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高麗珠, 漢族,1967 年10 月出生于棟川鎮(zhèn)府前街。有作品在《楚雄教育》《楚雄日報》等報刊發(fā)表。現(xiàn)供職于縣教師進修學(xué)校。
對于童年, 人人都有許多值得留戀的記憶,總也忘不了。時至今日,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童年時看過的一場場露天電影,那種人頭攢動的場面,那種其樂融融的氛圍,如圖畫似地刻在腦海里,記憶猶新。
童年的我生活在一個雖不富裕,但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小鎮(zhèn)。記得那時能看上一場露天電影是我們一天中最企盼的樂事。對于七八歲的我們來說,隨著有線廣播傳來的電影通知,這天頭等的樂事就是提前到露天電影廣場搶占位子。說起這個過程既有趣又驚險,雖然廣場的大門緊鎖著,但伙伴們相約各顯神通,膽大的從低矮的圍墻上直接翻爬進去。我們幾姊妹進“門”更有高招, 抬上父親醫(yī)療站里的長條凳, 如云梯般架在墻上,然后大著膽子順著凳子爬上圍墻翻過去。一進廣場,猶如過家家一般,順手拾起東倒西歪的石頭、磚塊迅速圈好各自的地盤。眨眼工夫,靠前的有利地勢就被瓜分完畢。之后各家的孩子就輪流守護領(lǐng)地,等著傍晚從田間歸來的父母。吃完飯,換上干凈的衣服, 鎖門閉戶, 扶老攜幼,絡(luò)繹不絕地前往電影廣場。記得每次電影放映前, 工作人員都會來“清場”,讓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這些小不點去補票。此時我們就得想法為自己開脫,比如故意縮著脖子,彎著腰說自己身高不夠一米,或與工作人員套近乎,嘴巴甜甜的叫著叔叔??次覀兛蓱z兮兮的模樣有時會放我們一馬,但有時會鐵面無私,一個不落地通通“趕盡殺絕”。此刻,我們只能使出最后的絕招,撒腿往女廁所里跑,任憑叫死不出來。無奈,電影場外等著驗票呢,工作人員只能顧全大局了。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一是為父母省下了一兩張電影票錢;二是自己的“ 領(lǐng)地”不會得而復(fù)失,那畢竟是忍饑耐渴大半天換來的“戰(zhàn)果”。
記得當時偌大的電影廣場是由一溜溜矮土墻圍成的, 內(nèi)部設(shè)施簡陋,僅僅配備了兩根掛銀幕的水泥桿子來標識方向,而銀幕、電影機、膠片等總是姍姍來遲。先到的觀眾有的坐在石頭上或磚頭上,還有的坐在自備的矮板凳上,最后來的就只能站在高凳子上觀看了。常常廣場的土堆上、矮墻上都擠滿了熱心的觀眾,大家全神貫注,秩序井然。
看著父母能有一個寬松的好位子,舒心地享受電影, 也就非常滿足了。對于放什么電影已覺得不太重要,反正一部電影總會重復(fù)放映四五遍, 今天落下的情節(jié), 明天還可以補上。于是很輕松地約上伙伴找塊空地盡情嬉戲、玩耍,有時干脆跑到銀幕背后好奇地看反面電影, 那兒通常人少,正好打鬧也不會遭來訓(xùn)斥。識字不多的我們對于銀幕上的故事情節(jié)不會太關(guān)心,只要混個眼熟耳熟就行。
記得當時放映的電影多數(shù)是黑白片,在正片前常插播一段新聞,多是記錄當時的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訪問周邊國家的事。影片的主題多是揭露舊社會的罪惡,歌頌翻身幸福,如《平鷹墳》《苦菜花》, 朝(注:剩余部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