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林
(吉林農業(yè)大學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118)
心絞痛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心臟疾病,以年齡超過40歲的中老年為主要發(fā)病人群,且男性患者多與女性患者,臨床表現以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癥狀[1]。曲美他嗪片與地爾硫卓片常被用于心絞痛的臨床治療,對患者心絞痛癥狀有明顯緩解效果。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次以我院收治的110例心絞痛患者為對象,研究分析了曲美他嗪片單獨用藥與曲美他嗪片聯合地爾硫卓片治療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我院2018年10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心絞痛患者中隨機選擇110例患者來參與本次研究,患者被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5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男22例,女33例,年齡32-69歲,平均(48.26±5.38)歲,病程2-10個月,平均(5.23±1.26)個月;觀察組男23例,女33例,年齡36-69歲,平均(48.57±5.29)歲,病程3-10個月,平均(5.21±1.38)個月。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資源參加,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存在肋間神經痛患者;③存在精神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④伴有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曲美他嗪片(南京恒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969)單獨用藥治療,每次給藥20-30 mg,每日3次,持續(xù)給藥治療3個月,其中應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對給藥劑量進行靈活調整[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額外給藥地爾硫卓片(湖南康壽公司,國藥準字H20065734)治療,每次給藥30-80 mg,每日3次,持續(xù)給藥治療3個月,其中應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對給藥劑量進行靈活調整[3]。
1.3 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觀察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分為顯效、好轉與無效。顯效即治療后患者胸痛、胸部不適等癥狀完全消失,呼吸功能正常,心絞痛癥狀無發(fā)生或發(fā)生頻次降低≥80%以上;好轉即治療后患者胸痛、胸部不適等癥狀以及呼吸功能明顯好轉,心絞痛發(fā)生頻次減少50%-70%;無效即治療后患者各臨床癥狀無任何改變甚至加重,心絞痛發(fā)作頻次無明顯變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好轉)/總例數×100%。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心痛、心悸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文章數據用SPSS 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χ2檢驗。若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組間比較治療總有效率情況。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組間比較治療總有效率[n(%)]
2.2 組間比較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82%與19.35%,組間差異明顯(P<0.05)。
心絞痛發(fā)病原因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短時間內缺血和缺氧,分為穩(wěn)定型心絞痛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臨床上多通過曲美他嗪片與地爾硫卓片給藥治療,但是就臨床實踐來看,單獨給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4-5]。就本次研究結果來看,曲美他嗪片聯合地爾硫卓片治療心絞痛效果顯著,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4.55%與74.55%,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提升,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