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允昌
摘 ? ?要: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雖然都以“文章類型”劃分教學目的,但是在教學側重點和教學引導方向上有些許不同。從教學目的性來分析,在設計“單元教學”時更加側重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這三個教學維度綜合體現(xiàn);而“群文閱讀”則更加靈活地任選其中某一個重點探究某一維度的教學方法。相比較而言,“群文閱讀”更輕松自由,教學思路擴展更寬泛;“單元教學”更側重將講讀、自讀、練習、寫作、考查等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教學整體。
關鍵詞: 群文閱讀 ? ?單元教學 ? ?教學方法 ? ?初中語文
引言
語文中的閱讀教學并不是一種單一的脫離整體的教學模式,閱讀文章類型的選擇條件應該是統(tǒng)籌整個教材體系作為鏈接教材重點的鏈條而存在的教學形式。部編本語文教材相對于其他版本語文教材單元綜合性更高,編排邏輯更符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側重點。“群文閱讀”是最近兩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形式。“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從宏觀角度看“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教學重點又存在差異性。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能夠理清二者之間的不同,更加靈活地將二者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教學目標指向性有差異
“單元教學”是一種綜合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三個教學維度而設計的整合性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進行單元閱讀學習之后涉及三個方面,綜合提高語文閱讀能力。例如部編本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的主題是“至愛與親情”,其中《秋天的懷念》一課,預習要求是“體會文中流露情緒,反思一下:沐浴在親情中,我們是否只知接受,不會感動,也不懂回報呢?”“朗讀課文,找出一些蘊含豐富情感的語句,細加體會”。這篇閱讀課文旨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當學生閱讀完這篇課文的時候不僅學到了生詞生句,更學會了自我反思,懂得了感恩與回報。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語文教材導讀中要求“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學會通過劃分段落層次,抓住關鍵語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讓學生通過學習劃分文章段落層次的方法,找出文章線索,理清文章思路,并學習關鍵詞、關鍵句在整段文章中的作用,這也是突出綜合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運用的體現(xiàn)。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夠對人生的意義、美好的情感品德有初步的認知,并掌握閱讀方法。單元性的閱讀方法體現(xiàn)了三個維度的緊密結合。
“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是在新課改要求下衍生出來的新的閱讀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擺脫了以往閱讀教學的單一性。所謂的“群文閱讀”,顧名思義是為了練習一個閱讀目的,將多篇同類型的文章組合在一起進行閱讀的方式,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同時閱讀多篇風格、主旨相似或完全相反的文章,從正面、側面突出閱讀目的。相關“群文閱讀”實踐探索大體上分為五個層級:第一個層級以教材為主,強調單元整合,以“單元整組”閱讀教學為代表;第二個層級突破教材,強調以課內(nèi)文本為主,增加課外閱讀,“一篇帶多篇”基本是這個思路;第三個層級和上述思路一樣,但是把范圍擴展到整本書的閱讀,強調“整本書閱讀”或者“一本帶多本”的閱讀;第四個層級提出閱讀教學需要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以“主題閱讀”為代表;第五個層次把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打通,具體形式以“班級讀書會”為典型,更加靈活的則以“書香校園”的建設為典型。
從另一角度來說,“群文閱讀”靈活性和涉及領域更寬泛,不僅局限于課本的某一單元,可以從多種渠道尋找相似的文章題材讓學生閱讀學習,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樣的閱讀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主觀能動性?!叭何拈喿x”的目的性更強,是以某一議題或觀點或作者為中心的打包式閱讀,例如確定一個中心觀點:寫作手法、情感表達、文章結構等,再以此為中心尋找相關文章進行閱讀訓練。由此可見,雖然“群文閱讀”的觀點不是唯一的,但目的指向性是很明確的,所以說“群文閱讀”是重點突出三個維度中的一種,著重進行訓練的閱讀方式。
例如在進行“群文閱讀”訓練中可以將老舍的文章劃分到一組進行閱讀,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情感經(jīng)歷,以“作家”為主題進行“群文閱讀”,主要是為了訓練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這一維度。在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閱讀篇章的時候,可以將古詩詞和文言文劃分為兩個組類別,也可以按照抒情手法、描寫手法劃分為不同組別進行閱讀訓練,讓學生體會寫作手法的差別。再者以“景物描寫的妙處”為議題讓學生感受不同文章如何運用修辭手法描寫景物、靜物,給了學生更大的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從“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一維度出發(fā)確定“親情”“友情”等議題也是不錯的選擇。單元閱讀教學能夠更好地結合三個維度綜合全面地閱讀,“群文閱讀”則是從某一維度進行專門性的閱讀訓練,二者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重要的教學價值。
二、“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在課堂活動上的差異
(一)“單元教學”在課堂活動中具有穩(wěn)定性
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單元教學”訓練相對于“群文閱讀”來說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單元教學”主要針對教材編訂者給出的課文進行學習和講解,課文和教學思路相對固定,最后得出的教學結論也是相對固定的?!皢卧虒W”是實踐次數(shù)較多、較為固定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師的授課內(nèi)容還是根據(jù)既定的文章、形式、閱讀思路確定,且單元內(nèi)容的編制大體是不會有太大改動的,雖然有利于教師更加熟練地掌握課程知識重點進行教學,但相對限制了教學思路的靈活性,固化了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每一單元的導讀要求對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要帶著目的性,針對相關問題、關鍵詞句重復地讀、練,那么在整個單元學習結束的時候,對于開篇提到的單元導讀的針對性問題會有一定的掌握。
例如部編本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單元導讀中提出了三個學習任務“閱讀消息、新聞特寫、通訊等不同題材的新聞作品,了解新聞內(nèi)容,把握各自特點,學習讀新聞的方法”“熟悉新聞采訪的一般方法和步驟。自主確定報道題材,制定采訪方案,草擬采訪提綱,分小組進行采訪實踐”“寫一則消息,撰寫新聞特寫、通訊等,將本組或全班的新聞作品加以整理編輯制作成報紙或新聞網(wǎng)頁”,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包括新聞二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這五篇新聞類作品。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新聞閱讀,著重讓學生分清新聞的不同體裁:消息、通訊。了解新聞作品的編寫手法,掌握新聞特寫的運用方法。學生在充分明確本單元的學習任務之后,帶著目的性學習課文,在本單元學習結束之后,大部分學生可以分清新聞消息與通訊的區(qū)別,掌握一些基本的新聞寫作手法,并能夠發(fā)現(xiàn)身邊發(fā)生的新鮮事物,用新聞的角度、新聞的手法編輯新聞,實現(xiàn)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再如第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散文包括《背影》《白楊禮贊》《永遠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著》《昆明的雨》等。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是“欣賞語言、體會、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類型散文的特點”。本單元的學習任務相對來說較為輕松,讓學生閱讀不同類型的散文,掌握幾種散文的寫作方法。學生帶著這一任務進入閱讀,能夠明確閱讀重點,有目的性地閱讀學習。
(二)“群文閱讀”更加靈活
“群文閱讀”的教學關鍵在于確定一個具有探討空間和思考價值的議題。之所以說“群文閱讀”更加具有靈活性,是因為“群文閱讀”是以議題確定閱讀文章選擇的,不受固有課本單元內(nèi)容的局限,可以從更大的數(shù)據(jù)庫中適合本期學習議題的文章,也可以將整學期全部課文重新做整合,將議題相似的文章組成一組進行“群文閱讀”。這種方式并非打亂了原本“單元教學”的穩(wěn)定性和教學目標,而是更具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將相似主旨、情感表達、作者、寫作方法的文章歸為一類更便于初中學生進行重點學習理解?!叭何拈喿x”的閱讀教學方式在閱讀數(shù)量上不受局限,可以是1篇—3篇,也可以是5篇—6篇,具體教師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制定?!叭何拈喿x”是基于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制定的,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能夠很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學期知識的同時擴大知識面,更加靈活地閱讀文章。
例如可以確定以作者為議題的“群文閱讀”,如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時,只閱讀這篇文章的話,學生對于魯迅的作品、人物經(jīng)歷、寫作手法不能夠有全面的了解。可以將《社戲》《一件小事》《故鄉(xiāng)》等作品整合成一組文章,讓學生對魯迅的人物經(jīng)歷、寫作風格有初步的了解。學生進行完本組“群文閱讀”對于魯迅的作品特點有了初步的印象。由此可以看出“群文閱讀”的內(nèi)容選擇更寬泛,只要確定一個核心議題,圍繞這個議題尋找適合的文章體裁進行集中閱讀就可以,學生的閱讀范圍不再受限,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閱讀興趣。
三、“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在閱讀方法上的差異
“單元教學”的閱讀重點在于朗讀、誦讀、精讀文章,反復閱讀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深意,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詞句、段落對整篇文章的呈啟作用,學會運用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寫作手法。而“群文閱讀”的重點則是默讀、瀏覽、邊讀邊思考、略讀等。以“神話”為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學,教學內(nèi)容載體是神話故事。神話不是某個人遣詞造句創(chuàng)作出來的,而是原始人的集體智慧,是口耳相傳的,因此,教學神話沒有必要把過多精力放在體會、咀嚼、品味語言上。默讀、瀏覽,側重于信息處理。在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默讀、瀏覽水平,課堂里提出方向明確的、高質量的探究性問題是關鍵。
對于“單元教學”中的文章閱讀來說,一個單元中學習的文章篇幅較少,學習任務明確,教師往往多采用朗讀、播放錄音、學生齊讀的形式讓學生更快地熟悉文章,重點文章還會要求學生背誦重點段落或全文背誦,更加注重文章的工具性?!叭何拈喿x”因為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閱讀大量的文章作品,并且是有側重地閱讀。例如確定一個修辭手法作為群文閱讀的議題時,不必完整地通讀全文,需要快讀地瀏覽文章找到相應的修辭手法作為重點閱讀對象,所以跳讀、默讀更加適合群文閱讀。這種閱讀方法更能節(jié)省時間讓學生瀏覽更多的作品,增加閱讀量。蔣軍晶在執(zhí)教“如何看待狐貍”這一議題時,選擇了《酸的和甜的》《狐貍的清白》《火焰》《北極狐卡塔》《歐洲狐貍的秘密生活》《我喜歡你,狐貍》《大灰狼,別怕》《狐貍和烏鴉》《狐假虎威》共九篇文章。文本數(shù)量之多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他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設定為“學會用默讀、跳讀、快速瀏覽和抓取主要信息的方法,通過多文本閱讀,感受故事中的狐貍形象”。由此可見“單元教學”與“群文閱讀”在閱讀側重點上的差異,就是精讀和略讀的巧妙運用。
結語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在目標指向性、課堂活動和閱讀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二者都是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從閱讀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而設計的學習方法,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優(yōu)點。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時不妨綜合考慮“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的特點,綜合運用兩種閱讀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韓炳艷,王家倫.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1):37-39.
[2]楊雅婷.初中古詩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D].喀什:喀什大學,2019.
[3]劉春睿.部編本初中語文多文體群文閱讀教學初探[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