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讓“教師”和“學生”以全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課堂上,將“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相結合,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魅力,深挖新課改的內涵,轉化為積極的、高效的課堂行為。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宛如一個老師表演、學生參與的大舞臺,要讓學生融入其中、主動學習、豐富體驗,在自主探究中獲得成就感和喜悅感,就需要教師立足新課改的目標方向,圍繞“學生為主”的核心思想打造高效課堂。語文教育改革的落腳點在于“以生為本”,基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發(fā)展理念,激活學生參與學習與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師生交互、思維碰撞的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不斷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而老師則扮演好引導者、傾聽者與點撥者的角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新型高效課堂有所收益。
一、認真?zhèn)湔n,深度研讀教材
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就是教師樹立改革意識,認真?zhèn)湔n,深度研讀教材,挖掘每一節(jié)課的改革切入點,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案。同時也要意識到,“高效課堂”的意義在于關注學生主體地位,滲透有效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基本思想[1]。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反思傳統(tǒng)教學的“低效”原因,優(yōu)化設計每一個教學流程,啟發(fā)學生深入文本對話,進一步分析和解讀文本內涵,讓學生在課堂互動、交流中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有效學習。例如,學習課文《慈母情深》時,上課前先分享一段PPT課件,從介紹作者梁曉聲的個人經歷著手,講一講梁曉聲童年的故事,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入課文內容,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感,初步閱讀就能體會深切的母愛以及梁曉聲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孩子們被字里行間傳遞的“慈母情深”所感動,通過一邊閱讀一邊批注,一位貧苦卻又勤勞、通情達理的母親躍入眼前,大家的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在積極的情感推進下,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二、把握目標,保障教學效益
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考慮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而設計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難點,明確課堂改革的方向。例如,學習課文《草船借箭》時,圍繞課文內容設問:“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樣‘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結果如何?”上課時學生只要根據(jù)問題熟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就能基本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與結果,而大家通過合作討論、角色扮演等多樣課堂活動,進一步分析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內涵。再如,學習課文《金色的魚鉤》時,通過閱讀、討論和領悟,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及神情等細節(jié)把握特征,總結老班長高尚的道德品質,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根本教學目標。實際上,教學目標的設計宜“精”不宜“多”,圍繞不同的學習目標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深感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習主動性,直擊學習目標,提升教學效益。
三、平等對話,把握文本內涵
新課改提出“師生平等對話”,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打開視野、拓展思維,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而學生也因參與文本對話和師生對話的過程,而更有效率地把握文本內涵,完成學習目標。例如,學習課文《將相和》時,當大家讀到:“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非得讓他下不了臺!”讓大家嘗試說一說“此時廉頗心里的滋味如何?他為什么說‘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你怎么評價廉頗的看法與態(tài)度?”這些問題強調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透過問題表面挖掘文本背后隱藏的內涵,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啟發(fā)下開展師生對話和文本對話,真正融入文本,體驗情感。
四、更新技術,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多媒體輔助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也激活了創(chuàng)新思維,拓展豐富的知識視野,有利于強化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例如,學習課文《帶刺的朋友》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情境:“大家每個人都有好朋友,但是誰有‘帶刺的朋友嗎?這位‘帶刺的朋友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帶刺的朋友”就是刺猬!孩子們也紛紛表示要和刺猬做朋友,由此展開了深入閱讀的強烈欲望,結合課件生動的圖片、視頻以及課文精彩的語言描述,理解了刺猬的特點與形態(tài),也真正在學習中調動思維能力,分析作者的修辭手法和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主動學習、深入探究而有所收獲[2]。
由上可見,新課改下構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語文教師要勇于迎接教學改革的挑戰(zhàn),立足學科特征與學生發(fā)展需求,優(yōu)化教學設計與課堂方案,通過認真?zhèn)湔n、把握目標、平等對話以及更新技術等多元策略,增添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全面挖掘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落實因材施教、先學后教的發(fā)展理念,爭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達到教學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時玲玲.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發(fā)展初探[J].語文建設,2020,(10):26-30.
[2] 黎婉園.大語文觀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