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 對于英語聽力試題而言,其主要基于“聽”這一角度對學生接受語言以及收集交流過程中關鍵信息的能力進行檢測。英語試卷中聽力題的第一題,該題型回答質量的高度往往會學生的自信心造成直接影響,學生能否掌握并有效應用答題技巧是做好聽力題的關鍵。因此,在日常課堂訓練中,教師應將聽力測試題相關的解題技巧傳授給學生。本文將著眼于當下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結合有關題型對解題技巧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英語聽力 ?解題技巧分析
引言:
語法、詞匯、發(fā)音、語速等語言因素均會對英語聽力造成影響,此外還包含著一些非語言因素,例如應試心理、記憶能力與文化背景等,只有學生能夠克服上訴障礙因素,做好強化訓練才能提高。所以,出于提升自身聽力水平增強應試能力,學生應做到多聽、多練。但是僅僅依靠大量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掌握相應的技巧與方法,進而更具針對性地提升訓練效率。
一、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分析
第一,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通常情況下聽力部分僅僅是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錄音,在錄音播放結束后讓學生依據聽力材料再聽,這樣的練習方式相對單一,也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難以使用英語進行全程講解,課堂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通過漢語和學生進行交流,因此學生“聽”與“說”的機會十分稀缺。除此之外,學生之間有著不同的英語聽力能力基礎,教師很難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使用相對統(tǒng)一的聽力教學方式,一方面不利于水平較高的學生發(fā)展,另一方面也難以保證低水平的學生適應教學進度。因為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十分深遠,在英語試卷設計時聽力題目的設計相對較少,而且有的試卷不會設置聽力試題。由此一來,學生也相對忽視英語聽力的學習,從而影響聽力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第二,沒有語言學習環(huán)境。與漢語學習相比,英語學習方式有其獨特性,絕大多數學生已經習慣了漢語的聽說方式,因此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會感到十分吃力,特別是在“聽英語”上。部分教師依然使用中文教學方式進行英語教學,這樣一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聽力訓練。而且學生自身沒有足夠的英語知識儲備,這也使得學生難以構建自己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即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能讀、能寫能力,可“聽不懂”的問題屢見不鮮。所以,構建適合學生進行聽力學習的環(huán)境對于初中英語聽力課堂教學十分重要。基于全新的教育形勢,英語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聽力學習與訓練機會,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聽力學習。
第三,教師未能有效指導學生英語聽力技巧。針對初中學生而言,要想在短時間內真正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是很困難的。因此,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大英語聽力練習量,另一方面還應有效指導學生的聽力答題技巧與學習方式??蓪嶋H情況是,英語教師將側重點更多地放在英語閱讀與詞匯教學上,未能重視聽力方面。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完成布置的作業(yè)即可,導致學生即便對內容有所誤解也難以及時糾正。在該教學模式下,想增強初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是十分困難的,而將英語聽力解題技巧教授給學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簡析初中英語聽力有關解題技巧
(一)分清聽力對話人物性別
通常情況下,在聽力試題的第一與第二部分基本都是一名女士和一名男士之間的對話,學生應該清楚問題是針對“女士”還是“男士”提出來的,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聽材料,學生可以將各自相關的事件一一對應,這樣就不會混淆了。
(二)關注說話者的態(tài)度
在英語聽力中,往往會談及某個人針對某一事情、觀點以及行為的態(tài)度,在態(tài)度包含著失望、高興、驚訝等等。雖然有時候說話者可以直接將自己的態(tài)度表達出來,可絕大多數情況是說話者會將自己的態(tài)度“間接”表達,也就是說應依據一些形容詞或是人物的語氣、語調、語氣加以辨別與推斷。通常是,反問用于表示懷疑或是驚奇;而感嘆語氣或是降調則表示驚嘆或者是高興。
試題:How did the man feel about the date?
A. Upset. ? ?B. Exited. ? ?C. Surprised.
材料:W: Bob! How was your “big date” yesterday?
M: Don?蒺t mention it! That blind date was so ugly.
從問題來看是詢問男士對于約會的感覺,在男士回答的“so ugly”中,我們能夠判斷他對于約會很失望,故應選擇A。
(三)注意細節(jié)
第一,應敏銳捕捉數字。很多聽力材料都會涉及數字,比如金錢、時間、年齡等,或是以序數詞、基數詞等形式呈現。在聽這種類型的題時,應在第一時間敏銳捕捉數字,然后將其快速記錄下來。此外,還應熟悉注意材料中的數字關系,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進行適當地運算。
第二,注意關于場合或是地點的關鍵詞。要求學生能夠依據對話中的情節(jié)與環(huán)境對事件發(fā)生、話題產生的地點進行判斷等。有時候這些地點會直接在對話中提及,而有時候則要學生依據對話細節(jié)進行推斷。絕大多數聽力題主要提及都是學生常見的地點有與日常場所。
第三,注意人物在對話中透露的職業(yè)或身份。在進行聽力理解時,依據對話去判斷對話人物的職業(yè)與身份,甚至是對話人物之間的關系是常見題型。通常情況下,此類試題的正確答案很難直接在對話里找到,而是需要依據材料中的場景和人物語氣加以判斷。
(四)依據材料內容進行有效預測
第一,學生可以依據在試卷上體現的聽力內容進行預測。在進行英語材料聽力時,學生可以依據由“wh”引導的聽力問題加以預測。例如why, what, where等。
試題:What will the speakers probably do?
A. See a film. ?B. Go to the library. ?C. Go surfing.
材料:W: Tomorrow is a fine day!
M: Let?蒺s go surfing.
W: It?蒺s a good idea, but we have an important exam the day after tomorrow.
M: It?蒺s a pity. Let?蒺s go to study.
依據聽力試題,我們能夠預測到這一對話的注意應是活動安排,因此在聽力中學生把握好透露有關此方面的信息。
第二,依據文章開篇句為依據進行預測。在初中英語聽力試題中,通常情況下第三部分的材料為一篇獨白,一般在文章開頭的第一句就會透露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因此學生應敏銳把握聽力材料的第一句信息。例如:“There are so many reasons why we need to exercise.”在這一句話中我們能夠預測出文章的信息范圍應是關于運動及做運動的原因。
結束語: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聽力部分十分重要。對于英語教師,應嚴格遵守“以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在進行聽力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聽力解題技巧,而且還要優(yōu)化其學習結構,進而達到增強學生聽力能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齊智英.創(chuàng)新高職英語教學的思考.延安教育學院報,2008(3).
[2] 郝國強,劉愛玲.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6.
[3] 韓銀燕.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的調整[J].教學與管理,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