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玲
學習古典詩詞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情趣、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自信,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在高中古典詩詞的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從字里行間真正體會到古典詩詞語言的精美、構(gòu)思的巧妙、情愫的真摯等,從而真正感受到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存在著許多異文現(xiàn)象,即不同版本的同一篇詩詞在文字上存在著細微的差異,筆者對此現(xiàn)象進行了初步的整理,并試圖利用這種異文現(xiàn)象切入古典詩詞教學,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
一、古典詩詞存在著異文現(xiàn)象
古典詩詞的異文是指原文和引文用字的不同,或者文獻相同但版本不同的用字差異。古典詩詞的異文范圍廣、篇目多、數(shù)量大。據(jù)筆者整理發(fā)現(xiàn),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取的古典詩詞普遍存在著異文現(xiàn)象。
1.有明顯優(yōu)劣高下之分的異文
(1)表意方面有明顯優(yōu)劣之分的異文
同樣是李白詩詞,2008年人教版教材中的《將進酒》分別與王琦《李太白全集》和郁賢皓《李白選集》進行對比,存在著如下差異:“天生我材必有用”與“天生我身必有財”;“鐘鼓饌玉不足貴”與“鐘鼎玉帛豈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與“但愿長醉不用醒”“但愿長醉不再醒”;“杯莫?!迸c“君莫?!?“古來圣賢皆寂寞”與“古來圣賢皆死盡”;“徑須沽取對君酌”與“須沽酒共君酌”。另外,“高堂明鏡悲白發(fā)”與“床頭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與“朝如青云”,“暮成雪”與“暮如雪”等異文內(nèi)韻,呈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劣之別。
(2)表境方面有明顯高下之分的異文
李清照的《醉花陰》,人教版語文教材與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進行對比,“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中的“涼初透”與“秋初透”;“人比黃花瘦”與“人似黃花瘦”,在意境品位上立判高下。
另外一字之異,意境迥別。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杜甫的《旅夜書懷》與仇兆鰲《杜詩詳注》相比,“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中“垂”與“隨”;“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中“應(yīng)”與“因”;“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中“飄飄”與“飄零”,“天地”與“天外”等。
2.各有所長、各美其美的異文
李煜《虞美人》中的詞句,語文教材:“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迸c《李璟李煜詞》:“春花秋葉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兩相比較,“秋月”與“秋葉”意象不同,但在營造意境及表達詞人情感方面卻各有千秋。
正因為古典詩詞存在著大量有比較鑒賞價值的異文現(xiàn)象,再加上近十年,教材和版本的不斷更新,古典詩詞異文現(xiàn)象難免會出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的視野里,然而教師卻常常簡單地把它當作“印刷錯誤”,或編寫者編寫粗糙造成的疏漏來看待,從而丟失了一筆極富教學價值的財富。同時也因為種種原因,教師對古典詩詞的解讀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障礙。因此,筆者認為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異文現(xiàn)象,把異文比較引入到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上品評賞鑒異文,這是可行的,也是有價值的。這樣,有關(guān)異文的一些文化現(xiàn)象也可以適度地滲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這也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積淀。
二、高中古典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
古典詩詞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據(jù)了極大的比重,但古典詩詞因生澀難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困難,加之教師難以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古典詩詞的學習就成了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
1.教學方式單一
高中古典詩詞教學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教學手段的單一。古典詩詞中的文言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差異,加上多數(shù)學生的古詩詞基礎(chǔ)知識不豐富,加之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使得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無法脫離課堂灌輸?shù)幕窘虒W模式,教師主要是以講授為主,其次老師讓學生多看、多聽、多背,他們錯誤地認為,“滿堂灌”的這種教學方法,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給學生傳遞最多的知識,卻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這種教師主觀給予和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嚴重影響到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影響到學生對古典詩詞學習的信心,長此以往,使古典詩詞教學陷入高耗低效的泥潭。
2.教學目的扭曲
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應(yīng)試教育觀念仍然深入人心。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應(yīng)對高考似乎已經(jīng)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唯一目標。在這樣的教學目標的引導(dǎo)下,高中古典詩詞教學活動就不可避免地圍繞著高考來組織進行,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考試技能和考試成績,但也會出現(xiàn)分析程式化、感悟簡單化,從而偏離詩歌教學的審美目標等問題。古典詩詞充沛的思想感情、豐富的藝術(shù)想象、凝練的藝術(shù)語言、深邃的精神文化底蘊,在學生那里失去了它獨有的魅力,而變成了一個個枯燥的考試考查材料。新課標提出的“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在古典詩詞的教學中無法得到落實,變成了一句空話。
那么,該如何改變高中古典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呢?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說:“語言是思想的外衣”。立足言語形式可以直擊詩詞的內(nèi)核,而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異文又是語言用字上的差異,因此,筆者認為高中古典詩詞教學可以利用古典詩詞的這種異文現(xiàn)象,讓學生在比較玩味中領(lǐng)悟古典詩詞的內(nèi)蘊,激發(fā)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三、異文比較的教學實踐
朱熹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惫诺湓娫~意蘊深刻,融合著歷史,蘊藏著文明,彰顯著超時代的藝術(shù)魅力。教師在古典詩詞的教學中應(yīng)引領(lǐng)學生含英咀華,讀懂詩歌蘊涵著的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品味詩歌獨特的審美價值,感受其思想、藝術(shù)的恒久魅力。而異文比較教學,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比較,進而體會到意境上的差異,深刻領(lǐng)會古典詩詞獨具特色的藝術(shù)魅力。
筆者在執(zhí)教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詩時,針對“詞的上闕是如何來描繪赤壁之景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就以比較異文“穿空”與“崩云”,“拍岸”與“裂岸”為切入點,分析詩詞寫景的藝術(shù)效果。
師:請同學們抓住關(guān)鍵的幾個動詞來分析赤壁之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p>
生1:“穿”是寫石,寫出了石壁山崖的陡峭崢嶸,寫出了它聳入天空的高峻?!芭摹笔菍憹瑢懗隽梭@濤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很有氣勢?!熬怼弊钟昧藬M人手法,把“拍岸”后的“驚濤”浪花飛濺之奇麗景象,呈現(xiàn)給了讀者。
生2:我還有補充,“穿”是戳向、刺向,或者戳入、刺入,亂石不僅僅是聳入天空,而且是主動地戳、刺,是帶有動感地聳入天空;而“拍”字直接展現(xiàn)出波濤粗野兇暴的特征,那拍岸的吼聲似乎響徹耳畔,那不可阻擋的威力似乎令人生畏,極富動感;“卷”也寫出了波濤力量的浩大,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到位,這幾個動詞描繪出了赤壁之景的雄奇壯闊、氣勢磅礴。境界奇險,真是字字珠璣。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蘇軾的《東坡樂府》里,“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作“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同學們覺得哪個句子的藝術(shù)效果更好?
生3:當然是“穿空”“拍岸”句好,因為我們課本就是這么寫的,如果不好還能選入課文嗎?
生4:我也認為“穿空”“拍岸”句好,它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感覺來寫,境界的奇險、奔馬的轟雷,攝人心魄。達到了開闊心胸、振奮精神的效果。
師:“崩云”“裂岸”句不也給人驚心動魄、奇險的感覺嗎?
生5:“崩云”是使云霞崩開了,“裂岸”是使土石裂碎了,整個句子描繪之景雖蔚為壯觀,但夸張想象太過明顯,感覺用字過重了,缺少了那種韻味美。
生5:“穿”和“拍”這兩個動詞,擬人手法的運用,刻畫出富有動感和力度感的畫面,極富沖擊力;而“崩”和“裂”則是力量的展現(xiàn),可見,“穿”和“拍”在表境方面的韻味明顯高于“崩”和“裂”,所以前句更好。
師:嗯,老師也更傾向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這一句,正如這兩位同學所說的,它表境的韻味更好,使得畫面充滿了雄奇壯闊之美,而后者過于夸張,破壞了這種自然美。
古典詩詞言辭凝練、想象豐富,異文之間,一字之差,境界全變。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異文比較教學,著實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一改平日沉悶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疑竇叢生時躍躍欲試,與教師一起探討,最終體驗到了創(chuàng)造的喜悅。這樣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了古典詩詞的課堂教學,實現(xiàn)了課堂的優(yōu)質(zhì)高效。當然,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異文比較,還需注意適度和適時。
千百年來,古典詩詞為人喜愛,自有它的道理,詩人字斟句酌,化意為象,煉意成境,以達旨明心,表意傳情。異文比較,就是緊緊地抓住言語,對同一作品不同版本之間的用字、用詞或語序、句法的差異進行比較辨析,深入探究它蘊藏著的內(nèi)涵,感悟它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古典詩詞的異文現(xiàn)象,讓學生在異文比較中推敲字句,探索玩味,使其深刻領(lǐng)悟到古典詩詞異文鑒賞的獨特審美價值,定然能優(yōu)化高中古典詩詞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傳承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作者通聯(lián):福建武夷山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