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寄燕 崔聯(lián)合
摘 要:歐盟多個國家的職業(yè)教育與培訓機構通過發(fā)起“通過有效工具培養(yǎng)教師和培訓師的質量文化(QUAL4T)”項目,提高了教師參與學校質量文化建設的意識和行為。因此,我國高職院??梢越梃b其項目成果,充分處理好質量管理和質量文化之間的邏輯關系,借助合適的質量工具,實現(xiàn)向質量治理的飛躍。
關鍵詞:職業(yè)院校;教師;質量文化建設;歐盟;“通過有效工具培養(yǎng)教師和培訓師的質量文化”項目
歐洲大學協(xié)會(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質量文化工程”(the Quality Culture Project)提出的質量文化模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以結構、管理因素為特征的管理體系;二是以文化、心理因素為特征的意識形態(tài)內容[1]。前者側重自上而下的質量管理體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建設,包括制度體系、質量管理工具、流程和指標等;后者則體現(xiàn)了自下而上的組織中成員的質量承諾,包括意識、態(tài)度和行為等,兩者之間的橋梁和互動依靠雙向的溝通、參與和信任機制[2]。雖然歐盟職業(yè)教育與培訓(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機構內部已經(jīng)擁有良好的QMS,但通常都是由管理層發(fā)起的,普通教師則認為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是教學工作的額外負擔,很少參與其中?;谠摤F(xiàn)狀,荷蘭蘭德斯特德集團(the Landstede Groep)牽頭發(fā)起了“通過有效工具培養(yǎng)教師和培訓師①的質量文化”(Quality Culture through Effective Instruments for Teachers and Trainers,QUAL4T)歐盟合作項目。該項目實施期為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由萊昂納多達芬奇創(chuàng)新轉移資助項目(the Leonardo da Vinci Transfer of Innovation)撥款和資助[3],荷蘭、西班牙、德國、意大利、英國和希臘6個國家的VET相關機構和團隊合作參與,質量指南和質量工具是該項目的兩大成果。在質量指南的引導下,項目合作伙伴從質量工具包中自選出若干工具并實踐運行了近兩年,實踐結果表明,該項目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師的質量意識和質量行為,從而加強組織的質量文化建設,這為指導我國職業(yè)院校教師參與質量管理和質量文化建設提供了諸多參考。
一、質量指南
QUAL4T項目制訂了一份質量指南,作為質量文化建設的相關內容和質量工具包使用的指導性文件,該指南可以提供有關質量發(fā)展的背景信息及重要主題,為質量工具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了理論鋪墊和觀點支撐。
(一)對質量相關概念的闡釋
質量指南是在教育語境下提出來的,因為教育不能像其他產品一樣被消費,教育質量不能僅用學生的滿意度來衡量,還要從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學生成果等多方面結果進行綜合評價[3]。教學質量對VET中各利益相關者都會產生影響,對于學習者來說,良好的教學質量會提高其學習的趣味性、滿意度和參與度;對于教師來說,良好的教學質量能提高其教學技能,促使其進行教學反思,從而不斷改進工作方式,為團隊營造更好的工作氛圍,促進個人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對于機構的管理者而言,良好的教學質量可以提高員工和學習者的滿意度,保障員工對機構的質量承諾,有助于機構良好聲譽的傳播。
(二)QUAL4T項目報告的關鍵信息
質量指南和質量工具包是在QUAL4T項目實施的具體案例中研究而來的,因此,該項目發(fā)布了一份國際研究報告,分析了案例研究的結果,并為發(fā)展優(yōu)質的質量文化提供了方法建議。(1)在團隊中營造公開透明的工作氛圍。(2)建立高度透明化的有效溝通渠道。(3)按照SMART原則(Specific明確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實現(xiàn)性、Relevant相關性、Time-bound時限性,SMART)制訂目標。(4)培養(yǎng)參與者的所有權意識。(5)提供教學和評估方法以滿足參與者需求。(6)為教師提供培訓機會,以PDCA(Plan計劃,Do執(zhí)行,Check檢查,Act處理,PDCA)質量循環(huán)為周期促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另外,項目合作伙伴基于歐洲終身學習質量保證(Quality Assurance in Life-long Learning,QALLL)專題網(wǎng)絡完成了一份報告,對VET質量管理提出了多項建議,包括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AE)和VET的合作、質量文化、質量管理模型和指標、工學結合的方法、指導員工專業(yè)化發(fā)展、質量保證的創(chuàng)新與增值等方面。
(三)質量工具的操作指引
質量指南的主要目標群體是VET以及AE機構的教師、管理人員和優(yōu)秀員工。為便于這些利益相關者順利運用質量工具包中的各項工具,指南中包含了各類人員的使用操作手冊,包括《雇主培訓課程》《優(yōu)秀員工培訓課程》《教師培訓課程》《指示性培訓計劃》《主題單元的詳細說明》等,進一步明確了各類人員學習成果的方法及評定。
二、質量工具包
質量工具包是根據(jù)歐洲VET質量保證參考框架(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EQAVET)的PDCA四階段邏輯設計的,以教師個體使用為主,分為七類。第一、二類主題工具在計劃階段運用,第三類主題工具在實施階段運用,第四、五類主題工具在評估階段運用,第六、七類主題工具在改進階段運用。VET的教育質量會影響到包括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和雇主方在內的各個利益相關方,因此,該質量工具包也供除教師以外的人員使用。
(一)計劃階段
第一類主題工具旨在提高教師參與質量文化建設的意識。(1)在團隊會議或培訓活動上,每位教師需要思考和探討自身與質量文化建設的關系。(2)通過質量文化建設的136種隨機思考②的熱身,制訂團隊行動計劃和目標。(3)幫助教師參與機構的夢想會議暢想和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設計,使其樹立并提高質量管理意識。
第二類主題工具旨在幫助機構或團隊、教師、員工及學生設定SMART規(guī)劃目標,并通過不同的方法定期審查這些目標。(1)加強期望管理,把個體期望納入到團隊期望,促進團隊成員為實現(xiàn)團隊目標做出貢獻。(2)團隊成員簽署團隊契約,進一步明確團隊期望及個體期望,并對團隊成員進行定期審查和同行評估。(3)開展團隊建設活動,促進團隊成員相互理解。(4)識別并評估問題,以支持任務的優(yōu)先排序,確定優(yōu)先事項。(5)通過制訂易于衡量且結構清晰的“短期行動計劃”解決長期計劃中1~2個行動點,幫助團隊習慣執(zhí)行具有長期目標的計劃。
(二)實施階段
第三類主題工具主要指討論課堂質量改進的方法,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課程計劃提供建議,也為課堂觀察提供工具。(1)在“課程路線圖”的指導下,教學的第一步是幫助教師(含新教師)了解教學與學習的各個階段,獲得關于如何構建教與學的基本指導建議,從而增強教師自信心,提高其教學質量。(2)通過使用解決問題的路線圖,教師需要對同一問題思考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3)通過翻轉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提高其技能發(fā)展。(4)設計“課程路線圖”以反映課程中的結構和特定任務,鼓勵學生使用路線圖保證自己的學習效果。(5)通過開展隨堂測試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未達成的學習任務,以便其采取措施改進,同時也幫助教師調整和實施下一步的教學計劃。
(三)評估階段
第四類主題工具是指反饋和評估教學以及VET機構質量管理的評價方法。(1)教師評價指的是教師對本機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勞動力市場的人才需求匹配度、學校整體、團隊的教學質量以及自身的教學質量等方面的評價。(2)與教師對應的學生評價指的是學生從VET機構的整體質量、課程質量及教師教學情況三大維度進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建議。(3)同行評價是在教師了解、識別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的同時,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互相評價。(4)學生之間進行的同伴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在承諾、自治、靈活性、沖突解決、溝通、協(xié)同工作和規(guī)劃時表現(xiàn)出來的軟技能,該評價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發(fā)展他們的反思和批判性能力。(5)手電筒反饋(即時反饋)可以了解學生的愿望和看法,解決團隊或小組中的問題等。
第五類主題工具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種反思方法。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師生自我意識的覺醒,這類工具建立在第四類主體工具的基礎上,通過管理者、同行、教師本身對教學活動或課程的評估,幫助教師了解教學實踐情況,促進教學反思。(1)教師在技術技能、教學技巧、領導能力、團隊合作等個人表現(xiàn)維度進行自我評估和自我反思,從而不斷改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2)學生在課堂上運用反思卡片工具來反思自身學習的成果和不足。
(四)改進階段
第六類主題工具旨在提高VET機構的質量。(1)VET機構運用基準測試工具與其他組織機構進行質量保證比較。(2)根據(jù)組織的主要目標,設計包括過程與結果的質量管理指標。(3)明確評估的績效維度,并針對每個績效維度定義質量標準并收集數(shù)據(jù)。(4)開發(fā)多種有效溝通的渠道,因為公開透明的環(huán)境對于支持組織機構內部的質量管理至關重要,這也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5)開展團隊建設活動,發(fā)展有效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了解并幫助學生發(fā)揮長處和優(yōu)勢,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歸屬感,提高集體合作力,避免學生早期輟學。
第七類主題工具旨在加強與企業(yè)的合作與交流。(1)VET機構與雇主和企業(yè)保持密切聯(lián)系。(2)開展企業(yè)滿意度調查,衡量企業(yè)對本機構的整體、教育標準以及畢業(yè)生的滿意度。(3)完成企業(yè)核對清單,為實習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確保實習生在此期間最大限度地完成實踐學習,清單中包括實習生在實習期間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和培訓計劃,并與學生進行實習面談,評估學生實習成果,最后與校方確認結果。
三、QUAL4T項目的效果檢驗
從QUAL4T項目試點前后問卷調查的對比數(shù)據(jù)來看,各合作伙伴的參與機構及團隊總體實施情況良好,成效顯著。參與項目的教師普遍認為,將質量文化定位成機構QMS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制度化的關鍵因素是一項遠大目標,許多參與機構和團隊已經(jīng)決定采用質量工具甚至將其納入到目前構建的質量管理系統(tǒng)中。
近二十年來,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qū)的特索里里理工學院(Politeknika Ikastegia Txorierri,PIT)一直積極致力于質量保證和持續(xù)改進項目。作為巴斯克地區(qū)職業(yè)培訓質量參考中心,PIT早在2003年就開始申請歐洲質量管理基金會(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EFQM)卓越模型的認證[4],該模型建設以基于流程和人人參與質量管理為原則,為QUAL4T項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PIT通過試用質量指南和質量工具取得了以下五方面的積極成果:(1)團隊中的每位教師積極參與所有過程,更好地服務了EFQM卓越模型認證。(2)為了確保信息公開,基于流程的相關信息在學校內網(wǎng)中以靈活在線的方式呈現(xiàn),團隊內部透明化的溝通方式使每位教師都可以通過貢獻自己的知識來提高教學質量。(3)PDCA循環(huán)周期幫助教師系統(tǒng)性地開展了教學活動,從計劃、實施、檢查到改進,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確保了其教學質量。(4)教師對自身能力、教學水平進行準確的自我評估及自我反思,提高了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能力。(5)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質量指南和質量工具能使他們更好地評價自己的教學表現(xiàn)和確定學生的需求,因為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或氛圍提供了支持性的工作條件,如提供培訓機會,鼓勵教師運用新教學方式以獲得新的能力等。當然,PIT認為質量工具在運用過程中也需做進一步完善,例如,學生的評價時間放在課程結束,滯后的評價無法對教學改進提供及時的信息反饋;學生無法對教學行為與教學目標、標準之間的契合度做出準確判斷,評價結果讓教師無所適從等。因此,提高學生評價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尤為必要。
四、對我國高職院校質量文化建設的啟示
《高等職業(yè)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中明確指出,樹立現(xiàn)代質量文化是構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三大具體任務之一[5]。然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更關注質量制度的建設,對質量文化建設的重視度不夠,“作為辦學主體的高職院校還沒有充分意識到自身的質量主體地位,‘自我問責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未充分發(fā)揮出來,學校管理層以及師生員工的主人翁精神、質量自律還沒有轉化為內生質量動力和自覺改進行動?!盵6]如果質量主體缺乏主動自覺的質量改進意識和行為,質量文化也就無從談起。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充分處理好質量管理和質量文化之間的邏輯關系,借助合適的質量工具,實現(xiàn)向質量治理的飛躍。
(一)明晰質量管理與質量文化的關系
質量管理和質量文化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質量概念和方法。質量管理是基于事實、數(shù)字和組織內部管理手段基礎上的“硬”概念,是一種外在的約束力量;質量文化則是一個“軟”概念,是組織中每個成員的態(tài)度和行為。如果高職院校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中一味以行政性、強制性技術手段來推動,對教學質量的正向作用往往是有限的。換言之,一味地強調自上而下的質量管理,而不傾聽師生的想法,則很難獲得認同感和支持力,質量管理的實施只會是“形”動而非“行”動;但如果只講人情與價值觀,而無制度規(guī)約,又可能會造成無序和低效的局面。因此,學校實施質量管理的同時需要塑造與質量文化相關的公約和非正式過程,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塑造以人為本的質量文化
高職院校自上而下的QMS以及自下而上的質量意識和質量行為培育皆能改善教育教學,并能促進質量文化的形成。QMS的建立并非易事,質量文化的培育與發(fā)展需要改變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這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且耗時的過程。然而,高職院校的質量文化不單單是建立制度和展示標語,其關鍵是提升師生追求質量的精神品質,也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質量意識。因此,高職院校為建設優(yōu)秀的質量文化,根源上要讓教師團隊及每個成員達成共同的價值觀和組織承諾,并朝著共同目標付諸行動。
(三)運用質量工具塑造質量文化
作為QUAL4T項目的重大成果之一,質量工具在指導我國職業(yè)院校加強教師參與質量管理和質量文化建設方面提供了以下思路。
1.激發(fā)師生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感。(1)在教師方面:第一,職業(yè)院校應該巧妙地利用質量工具自下而上的特點,激發(fā)教師重新審視自身作為質量保證的主體角色,從而進一步明確其使命和責任,提高其質量管理意識和參與質量建設的意愿;第二,賦予教師參與管理的權力,發(fā)展其自主權和自我反思能力,如參與學校戰(zhàn)略規(guī)劃等;第三,采用夢想會議、燈塔圖、團隊目標制訂路線圖、團隊反饋等質量工具促進教師參與質量建設。(2)在學生方面:第一,一切以學生為中心,著力提高學生在校學習、在企業(yè)實踐的學習成果和獲得感;第二,組織學生以合格型、優(yōu)秀型、卓越型三類標準為參照,對照自畫像進行自我修正,促進自我成長;第三,完善學生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的形式和內容,優(yōu)化學生評教工作。
2.運用質量工具建立全方面多層次的溝通與反饋機制。(1)在質量管理過程中,建立學校與就業(yè)市場的溝通機制,逐步縮小畢業(yè)生的素質與企業(yè)對人才需求之間的差距。(2)暢通學校管理層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機制,確保教師的呼聲能向上傳遞并得到回應與處理。(3)在團隊內部建立公開透明的溝通與信息反饋機制,營造尊重和信任的氛圍,以便克服教師情緒上的負效應。(4)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得到充分、直接的溝通與信息反饋,以便及時改進教學。
3.創(chuàng)造系統(tǒng)性的支持環(huán)境。(1)公開透明的制度環(huán)境是組織文化的重要內容,學校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有利于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巴该鞫纫馕吨髮W要信息公開,使其運行狀況呈現(xiàn)于公眾視野下,透明度使得大學必須審視自身辦學,竭盡所能提高辦學質量、贏得聲譽?!盵7](2)支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培訓機會以提高其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3)學校管理層對質量文化建設的持續(xù)承諾,配備成熟而強干的負責人來凝聚和創(chuàng)造團隊力量。(4)將文化變革的理念嵌入組織結構、系統(tǒng)和政策中,確保期望的質量文化與組織戰(zhàn)略目標相兼容。
(四)向質量治理再出發(fā)
QUAL4T項目中的第七類質量工具展示了校企之間的溝通和合作,為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供更多保障。然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質量保證體系側重內部性,外部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性并不強?!秶衣殬I(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強調“加強職業(yè)教育辦學質量督導評價”“完善政府、行業(yè)、企業(yè)、職業(yè)院校等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積極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盵8]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構建及完善內外部的質量保證體系,而非局限于內部活動。行業(yè)企業(yè)等社會力量、廣大師生都屬于高職院校的質量主體,參與質量治理全過程,助力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和內涵提升,將是職業(yè)院校未來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注釋:
①因QUAL4T項目由多個歐盟國家的VET相關機構和團隊參與,其中包括教師和培訓師。本文將其統(tǒng)稱為“教師”。
②2009年,美國商業(yè)管理專家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一次演講中提出關于“質量”的一百三十六種隨機看法,并指出常規(guī)質量程序中經(jīng)常缺失的要素。
參考文獻:
[1]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Quality Culture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A Bottom-up Approach:Report on the Three Rounds of the Quality Culture Project [R]. Brussels: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2006:10.
[2]JONACH M,GRAMLINGER F,HARTL S. Qualit?t Braucht Kultur das Quality Culture Konzept und Seine Anwendungsm?glichkeiten im Kontext von(Berufsbildenden)Schulen [J]. Berufs und Wirtschaftsp?dagogik Online,2012(21):1-11.
[3] The Landstede Groep. Quality Guide[EB/OL].[2020-03-12]. http://www.qual4t-project.org/assets/uploads/qualityguide-finalversionen.pdf.
[4] Politeknika Txorierri. Research Report SPAIN[EB/OL].[2020-03-12].http://www.qual4t-project.org/assets/uploads/qual4t-researchreport-es1.pdf.
[5]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關于印發(fā)《高等職業(yè)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EB/OL].[2020-03-12].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512/t20151230_226483.html.
[6]王亞鵬.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內生性:超越“問責制”邏輯[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9(25):12-17.
[7]徐赟,馬萍.歐洲大學質量文化建設:實踐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7,44(9):3-12.
[8]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國發(fā)〔2019〕4號,2019-02-13.
[責任編輯? ? 王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