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尚琴
人類正在計劃載人登陸火星,為了讓宇航員能快速適應(yīng)外星嚴峻的環(huán)境,科學家在地球的極端環(huán)境中建造了許多模擬外星環(huán)境的實驗室,來訓練宇航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地球上的“外星實驗室”吧!
夏威夷空間模擬站搭建在冒納羅亞火山山坡附近,海拔高達2500米,就像火星一樣,這里是一個不毛之地,周圍幾乎沒有動植物生存,一眼望去都是無邊無際的紅色、黑色巖石,走在上面,你甚至還能聽到鞋底踩在火山巖上“嘎吱嘎吱”的聲響。
宇航員在這里要模擬將來在火星上的生活,他們居住在體積為368立方米的白色圓頂居住艙內(nèi),每次離開建筑時都需要穿戴防護服,如果想通過電子通訊與外界交流,也需要等待40分鐘的信息延遲,因為40分鐘是信號在火星和地球之間往返一趟所需的時間。
除此之外,宇航員還需要密切注意能源的消耗,每人每周只有8分鐘的洗澡時間,電力則由太陽能提供,食物也只有粉狀奶酪、鮪(wěi)魚罐頭等。
他們的訓練時長為一年。
宇航員在水瓶宮基地附近模擬在外星上鏟土、采集土壤樣本。
建于美國佛羅里達的水瓶宮珊瑚礁基地是世界上唯一的海底實驗室。雖然它的面積僅37平方米,但設(shè)施完善,可供科學家在此長期開展科學研究和生活,實驗室的物資和能源能讓6名宇航員在水下生活兩周左右。由于水有浮力,這里是地球上模擬太空漫步的好地方。
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與火星環(huán)境最相似的地區(qū)之一。這里海拔高達4000米,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5毫米,還長期受到強烈的紫外線照射,是地球上最惡劣、干燥的地方之一。然而,在如此極端的環(huán)境下,巖石、地層內(nèi)卻有微生物生存。為了模擬探測火星生命的過程,科學家在此建立科學站。
探測生命的工具是鉆探漫游車,配備了智能鉆頭,能調(diào)節(jié)壓力,在不同的地層中進行鉆探,并在兩米深的地方采集樣本;得到樣品后,它會在崎嶇的地表上自主導航和行進,將采集的樣品傳送到機載科學儀器上。
如果沒有其他幫助,宇航員看到的宇宙是黑暗且陌生的,因此他們不僅要面對來自環(huán)境的壓力,還要面對心理壓力。在意大利的撒丁島洞穴,宇航員們要一起在黑暗、潮濕的洞穴中呆上6天,學習如何保護彼此,并使用工具來完成各種科學任務(wù)。
在洞穴中,由于沒有陽光作為參照物來判斷白天或夜晚,宇航員只能通過儀器上的時間來判斷,并通過人工照明來視物,他們甚至還要面對滾石、急流等威脅。