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牧
浩蕩海風吹過甌越大地,煙雨江山徐徐展開。畫卷上,浮起一片廣袤繁華的都市,其間高樓林立、商圈縱橫。喧囂璀璨的街道中,鑲嵌著一個個如珍珠般晶瑩的城市書房。日月旋轉,晝夜更迭,她們時而恬淡悠靜,時而光華滿目,為都市褪去浮華,再添溫潤。無數讀者如飛火流星,圍繞城市書房聚散往來,點亮文化燈塔。
按理說,城市書房是精巧無言的靜物,不具有生命。但是,當第一位讀者踏入房門的那一刻,城市書房便欣欣然張開了眼,蘇醒了。當讀者沉浸其中,與城市書房融為一體時,城市書房才真正擁有了靈魂。雙方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搏動城市文脈,映射出意蘊豐厚的人間情懷。
星眸不轉游書海,當知樂園在書房
書架高低錯落,將偌大的市府路城市書房隔斷,如中式園林般曲徑通幽,隱而不露。高大的書墻星羅棋布,拔地倚天,如同掛滿書籍的參天巨樹。穿行其間,仿佛走在枝繁葉茂的圖書森林里。
淡綠的長裙,靈動的馬尾,小精靈的身影穿梭書林中。就讀蒲州育英小學五年級的小妹妹盼熹,捧著冒險故事書,朝志愿者哥哥招招手,撲在書架中間的小窗口上,托著下巴,忘我閱讀。
“這里呀,是靜悄悄的游樂園。”盼熹閃動著大眼睛說。
正值暑假,在何處消夏玩耍是孩子們甜蜜的煩惱。每天中午,盼熹吃完午飯,便冒著酷暑,坐公交車來到市圖,找僻靜的地方看書等待。而她等待的,正是市府路城市書房開門的那一刻。
“我特別喜歡這里,”盼熹壓低聲音,“這里有好多好玩的書,我跟小伙伴一起找書借書,有時坐在地上看?!迸戊浔臼莻€小小手機迷,但一來到這座“靜悄悄的游樂園”,她立刻忘卻了手機,輕快地蹦跶起來。
曲折蜿蜒的書墻書架,如同迷宮森林,撩動她滿滿的好奇心;精彩的故事躲在書堆里,待她與朋友一同尋幽探寶,樂趣無窮;在安靜有序中,嚴守規(guī)則、融入氛圍,讓她體會到“長大了”的責任感與自豪感;找到一本心儀的書,或借或讀,俯仰坐立,時間長短,全憑心意,這段時光完全屬于她自己……
在城市書房里,她是游遍“樂園”的小游客,又是主宰自我的小主人,如此飽滿而多層次的體驗,讓盼熹深深地愛上這里。
徜徉書房隱墨香,韶光不負少年郎
磚紅色外墻配著白色拱門,實木旋轉樓梯映著深紅色的木質書架,古樸典雅的美式學院風沉淀在南塘城市書房之中。酒紅色的長桌上,擺滿了書本與筆記,臺燈灑下一片暖光。就讀于四川師范大學的大一學生張同學伏案燈下,神情專注。
“……這里是我用功的秘密基地?!睆埻瑢W摘下耳機,目光灼灼地說。
雖然是暑假,但張同學仍保持著旺盛的學習勁頭。然而,家里有誘惑人的電腦電視,也有家人來回走動,“實在沒有學習的感覺”,別處又沒有適合的場所,唯獨城市書房,可供張同學保持狀態(tài)。
在他看來,城市書房的靜謐莊嚴是永恒的。讀者們彼此雖不相識,但專注卻成了共同的默契。對比之下,任何走神、發(fā)呆、偷懶,都成了極不體面的事。
“這樣的氛圍和嚴格的管理,督促著我心無旁騖地學習,讓我特別有歸屬感,私密而且心安。”每天下午,張同學會獨自來到這里。沒有友人聒噪,沒有外物干擾,再用特殊軟件將手機定時閉鎖,他的身與心便進入了“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在這屬于自己的一刻,他主宰著自己的精神世界,摒棄雜念,凝神思索,為夢想而奮力拼搏。
“中午來學習,一投入就忘了時間,偶爾一抬頭,看見書房外西斜的夕陽落在小橋上,才驚覺已近黃昏。”張同學笑了笑,再次伏案奮筆。在這“秘密基地”里,尋夢人的步伐堅定從容。
一入書房逢詩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鏡頭回到市府路城市書房。
夕陽在玻璃幕墻上灑下金輝,照映著行人疲憊的身影。在書架構建的隱秘角落中,臺燈啪嗒一聲亮起。柔光下,幾本散文詩集倚靠在桌上。書本翻頁的沙沙響,像細雨落在黑瓦上。
忙完一天工作的李女士,慵懶地陷在沙發(fā)椅中,信手翻閱,不求甚解。她的兒子坐在對面讀小說。從事教育行業(yè)的她,在教學旺季連軸轉了許久,同時還要帶著孩子。她急需好好休養(yǎng),撫慰疲憊的身心。
“這里是我溫暖的休憩角落?!崩钆糠畔聲L出一口氣。
就像大多數終日奔波的養(yǎng)家人一樣,李女士的工作強度不低,還要照顧家人。有時,她用運動減壓。但更多時候,她選擇來城市書房給心靈按摩。李女士記得初來城市書房時,里面已經坐了不少人,他們正點著燈,安靜地看書。那一刻,她心里沒來由地泛起一陣感動。
在安逸私密的小角落里,李女士輕啟扉頁,一步步踏入桃花源:燈光溫柔、時空靜好,志愿者皆是熟悉親切的面孔,孩子在故事書里消停,陌生讀者友善而專注,“職場人”“好媽媽”“養(yǎng)家人”的身份終于得以卸下,這一時半刻里,她變成純粹而自由的“讀者”。生活積累的壓力與疲倦,就在詩集散文小說中,一行一行,消化掉了。
“一下班我就來了,有時看到六七點,再把書借走,挺方便。興致來了,干脆讀到晚上十點多?!逼鹕黼x開時,李女士只感覺渾身通透、身輕如燕,再扛起那些社會身份打拼,也不覺得累了。
莫嘆霜鬢染書房,忘年共發(fā)少年狂
成串的流蘇卡片如風鈴,環(huán)繞在溫州山水燈箱前飄搖。鑲嵌著“城市書房”四字的方形吊燈,如孔明燈在空中浮動。一排“白楊樹”立在閱讀區(qū),陽光落在葉片上。中心環(huán)狀書墻上的綠植茂密蔥蘢,與干凈明亮的有聲服務區(qū)相映成趣。
夕陽初斜,南塘街主題城市書房開始熱鬧起來。學生們趕來了,在桌上擺開作業(yè);年輕人趕來了,捧起小說散文。其樂融融中,周老伯緩緩踱進門來,掃視著滿屋的青春年華,呵呵一笑。他從書報架上拿起報紙,走到大家伙兒之間,在飄窗上鋪開,悠然閱讀起來。
“這里是我感受青春的大集體。”周老伯望了望身邊的年青一代說道。
周老伯住在附近的南塘街五組團小區(qū)。退休后,他的生活一下子松弛緩慢下來,交際圈也日漸狹窄。悠閑了,恬淡了,但也孤單了。街上熙熙攘攘,行人各奔前程,似乎跟他都沒了關系。公園他也去,茶館他也逛,但總有一種無所適從的孤獨感。
所幸他還有城市書房。每次來到這里,周老伯就像加入了一個默默無言的大集體。這里有新鮮前衛(wèi)的裝修設計,有青春四射的年輕人群,更重要的是,這個大集體包容他、接納他。周老伯感覺,這里的所有人都在閱讀學習,用心提升自己,于是他也努力地讀書看報,一同匯入這活力涌動的浪潮之中。
“看《參考消息》,看《光明日報》,我也關心著國家大事!”在周老伯眼里,所有在城市書房用功的人,都默默地擰成一股繩,沒有年齡差別,沒有身份不同,大家一同讀書、一同進步,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在這么新潮的城市書房,跟大家一起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東西,內心年輕了,人就不老?!碧热糇屑氂^瞧,周老伯那認真、投入、安寧的神態(tài),的確與周圍閱讀繪本的孩子們相差無幾。
人們常道城市書房的千般好處,卻甚少從那朝夕相伴的讀者身上,體察微妙而深邃的感觸與幽情。在讀者眼里,城市書房不僅是文化燈塔,更因為不同經歷與人生階段,被賦予形形色色的意蘊與象征。點點滴滴之中,城市書房幻化出無數形象,里面藏著的是人生四季與情深意長。
作者單位:溫州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