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言珍,馬倩紅,顏碧蓮,吳 芬,馬玉愛
(中山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03)
預見性護理是護士對護理風險能夠提前掌握,并且能夠合理運用護理知識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并做出正確的判斷,能預知患者存在拔管風險,盡早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避免非計劃性拔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1]。肝膽外科患者手術后常常會在體內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中心靜脈導管、PTCD膽道引流管等多種管道,每條管道對于患者術后的治療和康復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沒有達到拔管的最好時機,任何一條管道倘若發(fā)生非計劃性拔管,不但會由于重插管而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感染的機會、患者住院延期醫(yī)療費增加,還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尤其是重要管道的脫落將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2-3]。因此,肝膽外科患者術后管道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預見性護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因拔管對人體引起的意外傷害事件的產生。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12月肝膽外科手術患者100例設為觀察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28~75歲,平均年齡(41.89±3.31)歲;選取2018年1~12月肝膽外科手術患者100例設為對照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30~76歲,平均年齡(41.65±2.75)歲。對照組按管道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觀察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按預見性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護理標準的肝膽外科術后患者;②進入觀察前,完善身體的各項基礎性檢查,并對插管情況進行確認,評估后不影響研究的指標;③患者的主觀意識、精神狀態(tài)較好;④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依從性好,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①患者不能自理必需依靠他人協助;②患者伴隨有其他疾病,身體條件較差;③患者患有意識障礙或精神問題;④患者依從性差,不配合。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①密切關注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以及生命體征、腹部體征等的變化;②及時觀察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③密切觀察傷口滲液情況,及時換藥;④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管道的作用、重要性及注意事項;⑤妥善固定導管,防止管道過度牽拉引起管道脫落;⑥保持引流管道的通暢,并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
1.2.2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行預見性護理:①妥善固定好各種管道,做好管道標識,并預留足夠的長度,防止患者翻身活動時管道過度牽拉導致管道脫落;②按本院制定的《非計劃性拔管風險評估及護理單》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及早發(fā)現患者的拔管風險因素,及時制定防拔管護理措施;③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屬導管留置的大概時間和拔管指征,以及非計劃性拔管引起的危害,防止患者因為術后疼痛、煩躁或留置導管所致的不適感而出現的拔管情況;④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者術后身體、心理狀況及管道固定情況,對于意識不清、煩躁不安的患者必要時適當約束,并及時報告醫(yī)生使用鎮(zhèn)靜劑等處理,以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對于因管道不適引起焦慮不安的患者要及時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對于疼痛的患者要及時做好疼痛的評估及時給予止痛治療;⑤每班檢查管道固定情況,如發(fā)現管道固定膠布浸濕、卷邊或松脫需及時予更換重新固定;⑥注意固定引流管的縫線是否在位,發(fā)現縫線松脫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⑦如患者需要外出檢查時護士需做好安全轉運的評估,并與運送員做好交接,避免因管道過度牽拉導致管道脫落。
1.3觀察指標:將兩組患者胃管、腹腔引流管、中心靜脈導管、PTCD膽道引流管的總拔管率作為護理的防拔管效果判斷指標,總拔管率=(胃管拔管+腹腔引流管拔管+中心靜脈導管拔管+PTCD膽道引流管拔管)÷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滿意率=(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總拔管率對比:觀察組患者總拔管率4.0%低于對照組患者的9.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總拔管率對比[例(%)]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96.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預見性護理是護士運用護理知識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正確的判斷,及早發(fā)現患者存在的或潛在的風險因素,盡早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避免非計劃性拔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的安全,減少意外的產生[4]。做到預見性護理需要培養(yǎng)護士具備以下幾方面能力:①積極主動的工作,有安全風險意識,提高鉆研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②根據自身的臨床經驗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培養(yǎng)觀察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根據患者疾病的特點、發(fā)展方向或可能引起的并發(fā)癥進行預測,培養(yǎng)思維推理能力。④依照患者或其家屬的訴說快速正確的評估患者的病情,并對患者采取防范措施,按病情的變化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各種術后并發(fā)癥。⑤反應迅速,動作敏捷,熟練掌握專科疾病相關護理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準確配合醫(yī)生的治療。⑥遇事沉著冷靜,注意力要集中,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肝膽外科主要收治肝、膽、胰、脾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瞥R姴“ǜ闻K膿腫、膽囊、膽道系統、膽管等的炎癥及肝癌、膽囊癌、膽管癌、肝囊腫、肝腺瘤等的腫瘤、先天性膽管囊狀擴張癥等的畸形或創(chuàng)傷等[5]。大多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術后往往需要留置各種管道,如腹腔引流管、T管、胃管、尿管等等,每一條管道對于患者手術是否成功和術后的治療效果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管道的護理是我們護理工作的重點。為防止患者術后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非計劃性拔管,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妥善固定好各種導管,固定之前需保持局部皮膚干潔,用溫水清潔皮膚上的油脂,擦干汗液,粘貼膠布時要避開破損的皮膚。②根據管道的插入方式及部位選擇“一”字形、“T”字形、“工”字形或“人”字形等不同形狀的膠布固定,管道出口處除了用縫線固定以外,遠端需用3M彈力膠布以平臺高舉法在皮膚上進行加固,并要密切關注患者的舒適度。③安撫患者情緒,對躁動不安的患者進行合理鎮(zhèn)靜措施。④加強患者與家屬的宣教,使患者充分理解置管的目的及重要性,能有效配合治療[6]。防止非計劃性拔管是術后患者護理的重點,非計劃性拔管可導致患者再插管困難、傷口感染、延長治療時間、提高治療費用、甚至增加病死率,造成醫(yī)療糾紛。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可以減少肝膽外科患者術后感染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拔管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我院肝膽外科針對2018年發(fā)生的非計劃性拔管事件進行了討論分析,制定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在2019年對于手術后留置管道的患者采用了預見性護理措施,大大減少了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